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对中国意味着什么?需要知道这三件事
最近,在几个场合我都在讲一句话:世界工厂是中国国运之所系,是中国国运的命门。
为什么这么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一个人口红利或说劳动力红利释放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大致经历三个生育高峰。第一个生育高峰是 1950—1957年,第二个生育高峰是1962-1973年,第三个生育高峰是1981-1990年。在这三个生育高峰中,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在20‰以上, 其中,1963年出生率高达43.3720‰,当年出生人口2919万。
大量出生的人口,在70年代开始陆续进入劳动年龄,并在90年代末达到高峰。这么多的劳动年龄人口,如果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就是庞大的创造财富的主体;如果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就是巨大的社会负担。所幸的是,大量人口进入劳动年龄的过程,恰恰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遇,于是就成为一个巨大的劳动力红利。可以说,这是整个人类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历史奇观。
结果,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产能的形成。这个产能不但巨大无比,而且在经历80年代的消费补课和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家用电器消费推动之后,很快进入过剩状态。到了1997年,国内95%的工业品供大于求,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行业,开工率不足30%。大量企业关停并转,大量工人处于下岗失业状态或面临失业下岗的威胁。
于是,就发生了下面这三件事情:
第一件,在90年代末期,推行住房商品化、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三化的实质是人为制造需求,原来不需要自己买的房子需要自己买了,原来上学不怎么花钱现在需要自己花钱了,而看病也需要自己承担越来越多的部分。这当中的一些内容,当然是市场经济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但在当时,更直接的考虑则是拉动消费,扩大内需。
第二件,本世纪初,加入WTO。上面的三化虽然使得人们的消费支出增加了,但在家电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形成的巨大过剩产能问题,并没有解决。于是,就有了中国加入WTO的艰难努力。加入WTO对中国的直接意义是,把中国这样一个大量过剩的产能,转化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世界工厂。由此,中国也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甚至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都极为有限。
这三件事情,都是与中国的世界工厂密切相关的。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此重要的世界工厂地位被削弱,会意味着什么?我们一定要意识到,不要老是三驾马车三驾马车,一定要知道,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国运之所系。所以,前些天我曾经说过,拉动内需拉动内需,实际是没有多大拉动空间的。要说需求的空间,真正有潜力的只能是外需,现在不是内需不足,是外需不足。不是消费疲软,是出口疲软。保住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