放弃了一堆证书和奖状后,我和儿子和解了

奴隶社会 2024-11-24 18:30+-

在我 46 岁的时候,我意外有了个小儿子,两个孩子凑成个“好”字。扪心自问我算得上是个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责任感爆棚的老爸。我努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照顾和教育。

购置最好的学区房,带他俩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站在巍峨的泰斗之顶,听着三峡群山里的青鸟啼鸣,打一壶九寨沟的碧玉清泉,摇着生生驼铃感叹着“敦煌”的灿烂古文明,随风洒向天空“月牙湾”的细小热沙……孩子们十分热爱生活,我们也积攒了点点滴滴的幸福,如蜜一般。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养育儿子的 10 年,准确地说是儿子让我成长的 10 年……

放弃也是一种勇敢

因为运动的益处很多,所以我非常注重对儿子的运动培养,跳绳、跑步、篮球、足球、游泳、速滑、自行车,儿童斯巴达等等,通过每次的锻炼,不断提升他的拼搏精神,也希望能挖掘他的运动天赋,但是随着强度的加大,孩子也出现了伤痛,双脚歪过,右脚骨折,四肢摔得一个伤一个疤的,孩子始终没有抱怨,也不曾放弃过体育运动。

作为足球队的后卫,6 岁时代表学校参加一场市级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孩子积极主动,和球队配合也算完美,最后 3 比 0 赢得比赛,可是赛后集体照相时,孩子却不肯,当别的孩子单独和冠军奖杯合影时,儿子坐在一旁的草地上偷偷地哭泣。

我很不理解,一股焖火油然而生:“多好的机会不去留影纪念,哭什么啊?”

“你凭什么一直在说我,我已经尽力了,你为什么一直在指责我,我的脚和腿疼得都抽筋了,你吵得我都头疼,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你让我很丢人,我很讨厌你”,儿子委屈地发泄着。

瞬间我感觉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脑子里不停地闪现当孩子在场上飞奔的时候,摔倒的时候,阻击的时候,身体跳起来的时候,球狠狠打在他身上的时候,

我在一旁没有鼓励和喝彩,而是不停地指责、命令、大喊,让他跑左边、撤退,抢球,过人等等。

“为了帮助你取得成功,我尽力去指导你,我有什么错,我给以提供了最好的足球鞋,帮你争取到上场的机会,我难道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吗?”

“我不要这些,我什么都不要!”孩子声嘶力竭地大声叫喊,泪如雨下,他脱下了足球鞋狠狠地砸在了地上。

我顿时感觉一座巨山压在我的胸口,那一幕我终身难忘。

直到孩子 10 岁的时候说他的左脚安静时不疼,运动就疼,每次运动都只能坚持一个半小时,因为怕我说他偷懒,所以一直隐瞒,但现在疼痛感加重了,涂抹止痛药也无效。

我们心急地去了医院,拍了片子结果是正常的,但是却确被告知儿子是严重的扁平足,运动会极度受限。

此时我如同五雷轰顶,一位年过半百的父亲泣不成声,满心自责,痛彻心扉。我感受不到孩子一直的努力,一直的坚持:

当他在 400 米跑最后的 50 米从不冲刺,当他踢足球总是摔倒,当他打篮球总不去抢篮板,当他速滑摔倒第 10 次时不再爬起……

我坚定不移地认为他不敢拼不够博,满心地羡慕那些获胜孩子的父母,而对待自己的儿子确是满眼的嫌弃。

当他受伤时不曾安慰;当他失败时不曾拥抱;当他赢得比赛时不曾竖起大拇指;当我脾气暴躁的时候,孩子的内心该有多痛,他会认为自己多么的无用,多么的让父母失望,他的世界一定是黑暗无边与孤独无助。

孩子真正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富足的物质,更需要充分的支持、鼓励和理解。

如果我能及早考虑到孩子是否存在先天的不足,如果我能得到孩子更多的信任,如果我是一位真正合格的父亲,就不会无法释怀愧对我的孩子。我不会因为孩子无法按预期走体育特长生的升学之路而懊恼,我因带给他的内伤而懊悔。

走出医院的大门,孩子有些情绪低落,我蹲下身子,语重心长地安慰道:

“扁平足很多人都有,很多优秀的运动员也有,现在也有治疗的方法,你还小,还在发育,也许长到 18 岁脚弓就正常了,不要为此担心和难过,我们还有很多运动可以参加”。

看着我从容的目光,儿子第一次主动拥抱了我,我当众夸赞他“你是我今生最大的骄傲,你是最勇敢的孩子,我永远无条件地爱你”——10 年来第一次。

从此以后我们只是偶尔跑跑步,玩玩篮球,在泳池里玩个水,不参加任何系统的体育培训,收起了之前所有的专业运动装备,虽然那些花费是个不小的数目,有些还都是没拆封的;

也收起了 5 年多获得的奖状和奖牌,虽然有着不甘和不舍,但是我勇敢地放下了自己的执着,因为那不是儿子的梦想,没有什么比儿子的感受更重要。

儿子说他不想参加任何比赛,不想成为专业的运动员,不想有一定要超越别人的压力,运动就是他追求健康、缓解压力、结交朋友的方式。我全部接纳了,并坚持提供着优质的陪伴。如果有一天,儿子又想重新想站在赛场上,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全力支持。

移居的焦虑

为人父母都规划着孩子 24 岁前的学业,我也如此。

我们生活在二线城市,教育资源一般,但是教育却很卷,我是一名三甲医院的内科医生,孩子妈是一名建筑师,年收入也就是个中产家庭。

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们曾花精力花时间花钱托关系去研究移居上海、广州、香港,甚至移民美国的可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成功:

包括家中二老有癌症,反复做手术、化疗;

而我在 50 多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因为开发新的项目,孩子妈常年到处出差;

疫情的爆发、弟弟的失业、朋友女儿抑郁自杀、以及签证的失败等等。

有段日子我自己重度焦虑和抑郁,整夜的失眠、每天的厌食,因为怀疑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还去咨询了心理医生,最终治愈我的是书籍和运动。

通过读书,我的头脑能够冷静下来,理解了生活的本质,有奋斗有松弛,有收获有失去,不断体会强者的思维模式和行动目的;

我和挚友一起坚持游泳和练太极,有动有静,有坚持也有放弃,明白成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逐渐能够以平常心面对生活的磕磕绊绊,最终慢慢地熬过那些不堪回首的暗淡人生。

我有幸读了美国拜伦凯蒂和史蒂芬米切尔的《一念之转》,学着不断作转念作业,父母都会尽其所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但有的时候需要停下来看看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孩子的能力有多高,孩子的内心感受是什么。

移居真的能让孩子感到幸福吗?千思百想之后我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探讨是否一定要移居?虽然当时一个 14 岁,一个 8 岁,但是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需要我们了解和尊重。

在我说明了家里的经济情况和面临的家庭工作问题之后,女儿的想法是高中毕业后留学日本,她很庆幸我们不讨厌日本,因为历史的问题和核污染的现况,她的很多同学父母都反对去日本生活,女儿很感谢自己能有个开明的父母;

而儿子的想法是在国内学习,他对自己的了解是不擅长学习,但是将来大学毕业后会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他认为自己不会成为富翁,就想做个普普通通的人。

虽然孩子们的想法随着成长可能会有改变,但当前都不愿意移居,不想去适应新的环境,不想离开现有的朋友,对于孩子的想法我表示接纳和支持。

对于我们这个家庭,老人需要我们的照顾,稳定的就业是维持我们生活的基本保障,至此关于移居的问题不再困扰着我,过好当下,不去羡慕那些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外部学习环境的父母,减轻自己的压力,滋养孩子学习内环境的土壤,提供一个温馨的家足矣。

“疫情”激战

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我三次进驻新冠患者的治疗中心,而每次至少两个多月,孩子的妈妈除了要线上工作,还要照顾四老,抢米抢菜抢口罩,因为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落在她的肩上,所以孩子的学业也只有靠他们自己了。

每次出发前我都会和老师打招呼,希望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女儿很自律,不需要额外的督促,儿子就比较牵涉我的精力。起初我设想得很完美,每天早上 7 点半准时提醒上网课,摆放好书本文具,10 点提醒尽早把作业发给我,我先批阅,正确无误后 11 点半之前上传班级钉钉群,以确保获得更多的“A”,以此增加孩子的学习自信。

但是真正具体实施的时候,却是苦不堪言、一言难尽,“疫情”期间的网课成为了我和儿子激战的缘由,亲子关系也降至到冰点。

今天因为排队查核酸,错过了上课;明天因为没有及时交作业,得了“C”;后天家里网络坏掉,无法上课。我这边同事不断地被感染,因为高强度的工作,有一位 40 多岁的同事突发心梗去世了。

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在不断改进,每天都在严重乏氧和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工作,身心疲惫,导致每天躺在床上都会出现幻觉,双眼累得睁不开,但是大脑还在高速飞转,需要思考的问题太多。

吃饭的时候看见一只翩翩起舞的黄色蝴蝶,感觉好久都没遇到过春天!这场没有硝烟的生物战,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结束啊!

当我看到孩子的作业时又几乎崩溃!

计算错得都离谱、审题不认真,应用题的思维混乱、文字写得歪歪扭扭、英语课文背不下来、我告诉孩子错的地方要如何修改,但反反复复还是改不对,直言他没有错,我火冒三丈,2 年级知识怎么就听不懂呢?最后孩子已经不接我的电话了!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首先做出了改变,允许孩子写完作业,直接上传作业,老师批下来后再沟通改正,这样至少不会因为晚交作业而受到老师批评,但结果仍然是和孩子吵得不可开交,打个比方:

就数学的一道类似植树应用题,一条马路安装路灯,已知 2 盏路灯的间距,已知总共安了多少盏路灯,问这条马路有多长?

孩子不认为自己的思维有问题,但实际上他不理解起点也需要有一盏路灯。

我还给他举一反三,这类题的母题就是已知总距离、2 点间距离、总点数中的任意 2 个数据,就可以算出第 3 个数据,我还提示他应该画图。

但他从来不习惯或是说不愿意在纸上画图,他认为麻烦,也没有必要,所以所有的图都装在他脑子里,不会落在纸上,最后我冷静了一下,没有在继续强行让他作对这道题。

那个不眠之夜,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这道题今天一定要会解吗?

答:不一定,也许因为我带着火气跟他讲题,他脑子一片空白呢;

第二:这类题孩子就是不理解,会影响是什么?

答:没有什么影响,也许孩子会对数学的某一知识点就是学不通,学不会,比如比例问题、工程问题、绝对值、动点等等,那就学习擅长的,保证擅长的不丢分,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怎么学都学不明白的题目上,不值得,逼的结果只有厌学和躺平;

第三:孩子在做题的时候情绪怎么样?

答:因为我不在孩子的身边,感受不到孩子近期的情绪,如果在平日感觉到孩子学不下去了,我会立即终止,让孩子去做他喜欢的事,哪怕就是躺着,放空自己,独处,我都不干予,给与他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第四:是不是有其他事情的干扰,让他无法静下来思考?

答:疫情期间,没有玩伴,不能外出,每天的生活几乎类同,就好比笼中之鸟,孩子会觉得多么无聊啊,而重返学校的日子却无法确定;

第五:孩子有数学天赋吗?平日孩子喜欢数学吗?孩子学习数学吃力吗?愿意思考吗?

答:这个答案暂时无解;

第六:孩子身体舒服吗?

答:虽然没说有不舒服的头痛、发热、腹痛等症状,但心理肯定不舒服啊,我应该在无形间给孩子了太大的学习压力;

第七:是孩子还是我更看重那些“A”?

答:谁都喜欢“A”,但总是得到鼓励、肯定的学习过程应该是最好的。

每天老师都会在钉钉上发布优秀作业,虽然知道没有我们的,但还是忍不住浏览了,我接纳了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之间确实存在巨大差距。

孩子一定会有他的长处和短处,面对孩子多包容,少批评、少比较、少指责,才能不断增加他的自信。

所以自从路灯问题之后,我放手了,没有再指导和批改孩子的作业,把错的地方记下来,等完成抗疫工作之后再面对面的和孩子一起解决方为上策。

之后的沟通不再谈学习,更多的是每天发生的有趣味的事,比如:

用旧袜子缝制木偶人;

用调味品作了“爆炸奶茶”;

用发芽的土豆制作迷宫;

把家里的椅子拆了又装好;

设计出很多奇形怪状的小冰雕;

家里人比赛叠衣服,进行五子棋大战;

整理旧书和旧衣服,疫情结束后将寄给山区的孩子们;

最难得的是孩子们在 B 站上自学了做饭,刀工还是相当了得,这为将来的独立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看来疫情中的生活也可以丰富多彩,我们的亲子关系也重新达到了亲密与和谐。

玩才是天性

大概是从 19 年的寒冬开始,每天晚上 8 点儿子都会提着手电筒、拿着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的猫粮、猫罐头、猫条、冻干生骨肉和水,在学校周围、公园附近、大街小巷、瓦墙上、车底下,四处寻找着流浪猫,带着防护手套抚摸着它们,还和小猫说着悄悄话。

因为猫是杂食动物,所以他也把自己的糖果干、干脆面、家里做的排骨拌上米饭,都给小猫送去,有一周家里连续吃鱼,目的就是要去喂小猫,

我感觉儿子是个能给别人带来无限温暖的人,情商极高。

看到我从单位拿回来几个原本装药的大纸壳箱,儿子脑洞大开,在上面剪剪沾沾,外面包裹上塑料布,说这样可以防雨防雪,里面放着泡沫增加保暖,把科技课上制作的小台灯用来照明,有门有床还有玩具小保龄球,居然设计出了好几栋小房子。

我俩兴高采烈地去找小猫们,在草丛中摆放好这些“豪宅”,小猫们非常喜欢,钻进钻出,不亦乐乎。

看着孩子脸上流露的喜悦,看着这些美好的艺术品,我非常地开心。但当我们散步绕了一圈回来时,惊奇地发现一位驼背的大伯拎着小猫的豪宅,我和儿子彼此相视,心照不宣地说“被捡走卖破烂了”,我本以为儿子会很伤心,但他对我微微一笑,说“爸爸,我欠考虑了,没关系,我已经有了新主意”。

几天之后,我们居住的小区有人重新装修,扔了很多垃圾,儿子迫不急待地戴着口罩和手套钻进了垃圾堆,在他眼里这哪里是废品,明明就是宝贝啊!大概翻找了 1 个多小时,收获了可利用的石板、木头、砖头、水泥板等等。

他蓬头垢污地回家清洗了一番,连口水都没喝,带着斧头和螺丝刀、钳子、还有扳手,风一样地就又跑下楼去忙得不可开交,大约 2 小时后他兴高采烈地让我陪他去公园,我们手里搬着一大推板材,要现场给小猫建造爱心别墅。

爱心别墅的外形并不规整,立体图大致就算是个梯形吧,占地面积 1 平方米左右,斜坡状屋顶,在塑料泡沫的空白位置上画了几只可爱小猫的简笔画,门口挂着麻绳编织的蝴蝶结,随风舞动,格外引人注目。这设计灵感应该是遗传了他的妈妈。

看着此情此景,我不禁怀念起自己小时候玩泥巴、抓蝌蚪、漫山遍野地摘野葡萄、挖鬼子姜,突然感觉还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幸福啊!

儿子尽心尽力地为小猫做事,有自己的想法,有很好的执行力,愿意不断改良和尝试,最终完成了一次壮举,他不需要别人的赞许和肯定,他只是作了他想做好的每一件小事。

儿子如此喜欢猫,第六感告诉我他可能缺乏爱和安全感,于是我试探地问“你这么喜欢猫,要不家里养一只吧?”

“不,家里如果养一只,然后某一天它突然生病死掉了,我会非常难过的,其实我就是感觉流浪猫很可怜,我想给他们更好的照顾。”

照顾流浪猫这件事大概持续了一年多,春夏秋冬,风雨无阻,方圆百里到处都有我们喂猫的痕迹。

然而附近的猫逐渐变得越来越少,听邻居们聊天:有的说猫被抓进饭店,掺进猪肉里出售了,有的说被抓走卖给宠物店了,有的感染“猫瘟”死掉了,有的被车撞死了。

听到这些,孩子表情没有什么变化,“难过吗?”

“没有,也许它们是找到更好的地方生活了,遇到好人家收养,就变成家猫,不再四处流浪了,有更好的房子住,有更好的食物吃,有病能得到很好的治疗,一定都变得更强壮了,他们还有了自己可爱的宝宝”。

我没有让儿子发现我眼里泛起的泪光:“是的,它们都生活得好好的。

”之后儿子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满大街找猫了,也许喂猫就是成长的一个阶段,我问过:“你怎么不喂猫了?”

他说:“没有什么为什么,也许将来我会自己养一只黄毛和尚!”

接住孩子的情绪

现在儿子就读小学,学习成绩算是中下,为了提高成绩,我曾经天天像侦察兵一样观察着孩子的一举一动,脑子里不断扩充着一份思维导图:

1. 建立好的学习习惯;

2. 提高学习能力;

3. 避免学校霸凌;

4. 担心结交“毒”友;

5. 提高对任课老师的喜欢;

6. 保证充足的睡眠;

7.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8. 控制电子设备的接触等等。

我借鉴了网络上各种各样的时间管理表格,给儿子私人制定学习规划,4 点半放学到家,他都会在沙发上或是床上蹦来蹦去,至少半小时,再吃饭听故事 1 小时,从 6 点到 9 点整整 3 个小时,应该能学很多知识。

根据儿子的专注能力,计划 30 分钟为一个单位,以他的学习能力,安排合适的数学计算、应用题、课课练、英语阅读、KET 单词、自主阅读、背诵初中唐诗宋词文言文等等。

在我辛苦的一顿忙活之后,儿子看到学习表却气鼓鼓地说:“为什么没有上厕所的时间?我会自己计划学习内容,我会自己控制时间的。”学习表被硬生生地还给了我,我愣在原地,但我告诉自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相信自己的儿子,他独立自主,且很自律。

通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大多时候都能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但也有例外发生。

一次放学后,他呆呆地直接进了自己的房间,安静了半个小时,穿戴整齐地走了出来,说要出去走走。他带着耳机走在前面,背影孤独而无助,他做着深呼吸,感觉被某种东西压得喘不过来气,我就跟在后面,没有任何交流,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我知道一定有事,在他开口之前,我就只是默默地陪伴。

大约走了 40 分钟,路过一家肯德基,我进去买了 2 个圆筒,儿子吃着圆筒,终于开口了,这时我才明白他心情不好的原因是数学考砸了,班级最高 97 分,最低 73 分,平均分 91,而他只有 81 分,丢分的主要原因是计算,原本他以为自己会考到 90 以上。

我能感受到他砰砰的急速心跳,也许他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学,是不是自己的方法有问题,还是自己的能力有问题,这是一堵堵在他心口的墙,他已经在怀疑自己了,也许他曾经拥有的梦想此刻正在逐渐消失,他一定非常羡慕考好的同学,羡慕他们的能力,也许那是他无法触及的高度,他的发动机没有动力了。

其实他一直都在很努力地学着数学,每天 10 道口算,三道大数五位×五位的计算,一页尖子生习题册,一课实验班随堂练,每周一节数学课,每周至少 2 张大卷,对错题不断地复盘,这是他能练的最大程度了,但是他的成绩依然在中等水平,有的同龄孩子课外数学就学 3 个,1 个奥数、1 个速算、1 个超前学。

和同班同学对比了一下,儿子的思维和计算都不是出类拔萃的,因此他很难过,甚至被同学嘲笑过学习不好,但他始终没有自暴自弃,坚持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学习。在那一刻,我什么大道理都没有讲,所有的道理我相信他都懂。

往家走的路上,我牵着他的手,儿子仰望着天上的星星,他说每天放学他只能再学 2 个小时,我给他布置的学习内容只能接受 4 项,他也知道要努力,但要学的东西太多了,那已经是他的极限了,他太累了,他保证能完成学校作业,但家庭作业他要自己选。

我就简单地回复了一个字:好!那个晚上到家已经 9 点半了,他连晚饭都没吃,也没有学习一分钟。第二天开始,他去自习室学习,学到 9 点半,而且每天定 6 点的闹钟,6 点半起床吃饭,7 点背着沉重的书包独自上学,而在这之前都是 7 点半起床,不吃早饭夺门而出。

我不再过多地关注儿子的成绩,而是他的情绪,接受他所有好的坏的,有时气愤的话或是过激的话,那也只是他的发泄、解压。我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上,最终我们家里的每一位成员都活得很轻松,也让孩子们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在我 57 岁生日的那天,儿子送给我了一个绘本《爱花的牛》,幸福地对我说:

“爸爸,我一生最大的幸运就是有你一直和我统一战线,你的接纳、鼓励和情绪稳定,让我可以作我自己,你是我最坚固的避风港,在面对挑战时,我不惧困境,我有能力应对挫折,即便重新开始我也斗志昂扬,真心祝你生日快乐。”

此时此刻,我是全世界最幸运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