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多人支持起诉莫言,这个世界疯了吗
有个扬言要起诉莫言的人,搞了个网络投票。结果显示,有万余人投票,支持起诉莫言的,有8000多人,占绝大多数;不支持的,只有1000多人。
8000多人投票支持起诉莫言,这个世界疯了吗?
也许,从孔庆东到司马南等人,多年来对莫言的口诛笔伐,已经深得人心。尽管这些支持起诉莫言的人,未必了解莫言,很可能也没有几个人读过莫言的小说,但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仅凭这一条,他们便有足够的理由认为莫言罪该万死。
1959年4月,时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胡乔木约请明史研究专家吴晗写一篇比较全面的评价海瑞的文章。
1959年9月,吴晗在《人民日报》发表《论海瑞》一文。在文章的结尾,吴晗还特别写上了几句骂“右倾机会主义”的话,以此表示提倡的是“左派海瑞”的精神。
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在读了《论海瑞》后,请吴晗为北京京剧团写一出海瑞戏。1960年底,《海瑞》剧本写成,取材于《明史·海瑞本传》、谈迁的《枣林杂俎》和李贽的《海瑞传》,主要写的是平反赵玉山一家的冤案,斩宰相徐阶之子徐瑛等事迹。
由于剧本写的是海瑞任应天府巡抚到被罢官的短短几个月发生的事,并不是写海瑞的一生,有人提出《海瑞》这个剧名欠妥当。吴晗的好友,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建议在剧名加上“罢官”两字。
吴晗接受了这个建议。1961年1月,《海瑞罢官》开始演出。
显然,从吴晗写作的过程能看出,《海瑞罢官》这部戏并没有要影射什么的意思。事实上,在剧院演出以后,也从来没有观众感觉到这部戏有什么弦外之音。
但姚文元认为《海瑞罢官》是一株“大毒草”,他在1965年11月10日发表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中,通过歪曲历史事实,断章取义,罗列罪名。姚文元把海瑞的“刚直不阿”的精神,说成是为了“恢复地主阶级的罪恶统治”,是“从地主阶级利益出发”。又把京剧《海瑞罢官》中所写的“退田”“平冤狱”,同“单干风”“翻案风”等联系起来,硬说什么“‘退田’‘平冤狱’就是当时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焦点”“《海瑞罢官》就是这种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的反映”“是一株毒草”。
一些学者在看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以后,说姚文元太不讲理了。吴晗的《海瑞罢官》在1960后便完稿了,但是所谓的“单干风”“翻案风”是1961年才出现的,批判“单干风”“翻案风”是1962年的事。难道吴晗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在1960年就能写文章影射1961年才发生的事?
但姚文元就是用这样一篇连基本事实都不顾的文章,让众多无辜者惨遭不幸。
著名历史学家周予同批评姚文元“乱箭射人”“乱打一通”,被多次批斗,受伤瘫痪。
著名学者、中国民主促进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平心,对姚文元牵强附会、乱打棍子的恶劣行为非常愤慨,痛斥姚文元是“新黑帮分子”,被打成“资产阶级右派的吹鼓手”,遭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6月15日含愤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吴晗因为写作《海瑞罢官》,遭到多次批斗,于1969年10月11日,含冤去世。
京剧演员马连良因为演出《海瑞罢官》,遭到批判污辱,于1966年12月16日饮恨而亡。
……
文革结束后,作家巴金提醒人们,不要让悲剧重演。他在《巴金自传》中这样写道:“有人说:‘再发生?不可能吧。’我想问一句:‘为什么不可能?’这几年我反复思考的就是这个问题……”
一份支持起诉莫言的调查,竟然能得到8000多人的支持,远远超过反对的人。如果巴金先生还在世的话,看到这份投票,他会怎么想?
姚文元已经于2005年12月23日病亡,但是,“一手拿框框,一手捏棍子到处找毛病的人”(巴金语)并没有消失,他们一直躲在阴暗处蠢蠢欲动,蓄势待发。或许,今天的他们已经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起诉莫言是一场闹剧。我不相信这场闹剧能够得逞,但是,这8000多人的投票支持,还是让我感到一阵阵寒意。
现在是2024年了,人类已经走进星辰大海,人工智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而中文网络上的一些大V们,正在煽动民众,忙着起诉莫言?
这是怎样一个荒唐的世界?
祈愿这世界不要变得更坏了。真的,即使不能变得更好,也不要变得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