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类牙膏被列入致癌“黑名单”
牙膏作为每个家庭都要用到的日常牙齿卫生清洁用品,市面上的产品琳琅满目,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别。
同样是牙膏,有的几块钱,有的几十块,有的则上百了,网友们对此也是议论纷纷。
B:“一分价钱一分货,贵的肯定要比便宜的好。”
C:“我觉得牙膏成分都差不多,价格高的都是噱头而已。”
专家提醒一般来说符合国家标准的牙膏产品都能清洁牙齿、口腔,价格差异主要与牙膏品牌和附加功能有关。
平常一定要会选牙膏,含有一些有害成分的牙膏一定要避开!
一、选错牙膏可能致癌,五种坏成分买牙膏要避开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口腔健康曾提出“8020”的希望,希望人们在80岁的时候还能拥有20颗牙齿,因此建议人们平常要爱护牙齿。
不过,据英国《每日邮报》指出:牙膏中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引发口腔溃疡、乳腺癌、口腔癌、心脏病、神经疾病、牙龈损伤等疾病,要注意这些有害物质!
美白剂会伤牙龈:很多牙膏中都添加了过氧化氢等美白剂,这些物质会损害口腔黏膜,伤害牙龈健康。
除垢剂可能会引发口腔溃疡:十二烷基硫酸钠等除垢剂,可能会导致慢性口腔溃疡。
研磨剂伤害牙釉质:有些牙膏中会添加研磨剂,以清除牙齿表面污渍,但这些研磨剂可能会磨损牙釉质,导致牙齿变得更加敏感。
Helen齿科中心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中国医生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常委黄璐提醒:购买牙膏要注意避开这五种有害功能性成分,长期使用可能存在致癌风险!
二氧化钛:据报道,法国国家农业研究所的专家发现:长期接触二氧化钛的动物,有40%肠粘膜都出现了癌前病变。
三氯生:三氯生在牙膏、漱口水、消毒剂等产品中能找到,但这种物质长期使用会干扰内分泌功能,长期低剂量接触会打破甲状腺稳态,引发代谢紊乱、神经发育障碍、心脏毒性,甚至诱发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等癌症。
苯扎氯铵(BAC)、苄索氯铵 (BET) 和氯二甲苯酚 (PCMX):这三种抗菌化合物可能会破坏肠道内的菌群平衡,加重肠炎及肠癌的发生、进展。
二、牙膏并非越贵越好,看看适合你的牙膏长啥样
那5块和25块的牙膏有什么区别呢?
北京市消协曾对天津、北京、上海等28家企业的64种牙膏进行了比较,价格从1元到23元都有,结果发现虽然这些牙膏价格不同,但产品品质并没有多大差异。
另外,浙江省口腔医院牙周科主任李晓军对10元和40元的两款国产牙膏对比发现,这两者的成分和清洁能力并没有明显区别。
中国医生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常委黄璐介绍:不同价格的功能型牙膏区别主要在附加功能上,来一起看看几种常见功能型牙膏的区别和局限!
美白类牙膏:美白类的牙膏中有过氧化物、高效摩擦剂等物质,使用不当会导致牙齿、牙龈受损,建议遵医嘱使用。
抗菌消炎类牙膏:这类牙膏中添加了抑菌成分,能够辅助治疗牙龈出血、牙周炎、牙结石等疾病,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菌群失衡,出现其他口腔疾病。
止血牙膏:止血牙膏中多添加了氨甲环酸等成分,但长期使用并不能治本,如果牙龈出血最好及时到医院检查。
防龋脱敏类牙膏:防龋脱敏类牙膏中多添加了氯化锶、氟化钠、氟化亚锡等物质,以蜂蜜牙本质小管,虽能短时间缓解疼痛,但效果无法持久。
祛除口臭类牙膏:这类牙膏中添加了抑菌药物、芳香剂等物质,能治疗轻度口腔源性口臭。
平常购买牙膏尽量要遵循这三大原则!
1、尽量购买颗粒小、防损伤的牙膏
平常购买牙膏,可选择摩擦剂颗粒小、防损伤的牙膏。
2、普通人多选加氟牙膏
据研究指出,每天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能降低40%的龋齿风险,美国牙科保健专家建议普通人多选择含氟牙膏。
3、可以买两种,分别早晚用
人口腔分泌的唾液能够杀菌,白天分泌的比晚上多,进食食物易残留食物残渣,白天最好选择清洁功能号的牙膏,晚上可以选择抑菌杀菌为主的牙膏。
三、正确使用牙膏才能事半功倍,五个误区要避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口腔科主任高益鸣提醒:平常使用牙膏要避开下面几个误区!
1、盲目选用功能牙膏
如果没有龋齿、口腔疾病等,最好不要盲目选择功能牙膏,有些功能牙膏用久了可能会产生副作用。
2、一种牙膏用到底
牙膏的选择因人而异,建议选择不同功效的牙膏交替使用,以免产生耐受性,影响效果。
3、牙刷蘸水后挤牙膏
尽量不要将牙刷蘸水后再挤牙膏,泡沫并不能充分清洁牙齿。
4、全家共用一支牙膏
建议每个人用自己的牙膏,以免口腔疾病、病毒、细菌等相互传染。
5、牙膏挤满一整条
挤牙膏时最好不要挤一整条,以免误吞,一般建议挤黄豆大小即可。
牙膏是清洁牙齿的日常卫生用品,现在市面上有不同品牌、功效和价格的牙膏产品。
注意选购牙膏时要避开一些有害成分,以免长期使用危害身体健康,还要避开一些错误的牙膏使用误区。
参考资料:
[1]《牙膏选错也可能致癌,含这7种成分的立刻扔掉》.生命时报.2016-04-19
[2]《这3种牙膏千万别买,或诱发癌症!家里有的赶紧扔掉…》.科普中国.2022-02-28
[3]《几元和几十元的牙膏究竟有什么不同?该如何选择?终于弄清楚了……》.科普中国.202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