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整改触达“核心”,花呗迎巨变

尹大 2021-11-27 09:32+-

蚂蚁整改触达“核心”,花呗迎巨变

墙内自媒体尹大文章: 借呗改了,花呗改。

马云外滩一通炮轰,蚂蚁在整改的路上步履不停。

最近的消息是花呗一分为二,一部分还叫花呗,另一个叫信用贷。

拆分后“花呗”的资金来源是蚂蚁金融,“信用贷”的资金来源则是银行。

一样是借钱,为什么要拆分成两个这么麻烦呢?!

其实这实属防患于未然,把祸根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高杠杆的金融巨头进行拆分和资金风险隔离,在中国并不常见。

但是类似拆分操作早在八九十年前美国人就做过,而且是痛定思痛之后做出的。

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大萧条前夕,“人类罕见的幸福状态”。

1913年,福特发明了流水线作业,自此福特汽车的生产效率获得巨大成功。

一辆汽车的制造耗时降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价格也降了2/3。

这种巨大成功,被各个汽车制造板块效仿,并最终引发美国各种制造行业的效率飞速提升。

这个时间美国主要为一战的各个欧洲国家供货出口,大赚外汇。

等到1918年底一战结束,没有了巨量的出口支撑,但是美国内大量的热钱引起的通货膨胀必须解决。

于是“消费”就成了取而代之的经济引擎。

这时候“流水线作业”促使的产品价格大幅降低就体现好处了,使得包括汽车在内的耐用品销量持续暴增,同时带动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

一战红利赚到的钱再加上消费品的价格低廉,后面美国经济持续繁荣了10余年。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政府福利制度逐步建立,金融机构推动“借贷消费、超前消费”的习惯,杠杆越来越高。

当时的繁荣,连美国总统都说:“美国人民已经达到了人类罕见的幸福状态”。

繁荣背影下是美国农业出口的减少和价格的大幅下降,把本就薄利的农业推向“谷贱伤农”的地步。

另一侧,是房地产高消费之后的衰退,空房越来越多。

再加上金融监管的缺失,1929年10月,美股突然崩盘,并迅速进入冰川时代。

不到一个月,美股蒸发了1/3,民众的钱变成了废纸,实体和金融机构坏账爆仓,裁员以减少开支成为普遍性操作。   

蚂蚁整改触达“核心”,花呗迎巨变

中间有过短时反弹,但是气球破了想缝起来就太难了。

最疯狂的时候,银行停业近4000家,因为银行也没钱了,GDP倒退-13%。

直到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以工代赈”的新政,并设立包括银行在内的各种行业监管措施才略有好转。

持续多年的经济危机,美国政府认为是超级银行的锅。

1933年,美国政府判定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超级银行造成的,过度的杠杆、各行业深度控制、缺少监管的野蛮商业行为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一系列法案限制银行法案出台,限制银行业务范围。

“摩根公司”就是头号始作俑者,在一战期间,它几乎垄断了美国对西欧金融业务。

怎么根治摩根,防止再次发生经济危机?

答案只有一个:拆分。

随后巨头摩根公司被拆分,拆分成商业银行和专做投行业务的摩根斯坦利。后面逐步演变成现在的“小摩”、“大摩”。

拆分之后的大、小摩根,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仍然是世界最强投行之一。

蚂蚁整改触达“核心”,花呗迎巨变

将近90年前,摩根这种垄断性巨头引起美国经济危机,导致大萧条,将这种巨头拆分、戴上紧箍咒是必然的了。

现在再来看看花呗的拆分,是不是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了?!

论起玩高杠杆、借贷消费、超前消费,摩根就是前车之鉴。

蚂蚁整改触达“核心”,花呗迎巨变

一年前的上海外滩,马云公然开炮,显然是为了表达对监管干预的不满。

不仅嘲笑银行是当铺,还暗讽监管滞后无能。

大言不惭的说,中国根本没有系统性金融风险,因为就没有“系统”!

最后被狠狠打了脸。

那时的借呗就是通过ABS加杠杆放大100倍,大玩羊毛出在狗身上的戏法,在银行和用户之间两头收割。

有多少年轻人用完花呗用借呗,用借呗还花呗,从全额还到分期还,从分期还到选择最低还款额,每一天都陷入还款的焦虑中。

一旦还不上,就会遭遇暴力催债,直至进入黑名单记入征信。

仅仅2020年半年,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就高达854亿元人民币,是10年前的10倍!

这不是系统性金融风险,什么是系统性金融风险?

再不整治真要像曾经的美国经济危机、大面积失业、股票变废纸、大萧条就晚了!

任这种巨头无限制的加大杠杆、助推超前消费,一旦失控就是灾难性的!

包括打击炒房,也是为了防止系统性风险,房价那么高,还哪有心情多生孩子、多消费。

一个极端必然会引起另一个极端。

拆分花呗、房住不炒都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止另一个极端出现。

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以现今的经济体量,股票变废纸、大面积失业等等后果是不可承受的!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

拆分花呗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是防止大批人因高杠杆突然“共同贫穷”。

对外我们来说或许只是一个新闻,但是国家切切实实是在为我们防患于未然。

在蚂蚁暂缓上市3年前,马云就曾表态:

互联网金融,不是看谁跑的快,而是要比谁活的长。

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

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疾风骤雨呼啸不停歇,蚂蚁不服管不行呀。

脱虚向实,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