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峰和刘鹤 习近平更倚重谁?
王赫评论分析文章:10月29日,何立峰会见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首次披露其“中共中央财办主任”的头衔,表明刘鹤和何立峰的职务交接已于近期结束。
刘鹤是习近平最重要的财经智囊。刘鹤也是“红二代”,走的是学者型官员道路,曾两度赴美留学、获得哈佛大学MPA学位,不仅在经济学界有影响力(著名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的发起者和主持人),而且2003年起出任中央财办副主任,为两任中共党魁(江、胡)起草经济讲话稿。2012年习近平上台后,刘鹤升迁迅速,为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央财办主任(2014年起)、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是中共经济政策的主要制订者之一(时任总理李克强很大程度上被架空)。
不过,刘鹤的仕途在2022年的“二十大”被终结。虽然,刘鹤时年已70岁,但也仅比接替者何立峰大三岁;然而,“二十大”上王毅仍以69岁之龄进入中央政治局、接替杨洁篪出任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更有72岁的张又侠留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可刘鹤为什么不能一样留任呢,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大盘动摇的情况下?
第一个,英媒《金融时报》2021年爆刘鹤之子刘天然曾为私募基金“天一资本”(Skycus Capital)主席,虽已按中共规定辞任主席一职,但幕后却继续秘密处理交易,尤其在投资中国科企巨头腾讯及京东。
第二个,2021年7月初滴滴出行在中共百年庆典时偷偷赴美上市,习近平震怒。《华尔街日报》说,在习近平怒批监管部门在滴滴上市问题上缺乏一致性后,刘鹤不得不进行了一次毛泽东式的自我批评。习近平不再像从前一样将细节托付给亲信刘鹤。
第三个,因刘鹤否定文革、不断强调改革开放不变,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等,被“毛左”攻击为中共党内的“大右派”,挑拨刘鹤与习近平关系(习在向左转)。
应该说,阻击战是有效果的,“二十大”上刘鹤被何立峰取代。当然,本文不是说阻击战就一定是何立峰方面策划的;而是说,刘鹤的“裸退”从一个侧面表达了习近平的政策与人事选择倾向。
而接替刘鹤的何立峰,与习关系密切,两人的经济政策思路似乎更合拍,何的上位也算水到渠成。
何立峰比习近平小2岁,1984年7月厦门大学经济系硕士毕业,1985年升任厦门市市财政局副局长,而1985年习近平从河北空降担任厦门市副市长,两人结识。与刘鹤相比,何立峰虽然也拿了个(在职的)经济学博士学位,但是个典型的官僚:历任厦门市副市长、泉州市委书记、厦门市委书记、天津市委副书记。习近平上台后,何立峰仕途一路小跑:从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到第十九届中央委员、第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2014年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2017年升主任,2018年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晋升副国级,再到2023年3月起全面接替刘鹤,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方牵头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中方牵头人,直接负责应对中美贸易争端等问题。
中共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左二)陪同习近平参加了拜习会,引发外界关注。(Photo by SAUL LOEB/AFP via Getty Images)
总体而言,何立峰接替刘鹤不被外界看好。部分人士认为,习近平引进“福建帮”人马释出的讯号很清楚,那就是,中共只会越来越锁国,而境内的中外民企也必须认清“共产党最大”的现实。而何立峰一向的官场作风就是“亦步亦趋,跟着领导走,并以不犯错为原则”,相比刘鹤,会更坚决、全面实施习近平的左倾经济政策。
不过,何立峰从3月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到10月底才公布“中央财办主任”头衔,刘鹤与何立峰的交接过程为何这么漫长呢?
关键之处在于,“二十大”后中国经济形势没如习当局预期的快速复苏,而是持续恶化,这就不得不借重刘鹤的学识及其与美欧的关系。
一个最突出的事例:今年1月18日,刘鹤卸任前夕在瑞士与美国财长耶伦进行了”建设性”会晤,会谈持续约3个小时,超出原定时间,还是因为耶伦要赶飞机而停止;半年后,耶伦访华,卸任的刘鹤仍与耶伦进行了“实质性”的会谈。
这也印证了6月23日《南华早报》的相关报道:刘鹤卸下所有职务后,仍参加中共政府有关经济事务的内部会议,并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并称中共领导层高度评价刘鹤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但也仅此而已。相比而言,即将70岁的陈希卸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仍担任中央党校校长;70岁的夏宝龙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仍然担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以及68岁的宋涛,卸下中联部部长,也非中共中央委员,但执掌国台办。
中国经济危急之际, “重用信任的老人”的习近平却没给刘鹤保留或设计一个合适的位置,说明刘、习的思想差距真不是一小点,而习更渴求的是有超强执行力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