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的孩子抑郁了 我能做些什么?
总有人说,比起成年人来,孩子的压力不算什么,真的是这样吗?
或许很少有人,能看到孩子们背后的阴影。
青春期的少年是一朵花,我们看到了艳丽的花瓣,却总是忽略脆弱的花蕊。
2022年10月10日是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院区、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制作青少年心理公益宣传片《背后》。
警惕,
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根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患者总人数的30.28%,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1]
郑毅认为,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总患病率17.5%这一数字有可能被低估了,因为这项调研只纳入了6~16岁的在校人群,一些更小年龄的儿童不在其中,而在那些辍学、失学的青少年中,精神不健康的比例只会比在校学生更高。[2]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检出率随年级增长呈上升趋势。这也就意味着,平均每4名青少年中,就可能有1人患有抑郁症。[3]
为何青少年们有如此高的抑郁检出率呢?
这跟三个因素相关:青春期阶段的身心发展状态、家庭和应激性生活事件。
值得警醒的是,这些抑郁的孩子,通常有个生病的家。
数据显示,77%和69%的学生患者在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中易出现抑郁。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被忽视、缺乏关爱和冲突。[1]
《柳叶刀》:
支持对青少年抑郁症采取个性化、阶段性的治疗方法
《柳叶刀》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委员会在2022年2月发文向各国呼吁,希望共同努力,改善抑郁症的预防和护理,其中指出,“面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终身影响,从学业困难和未来关系到药物滥用、自残和自杀的风险,投资于抑郁症的预防都是非常值得的。”[4]
关于青少年抑郁问题的解决方案,国内外已有共识,一方面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重视、形成全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也需要采取个性化、分阶段的治疗方法,最终,离不开家庭微环境的改善。
专家提醒,用平等尊重的方式沟通,客观评估孩子的能力,不要盲目制定目标。教会孩子关注自身情绪状态,如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建议向亲朋好友进行倾诉沟通。如果状态依旧不佳,影响正常学习生活,请及时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
向阳而生,用陪伴去温暖,用关爱去滋养,让少年的背后,都有我们不离不弃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