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习近平“一带一路”十周年的八项行动
中国一带一路迈入第十年,从2009年中国进入产能过剩,习近平上台之后2013年提出丝绸之路,2015年更扩大“一带一路战略”从顶层设计和规划走向逐步落实,拉动内需、扩大对外投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输出基建,经过三年的狂飙,2018年之后中国内外情势的变化,中国一带一路投资金额开始一年不如一年。
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峰会,针对十周年的一带一路提出八项行动,建构一带一路的立体互联互通网路、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民间交往、建设廉洁之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中国政治语言往往就是反著看,就是缺什麽补什麽的概念,虽然是官方宣示意味浓厚,但从八项行动就是凸显目前还没“互联互通网路”(建构一带一路的立体互联互通网路)、目前是以中国主导封闭经济体(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过去没有务实合作(开展务实合作)、过去不重视环保(促进绿色发展)、只有基础建设为主(推动科技创新)、目前只在官方交往(支持民间交往)、输出贪污(建设廉洁之路)、目前没有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总归是要解决中国在一带一路所遇到三个负面形象。
包括中国一带一路推坑债务陷阱、只有中国受益者、中国建构地缘政治的对抗,这个三负面形象一直跟中国一带一路如影随形。
一、债务陷阱
中国的贷款被期待能赦免或免债,所以无止尽增加债务,但如有政党轮替,新上台政党希望重启与中国谈判。因此中国准备退出一线,推出如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开发银行、上海合作银行、丝路银行等由中国主导的金融机构或基金出面主导,降低中国政府被倒债的风险,但以上的机构也是中国所主导。
过去一带一路采取敲锣打鼓的宣传,如今中国准备转向“小而美且以贷款取代援助”,中国开始评估风险、降低风险,避免陷入债务漩涡无法自拔。
二、只有中国受益者
目前中国一带一路基础建设,由中国放款经由中国国企承揽,中国国企派劳工到当地国施作一条龙都在中国交易完成,中国国企负责行贿当地国验收。第三届一带一路峰会,让一带一路冠名“共建一带一路”,透过“共建”二字希望洗刷只是对中国有利的形象,强调不是独奏而是合奏。林毅夫更提出“一带一路一洲”把非洲从一带一路拉出去,希望透过民间制造业转移至非洲,改变由中国国企为主导基础工程,希望由商业制造业为主导的投资,尤其是电动车、太阳能、电池的产业。
东南亚将是未来一带一路重中之重,除了建构中的铁路系统外,加上东南亚有七亿人口及庞大华人,中国希望以东南亚市场来补美国市场的流失,透过一带一路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扭转过去一带一路只对中国有利,没有达到改善提升当地的经济的作为。
三、中国地缘政治的延伸
习近平透过一带一路,很明显是在输出建设,也是在输出“威权体制”。(美联社)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峰会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不搞意识形态对立,不搞地缘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团政治对抗,反对单边制裁,反对经济胁迫,也反对“脱钩断链”,强调中国的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画,一样反著看就清楚中国的地缘政治立场。第三届峰会参与的领袖,欧洲一届不如一届,参与国家与人数锐减,本届非洲、中东比前二届增加。其中俄罗斯总统普京、阿富汗神学士(Taliban,又称塔利班)出席更凸显中国建构反美的阵营。中国从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都是在由中国主导建构的国际组织,针对性十分明显,中国透过一带一路也输出建设也输出“威权体制”。
中国一带一路是习近平国际政治的主旋律,让中国走出去,但十周年之际,中国面临国内财政危机,国际上正处欧美对中的脱钩去风险之际。中国很难洗刷一带一路的负面形象,不是宣布几项行动指标就可以扭转,大国政治都是明显阳谋不是阴谋。(作者:洪耀南,淡江大学外交系中国大陆研究所专任助理教授,台湾自由选举观察协会荣誉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