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空军训练尚未摆脱二战模式

大纪元 2024-03-31 16:00+-

沈舟评论文章:中共军委副主席何卫东称,要打击军队内部的“虚假作战能力”,中共媒体不敢公开报道。

然而,近期中共军网报道的一些军队训练内容,却实实在在地印证了“虚假作战能力”,中共空军也是如此。

频繁的空战近距离缠斗训练 二战模式早落伍

3月22日,中共军网报道《空军航空兵某旅着眼提升胜战技能组织空战对抗》。

文章描述:北疆某机场……空战对抗训练就此展开……“发现目标!”红方飞行员利用机载雷达精确截获“敌机”位置信息……红方飞行员率先出击,大坡度机动后迅即切入蓝方飞机尾后,试图抢占有利进攻条件;蓝方飞行员驾驶战机连续防御急转……一击未中,红方飞行员拉杆升至高位……与“敌”机缠斗。

训练中,机载雷达已获得“敌机”位置,但飞行员没有发射空对空导弹,却非要绕到“敌机”机尾后,应该准备用机炮射击,但并未命中,于是继续缠斗。这样的训练估计让各国空军都会感到纳闷。中共的霹雳-15空对空导弹号称射程超过200公里,最新的霹雳-17或霹雳-21射程更号称400公里,但中共战机似乎不愿使用。

1990年代,中共获得了以色列的怪蛇空对空导弹技术,模仿生产了霹雳-8导弹,之后的霹雳-12、霹雳-15等都没有摆脱类似的影子,最大变化是不断增加导弹长度,装填更多燃料,就能飞行更远。然而,中共机载雷达性能似乎跟不上。

上述文章描述,机载雷达发现“敌机”后,飞行员绕行“敌机”尾部,距离应该比较近,若是在100公里或200公里之外,还要绕行“敌机”尾部?中共战机雷达估计难以在远距离发现“敌机”,更谈不上导引空对空导弹了,因此只能乐此不疲地训练近距离缠斗。

中共空军训练尚未摆脱二战模式

2024年2月18日,新加坡航空展上的中共战机模型。(Roslan Rahman/AFP via Getty Images)

3月21日,中共军网报道《战鹰呼啸 鏖战长空——空军航空兵某旅跨昼夜飞行训练影像》。

文章描述:空军航空兵某旅……按战术编组进行空战对抗训练。红蓝双方迅速脱离编队,抢占有利阵位。“锁定目标!”蓝方战机占得先机,咬尾追击。

这种二战时的空战模式早已落伍。各国空军并未放弃近距离缠斗训练科目,以备不时之需,但现代战机更强调超视距作战,比谁更早发现对方、更早发射空对空导弹攻击,通常还有预警机协助,能观测得更远。中共的训练严重落伍。

2月22日,中共军网报道《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红蓝对抗加速能力生成》。

文章描述: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训练中,红方突击编队直扑目标空域,蓝方双机编队迅速前出拦截……红方护航编队与对手缠斗。

中共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普遍热衷于近距离缠斗训练,这样的“作战能力”确实够“虚假”。

中共空军训练尚未摆脱二战模式

中共主力战机的雷达探测范围可能远不及美军战机,在超视距作战中处于明显下风,因此更多进行了空战的近距离缠斗训练。(大纪元制图)

遭遇美日战机后不敢说大话

2月6日,中共军报报道《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一大队:铸造敢打必胜的长空利剑》。

文章描述:前不久,该大队飞行员驾驶着新型国产战机,对进入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外国军机进行识别查证……他们深有感触地说,“空中两机对垒,只需一两个动作,对方的训练水平什么样,互相都一清二楚,丝毫骗不了人。”“你在观察别人,别人也在观察你。每次升空,都是打仗前的最后检验。”

按照中共一贯的宣传手法,会故意引导、甚至逼着飞行员说些豪言壮语、或一些夸大其词的话,但到过东海的飞行员不敢自吹自擂,却说了点实话。无论遭遇了美军还是日本自卫队的战机,中共飞行员们应该都亲身感受到了明显差距。

文章还描述:大队长每次执行任务归来,都会仔细分析与对方交锋的细节,评估对方的作战能力,反思自身能力的增长路径。在他看来,战术素养是藏不住的,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才能在未来的交锋中给予对手更大的震慑。

这位大队长也说了实话,对阵之后,认识到必须赶快提高能力;但即便水平提高了,也只敢说“给予对手更大的震慑”,却没敢说“有能力、有信心战胜对手”。

美军透露,F-35曾在东海与中共的歼-20照面,还发现了中共的预警机;中共飞行员的描述更像是近距离观察的结果,但没有透露何时才发现对方。

中共若在台海开战,东海空域是必争之地,中共飞行员遭遇外国军机后,明显信心不足,不敢说大话。

中共空军训练尚未摆脱二战模式

2021年9月28日的珠海航空展上,中共飞行员在一架歼-10战斗机前走过。(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不断上演的低空轰炸训练

1月16日,中共军报报道《信号弹划破天际,一场跨昼夜飞行训练拉开战幕》。

文章描述: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一场跨昼夜飞行训练拉开战幕……“发现目标!”……武器控制师快速测算温度、风速等参数,精准修正偏差数值。伴着一声巨响,靶标应声而毁。

这应该是一次低空轰炸训练,同样是二战模式。空对地导弹出现后,美军引领了精准空袭模式,航空炸弹也演变为精确制导炸弹,可在数十公里外投放。俄军战机为了避开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在70公里外就投下滑翔炸弹,但精确度可能不佳。中共空军不如俄军,仍在训练低空轰炸,似乎根本不在乎防空导弹。

文章还描述:机组正按计划开展远程模拟打击训练。“遭电磁干扰!”……机组成员沉着应对,一番操作后重新锁定目标。精准命中后,战机迅速飞离所在空域。

中共号称的远程模拟打击训练,更像是近程,否则怎会在远程就“遭电磁干扰”?

中共的空对地导弹主要是两种,一种是KD-88,也是鹰击-83反舰导弹的空射型变体,与也门胡塞组织不断发射的反舰导弹同型。该导弹射程号称200公里,理论上可以在台湾防空网的边缘发射;但该导弹速度只有0.85马赫,200公里需要飞行约12分钟。按照文章描述,中共战机要等12分钟、导弹“命中”后才飞离;然而中共战机又如何能在200公里外确认“精准命中”?可见此次训练并非真正的远程模拟打击训练。

中共的训练表明,要么空对地导弹有效射程并没有号称的那么远,要么中共战机缺乏远距离锁定目标和导引的能力,因此只能飞得更近才能实施攻击。

中共的另一种主要空对地导弹是长剑-20,仿制前苏联KH-55导弹,速度更慢,号称射程超过1500公里,但体积、重量太大,只能由轰-6轰炸机携带。按照长剑-20导弹的射程,也不存在“遭电磁干扰”的问题,然而如何能识别目标、确认“精准命中”恐怕就更难了。这应该是中共空军频繁演练低空轰炸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共空军训练尚未摆脱二战模式

1944年6月6日二战期间,盟军战机低空轰炸德军在法国北部海岸的船只。(FILES/AFP via Getty Images)

同样戏码的对海攻击训练

1月16日,中共军网还报道《鹰击长空万里转战,空军航空兵某旅展开一场跨区机动飞行训练》。

文章描述:南国某机场……空军航空兵某旅多架战机……从内陆飞往某海域上空。抵达训练空域,飞行员立即开启雷达……“发现‘敌’目标!”飞行员操纵战机下降高度进行低空突防,并迅速调整航向进入攻击航线,对海面目标进行精准模拟打击。

中共战机担心被发现,抵达目标空域时,才开启雷达,意味着奔袭过程中没有识别敌方战机的能力,若被敌方发现,岂不很容易就被击落?

从中共战机对海攻击的动作看,应使用火箭弹或炸弹进行俯冲式攻击,否则不需要“低空突防”,也不需要“调整航向进入攻击航线”。中共空军的对海攻击训练同样低端。

1月23日,中共军网报道《砺翅长空!空军西安飞行学院某旅开展实战化训练》。

文章描述:空军西安飞行学院某旅数架战机依次升空……到达目标空域后,编队转入无线电静默飞行,下降高度实施隐蔽突防……对目标快速完成模拟攻击。

中共飞行员在学院就接受低空轰炸训练,服役后也是照葫芦画瓢。

1月6日,中共军网报道《3名“金头盔”“金飞镖”飞行员的新年目标:带着梦想飞出新航迹》。

这篇飞行员的自述文章描述:我奉命参加上级组织的一项任务……精准命中的难度很大……反复进行强化训练,将偏差一点点缩小,最终在演习中成功命中目标,并且弹着点径差最小,斩获“金飞镖”奖。

这就是中共空军低空轰炸的“金飞镖”飞行员。然而文章还描述:短暂的欣喜过后,一个问题从大脑里冒出来:实战条件下对抗更加激烈,还能一击命中吗?

飞行员虽然得到了“金飞镖”,但自己也在怀疑类似的训练脱离实战。

中共空军训练尚未摆脱二战模式

2021年9月28日的珠海航空展上,中共飞行员登上一架歼-10战斗机,地勤人员协助做准备。(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共空军的地勤能力差距

3月26日,中共军网报道《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把课堂开到战训一线,让每名学员都得到快速成长》。

文章描述:学员黄拾……作为一名本科直招军士学员……一个月前,结束了在院校进行的新机维护相关理论学习……赴部队进行实装操作训练。3个月后,他们将直接从实习单位被分配到任职部队。

中共大批新战机服役后,地勤维护人员难以适应,数量也不够用。中共军队正大量招收本科毕业生,以填补技术岗位的空缺,仅进行1个月理论学习,就下到部队实习,3个月就上岗,可见战机维护人才急缺。

文章还描述:学校没有相关机型供学员们进行实际操作……把课堂开到战训一线……让学员们带着问题学实战本领……不少学员学习气体在发动机喷管中的热力过程时,被“3个压力比”绕“晕”了……在实装操作训练现场……“噢,原来是这样!”……“虽然大家都有本科学历,学过不少理论知识,但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真正的战机”,学员肖志文说……刚到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训练时,肖志文连最简单的“照猫画虎”都完成不了。

中共空军急于催熟新招的大学毕业生,但专业似乎并不对口,学校连战机都没有,学员只好被直接放到机场,才出了这么多尴尬事。

文章又描述:学员丁晓峰曾是空军某部的一名航空机务军械员……返回大学继续完成学业……再次回到部队的他发现……自己离“毕业”还有一段距离……一本密密麻麻的实习笔记成为他随身携带的“宝贝”……梳理归纳了他在操作中遇到的重难点和故障案例的处理办法。

维护人员短缺,对新装备不熟悉,军校的培训脱离实际,学员匆匆上岗,没有充分的培训资料,更没有通用故障处理程序,全靠自己摸索故障处理方法;中共空军却跃跃欲试地要对战美军和联军,实际连“虚假作战能力”都没有。

  • 最新评论
  • SaiRenrou

    鄙国空军学了一手屠龙之技, 虽然花枝招展却是银样腊枪头,中看不中用.

    屏蔽
  • jincao

    只有实战才是验证中国空军的训练是否合适的方法,拭目以待。

    屏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