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里的“说学逗唱”分别来源于哪里?

浩然文史 2021-11-06 20:46+-

相声里的“说学逗唱”分别来源于哪里?

  郭德纲带领着德云社缔造了相声帝国,创造了相声传奇,他和他的默契知己于谦风雨同舟二十多载,也被传为佳话。郭德纲曾言:" 我愿意和谦哥说相声到老。" 相声到底有什么魅力,让他甘愿用一生来传承?今天文史君和大家一起回顾相声的历史。

一、古代俳优——孕育了相声的根 " 逗 "

  相声最初的基因来源于古代的俳优,俳优是古代对滑稽艺人的称呼,最初是供贵族统治者们娱乐消遣的。《史记 · 滑稽列传》中就记载了一则有关艺人的故事:

  一名叫优孟的艺人伶牙俐齿,思维活跃,经常逗楚庄王开心。楚庄王有一匹非常喜爱的骏马,他给骏马穿上最华美的衣服,让它住在雕梁画栋的屋子里,用最好的食物来喂养它。

  马因为长期不运动,患肥胖病死了。楚庄王竟要臣子们按大夫的规格给马操办丧事。近臣们纷纷劝阻楚庄王,庄王非但不听,还下令要处死再来劝谏的人。优孟听闻此事后,就去拜见楚庄王,一进大殿就放声痛哭。

相声里的“说学逗唱”分别来源于哪里?

优孟图像

  庄王吃惊地问他,你为什么要哭呢?优孟说,这是大王最珍爱的马,用大夫之礼来安葬他怎么够呢?请大王按照君主的礼仪来安葬它。这样的话各国都知道马比人都受大王重视。楚庄王听了不经感慨道,我竟然糊涂到了这种地步。这不是要让天下人耻笑吗?于是便让下臣妥当处理了这匹马。这可以算是关于 " 搞笑艺人 " 比较早的记载了。

二、汉代名嘴——助力于相声的 " 说 "

  《汉书》中记载了一位名士——东方朔。他是汉武帝时的名臣,在任职期间,他经常在汉武帝面前谈笑取乐,深得汉武帝喜爱。

  据记载,在东方朔做常侍郎时,汉武帝赏赐肉给侍从,然而负责分肉的官吏却迟迟未来。东方朔便自己切肉带回了家。后来,官员们将此事上报给汉武帝。汉武帝询问东方朔:" 昨天吃肉,你为何不等官吏分肉,私自做决定呢?" 东方朔立即向皇帝请罪,汉武帝说:" 那你就站起来反思反思自己的过错吧。" 东方朔回答道:" 东方朔啊东方朔,你不听命令就私自割肉,是多么无理的行为呀!你割肉割的不多,又是多么廉洁呀!你把割来的肉送回家给妻子吃,是多么有仁爱之心呀!" 汉武帝听后笑着对他说:" 你呀你呀,让你反思自己的过错,你反而夸了自己一把。" 一高兴又赏赐给东方朔一些肉和酒,让他带回家送给妻子。

相声里的“说学逗唱”分别来源于哪里?

《大汉天子》东方朔

三、隋代笑话——助力于相声的表演主题

  隋代有一则笑话与相声《打灯谜》有相似的因素。隋代笑话讲的是北齐高祖经常宴请群臣,在宴会上高祖和群臣玩射箭猜谜游戏,高祖的谜面被动筒(石动筒,著名御用戏子)射中了。高祖问是什么,动筒回答是煎饼。高祖让动筒出一道谜题自己来射,然而却没有射中。高祖问动筒答案是什么,动筒回答还是煎饼。高祖哭笑不得:" 怎么还是煎饼?" 动筒说:" 我趁大家铛子头还是热的,就又摊了个煎饼。"

四、唐代参军戏——助力于相声的表现形式

  参军戏的表演方法与现在的对口相声有很大的相似度。唐代参军戏主要也是由参军和苍梧两个人来扮演角色,以滑稽讽刺为主。《优语录》中记载了由李可及表演的非常著名的参军戏《三教论衡》。

相声里的“说学逗唱”分别来源于哪里?

参军戏

  李可及以滑稽出名,其思维敏捷,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有一次,李可及表演参军戏时,身穿儒服,坐在人群的中央,开始了三教论衡的表演。这时一个坐在角落里的人问:" 你既然说自己对三教都十分了解。那么我问你,释迦如来是什么人?" 可及回答说:" 是一个妇人。" 提问的人十分吃惊:" 怎么会是这样呢?" 可及说:"《金刚经》中有记载,敷座而坐,如果不是一个妇人,为什么要劳烦丈夫入座之后再坐呢?" 那人又问到:" 太上老君是何人?" 可及回答说:" 也是一个妇人。" 接着解释道:"《道德经》言‘吾有大患,是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复何患’,如果不是一个妇人,怎么会怀孕呢?" 皇上听了十分高兴。又问道:" 文宣王是何人?" 可及回答道:" 还是一个妇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可及说:"《论语》有言‘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如果不是妇人为何待嫁呢?" 这场参军戏广为流传,也深受皇帝喜爱。

五、宋代叫果子——助力于相声的 " 学 "

  宋代百戏杂陈,盛况空前。其中 " 叫果子 " 与相声中的 " 学 " 比较类似。叫果子就是模拟声音。《东京梦华录》中有记载:" 乐未作,集英殿山楼上教坊乐人效百禽鸣,内外肃然,止闻半空和鸣,若鸾凤翔集。" 学习鸟的叫声竟达到了如此逼真的境地。相声中也有 " 学 " 这一门功课。例如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的《改行》,模拟闹市的喧嚣声十分逼真,常常引得观众掌声不断。

相声里的“说学逗唱”分别来源于哪里?

宋代的 " 叫果子 " 表演

六、清中后期——相声的破茧

  相声界流传的祖师爷张三禄和朱绍文在这一时期完成了相声在曲艺中的脱离,使相声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完成了几千年的积累与沉淀之后,张三禄率先开始了创新和整理工作。相传张三禄原本是北京的八角鼓艺人,精通口技、戏法等技艺。据云游客(即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连阔如先生)《江湖丛谈》载:"八角鼓之有名丑角儿为张三禄,其艺术之高超,胜人一筹者,仗以当场抓限,见景生情,随机应变,不用死套话儿,演来颇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后因性情怪僻,不易搭班,受人排挤,彼愤而撂地。当其上明地时,以说、学、逗、唱四大技能作艺,游逛的人士皆愿听其玩艺儿。张三禄不愿说八角鼓,自称其艺为相声。" 朱绍文继承了他的事业,使得相声这门艺术更加鲜活。

相声里的“说学逗唱”分别来源于哪里?

清代相声表演的情景

结语

  相声是一种兼具游戏性、嘲讽性、大众性、典雅性、社交性等特点的艺术。作为一门产生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艺术,相声的创作素材来源于平常的生活,引人发笑,给人解压,有时也可以引人思考。相声是中国传统艺术,继承发扬相声可以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优秀的传统观念,同时也能让现代人在快速高压的生活中,寻找到几分难得的松弛。

  如今郭老板带领着德云社突出重围,在现代流行艺术中闯出一片天。然而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并不是相声火了,只是郭德纲先生火了。即便是在郭老板的男团内部,真正能够成角儿,真正靠相声吃饱饭的也并不是很多。而放眼整个演出市场,能够经营的不错的团队也只是有数的几家而已。同时,就是这难得的一分减压的机会,还要面临着 " 高雅 " 的压力,以 " 爱 " 之名想要弄死相声的人依然大有人在。相声的复兴之路,还很长呢。

——————

参考文献

(汉)司马迁著:《史记 · 滑稽列传》,中华书局 1959 年版。

(东汉)班固著:《汉书 · 东方朔传》,中华书局 1962 年版。

(唐)李百药著;《北齐书 · 尉景传》,中华书局 1972 年版。

倪锺之:《中国相声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