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卡脖子” 中国恐靠极端手段突破制裁

RFA 2021-10-13 07:56+-

中国电动车产业蓬勃发展,然而,日媒披露,中国自制的车用芯片供应不到5%,导致九月的乘用车销售下降,关键就是“缺芯”。根据一份研究报告,中国在2020年芯片自给度仅达到15.9%,距离2025年7成的目标远远落后。分析指,中国半导体产业在生产设备、技术与材料上卡脖子,要突破还有很大的难题。

综合媒体报道,中国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12日发布最新统计,9月乘用车零售量158.2万辆,年减17.3%。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今年9月车市相对低迷,关键在“缺芯(汽车芯片)”导致无车可卖。崔东树分析,主要是由于关键芯片和零组件的海外供给受阻,供应链问题目前只能以周为单位进行供货,生产损失巨大。

“日经亚洲”13日在报道里,引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谈话表示,“中国汽车行业在国内的半导体供应不足5%。”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经济所所长刘孟俊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中国的电动车发展除了要突破传统电池、动力系统外,最大的瓶颈还是在车用电子,汽车用的芯片,主要在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这一块工艺技术不需要太超前,我猜想他会想要’弯道’,尽量去找到二手的、或者其他生产设备进行改装,符合他第三代半导体使用,或许他采取的策略是这样。”

2021 年 3 月 17 日,一名员工在江苏省南通市的捷捷半导体公司工厂制造芯片。 (法新社)

在半导体材料领域中,第一代半导体是“硅”,第二代半导体是“砷化镓”,第三代半导体是“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

第三代半导体并非从第一、第二代半导体技术累积而来,综合媒体报道,中国将在10月提出的“十四五(第14个五年)规划”,将投注约人民币10万亿元,力挺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

根据科技产业资讯室(iKnow)今年九月分析,半导体技术发展需要人才、资金及技术的长久累积,中国要发展出完全自主技术的困难度很高,可能没有10多年功夫也很难有所成果。然而,中国大陆认为直接切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或许有机会解除美国去中国化的金箍咒,让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自主化。”

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市场,却不代表中国有能力自行生产IC芯片。据IC Insights今年1月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自产半导体数量占中国半导体市场的比重,从2010年的10.2%,增加至2020年的15.9%,并预测2025年将增加至19.4%,但这远不及中共设定的70%目标。

而且2020年15.9%的自给率中,总公司设在中国生产的半导体数量仅有5.9%,其余1成则是由在中国设厂的国际大厂,包括台积电、SK海力士、三星、英特尔等生产。

2020 年 2 月 16 日,员工戴着口罩和防护服在江苏省泗洪市的一条智能芯片生产线上工作。(法新社)

刘孟俊:中国在半导体设备、技术、材料仍卡脖子

刘孟俊提到,美中之间关系没办法处理好,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设备还是有很多的管制,中国试图在半导体生产设备自给率有所突破,进而达到他的芯片自制率,但仍面临三大问题。

刘孟俊:“我觉得生产设备显然比芯片自制率更有技术障碍,所谓的障碍有些是工艺的技术,另外他的设备里的技术标准还有材料问题,材料还包括化学、气体、以及硅晶圆。换句话说要攻克好几个难关,如果芯片一直掌握在别人手里,中国的技术发展跟往后的攻关的难题就越来越大。”

刘孟俊提到中国也许能仿造俄罗斯模式,虽然俄国在芯片没有太大的突破,但是他在科技上可以达到一定的成就,很显然会受到瓶颈上的阻碍。刘孟俊说,“中国的半导体“大基金 ”(Big Fund)从第一期现在已经进入到第二期,很显然他举国体制在科技上要做些突破。”

中国砸大钱扶植半导体产业 江雅琦:中国“智财”保护阙如

2014年中国国务院颁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单位,共同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募集总规模1387.2亿元,《纲要》称,主要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兼顾设计、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环节。2019年1“大基金二期”成立,注册资本突破2千亿元(2041.5亿元)。

2020年5月14日,佩戴保护设备的员工在北京记者的政府组织游览期间在瑞萨电子的半导体生产设施中工作。(美联社)

台北科技大学智财所副教授江雅绮对本台表示,美国严格防止中国使用美国先进的技术,现在中国遇到困难,仅管中国投入很多资源,但是在创新有很大的问题。例如从台湾还有其他国家挖了半导体人才,这些人才离开原本环境之后,到中国并没有发挥预期的功能。

江雅琦:“我觉得在地的企业文化跟创新文化,表示两地有落差。所以我们会看到要发展关键的创新技术,需要的不只金钱的投入,还需要国家创新的文化比如对智慧财产权的保护,有一个现代的公司治理环境,这些新的尖端科技的新创公司都是很关键。”

中国恐靠各种“极端手段”突破美国制裁

如果美国的制裁仍未松绑,中国还能在2025年达到芯片自给率7成的目标吗?

“我不能讲说完全没有机会!”刘孟俊表示,中国还是会用各种极端的手段,像是“孟晚舟事件”采取政治手段解决问题,例如日前美国发生海军工程师企图出卖核动力攻击潜舰机密事件,刘孟俊认为中国也会积极在这一块(下功夫)。

刘孟俊:“过去中国不是做’两弹一星’,从人的脑袋去突破,人才方面的引进,各种科技研发机密突破还是会有,乃至于中国在数据上的黑客等。蹲马步在家里练功还是会做,各种手段从外面找技术还是会更积极。”

江雅琦认为,过去中国靠着大量的劳力与市场,度过一个很平顺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却无法解决新创、尖端的技术,以及供应链的整合也是严酷的考验,这些都触及到中国的“软肋”,江雅琦说,中国没有办法调整过来,甚至也不愿意去调整。

  • 最新评论
  • bob88188

    习近平特别指出:和德国国将推动建立中瑞高水平创新平台,并在这一新机制统筹引领下加强“中国制造2025”与“瑞士工业4.0”的对接,推动两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创新合作。习近平同时指出汉奸的知识需要多更新?

    屏蔽
  • 破棉袄

    脖子被卡着,一边翻白眼,一边骂娘,一边到处搞,呵呵。

    屏蔽
  • 遍地是贪官

    所谓的“极端手段”不就是偷嘛。

    屏蔽
  • viper88

    买不到就偷,偷不到就骗。这就是中共的卑鄙手段。

    屏蔽
  • smother again

    世界要警惕美国内部的极端战争派仅利用几千死士向美国国防军发动“珍珠港偷袭”或者“十月革命”。当欧洲,美国,俄罗斯,印度及中国遭受战争重创后,这个美国极端战争派会笑到最后。以一两拔千斤之瞬间爆发力就可启动世界毁灭战。俄国十月革命前,列宁布尔什维克在徳皇的帮助下,在欧洲组织了5000 犹太精锐,并用德国提供的当时欧洲最先进的装备将这些犹太精锐武装,经芬兰将他们偷运进圣彼得堡随之发动十月革命。当革命发生时,彼得堡之外的俄国人全然不知他们的首都已经异主。几千精锐就可改变世界,而且是瞬间。

    屏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