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逝世十周年:斯坦福演讲背后的故事
按:10月5日是史蒂夫·乔布斯因胰腺癌逝世10周年纪念日。乔布斯生前是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也曾经担任过Pixar动画公司的董事长及行政总裁,打造出了一件又一件广受追捧的产品。他逝世时虽年仅56岁,却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全世界的通讯、娱乐和生活方式。
《斯坦福》
文 | [美] 布伦特·施兰德 里克·特策利 译 | 陶亮
2005年6月16日,史蒂夫早上醒来时内心忐忑不安。事实上,根据劳伦的说法,“我从未见过他如此紧张。”
史蒂夫是天生的表演家,在他的演绎下,任何产品展示都如同高雅艺术。今天他之所以如此紧张,是因为要在斯坦福大学2005届毕业典礼上演讲。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John Hennessy)几个月前向史蒂夫发出了邀请,史蒂夫很快就答应了。经常有大学邀请史蒂夫演讲,但他无一例外都拒绝了,事实上请他在毕业典礼上演讲的大学实在太多,导致这个段子在劳伦和其他获得本科或硕士学位的朋友间传开了:史蒂夫说他会接受一次演讲邀请,在一天之内就能拿到博士学位,不像他们要花好多年时间。不过,他拒绝演讲邀请的最主要原因还在于投资回报,公开场合演讲带来的效益远远比不上钻研新产品、在麦金塔展示会上演讲,或陪伴家人。“如果你仔细观察他的作息,”库克说,“你会发现他几乎不出差,也不像其他CEO那样频繁开会、应酬,他喜欢回家吃晚饭。”
尽管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没法让史蒂夫成为乔布斯博士,因为斯坦福大学从不颁发荣誉博士学位,但斯坦福大学对史蒂夫来说意义非凡。首先,史蒂夫不用出差,也不会错过和家人的晚餐,从他家开车去学校只要7分钟。更重要的是,斯坦福大学与硅谷技术圈密不可分,它的教育水准世界一流,史蒂夫这些年遇到过的斯坦福教授,比如吉姆·柯林斯,也是世界一流的。尽管史蒂夫早早退学了,但他一直喜欢与聪明的大学生相处。“他只想做一次毕业演讲,”劳伦说道,“这所学校只能是斯坦福大学。”
写演讲稿的过程让史蒂夫大伤脑筋。他征求过几位朋友的意见,甚至咨询过编剧阿伦·索尔金(Aaron Sorkin)的看法,但收获不大,他最终决定自己写稿子。他花了一个晚上写出了初稿,然后不断与劳伦、蒂姆和其他几位朋友交流看法。“他真的在意这篇稿子,”劳伦说道,“他希望说一些真正在意的事。”稿子的语言措辞略微有些调整,但整体结构始终没有变,用三个小故事串起了他的人生经历,传达了他的价值观。毕业典礼之前的那段时间,他一边在家里踱步,一边背稿子,从楼上的卧室一直走到楼下的厨房,孩子们看着父亲从自己身边飘过,状态就如同明天要参加麦金塔展会或苹果全球研发者大会。他有好几次在吃晚饭时向全家人念稿子。
星期天早上,全家人正要出发赶往斯坦福大学体育场出席毕业典礼,史蒂夫却在四处寻找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车钥匙,后来他决定让妻子开车,自己要利用这段时间再排练一遍。全家人终于都钻进车里,但时间已经晚了。劳伦开车,史蒂夫在副驾驶位置上看稿子,3个孩子坐在后排。在去体育场的路上,史蒂夫和劳伦翻遍了口袋和手提包,试图寻找斯坦福大学给他们寄来的VIP(贵宾)停车证,但就是找不到。
快开到斯坦福校园时,他们才意识到应该留出更多的时间——那天早上,体育场将迎来2.3万人。体育场就在国王大道旁边,平时开车进去完全不成问题,但今天为了让毕业生和家长能够步行前往体育场,很多路都设置了路障,禁止车辆通行。当他们终于到达校园外的桉树林时,劳伦必须驾车绕过一个又一个路障,这里被临时辟为了停车场。史蒂夫很紧张,他觉得自己可能赶不上人生中唯一一次毕业演讲了。
终于他们来到了最后一个路障处,体育场就在眼前了。一位女警官站在路障边挥手示意劳伦停车。她慢慢走向汽车驾驶员一侧。
“你不能往这里走,”警官说道,“这里不能停车,你必须穿过国王大道,回到帕洛阿尔托高中那里。”
“不,不,不,”劳伦说,“我们有停车证,只不过弄丢了。”警官盯着她看。
“你不知道,”劳伦说,“车上坐着毕业典礼演讲人,他真的在车上,真的!”警官透过车窗向车里张望了一下,看到了后座的3个孩子、开车的金发女郎和副驾驶座位上穿着旧T恤、牛仔裤和勃肯鞋的男士。他一边摆弄着膝盖上的几张纸,一边抬起头透过无框眼镜看了一眼警官。警官往后退了一步,双臂交叉放在胸前。
“真的吗?”她抬眼问道,“哪位是演讲人?”车里的每个人都笑了。“真的,”史蒂夫举起手说道,“是我。”
他们终于赶到了体育场。史蒂夫穿上毕业袍,戴上学位帽,跟随亨尼斯校长一起向演讲台走去,劳伦和孩子们则和校长的女儿们一起去了体育场上方的VIP包厢。现场的气氛既庄严又轻快,是典型的斯坦福风格。有些学生戴着假发、穿着奇装异服四处走动,参加所谓的“奇装秀”(wacky walk);有些学生则穿着正常的毕业袍;有几个学生居然打扮成了iPod的样子。亨尼斯校长花了几分钟简单介绍了史蒂夫,他说史蒂夫虽然大学没毕业,但其广博的思维却足以成为典范。毕业生对校长选择的这位演讲嘉宾非常满意,比起那些西装笔挺的演讲嘉宾,史蒂夫要平易近人得多。他喝了一口讲台下方架子上摆着的矿泉水后,开始了15分钟的演讲,这场演讲将成为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毕业典礼演讲:
很荣幸能和各位一起参加毕业典礼,斯坦福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我从来没有从大学毕业过。说实话,今天也许是我距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天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生命中的3个故事。不高谈阔论,只是3个故事而已。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如何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我在里德大学读了6个月后就退学了,但我在学校里又待了18个月才真正离开。我为什么要退学呢?故事还得从我出生前讲起。我的亲生母亲是一位年轻的未婚大学毕业生,她决定让别人收养我,她非常希望收养我的人是大学毕业生。当我出生的时候,她已经安排好让一对律师夫妇收养我。但她没有料到,在最后一分钟那对律师夫妇突然决定要收养一个女孩儿。我的养父母当时在待选名单上,他们在半夜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我们这儿有一个男婴,你们想收养吗?”他们回答道:“当然!”但是我亲生母亲随后发现,我的养母没有读过大学,我的养父甚至连高中文凭都没有,她拒绝签署收养协议。直到几个月后,我的养父母保证一定送我上大学,她才改变态度。这是我人生的开始。
17年后,我真的上了大学。但是我愚蠢地选择了一所和斯坦福大学一样昂贵的学校,我的蓝领父母几乎把所有积蓄都花在了我的学费上。6个月后,我看不到这一切究竟有什么价值。我不知道这辈子到底想做什么,也不知道大学是否能帮我找到答案,我只知道读大学几乎花光了父母一生所有的积蓄。所以我决定退学,并且相信一切都会顺利。我当时确实非常害怕,但是现在看来,这是我一生中最棒的决定。从我退学的那一刻起,我再也不必去上那些毫无兴趣的必修课,有时间旁听真正感兴趣的课程。
然而,退学并非那么浪漫。我连宿舍都没有了,只能睡在朋友宿舍的地板上,为了填饱肚子,我去捡可以换5美分的可乐罐子。每个星期天晚上,我还要长途跋涉7英里,只是为了去克利希那(Hare Krishna)神庙吃上一周唯一的一顿好饭,我喜欢那里的饭菜。我愿意追随自己的直觉和好奇心,无意中遇到的很多东西事后都成了无价之宝。举个例子:
里德大学的艺术字课程在当时可能是美国最棒的。整个校园里,每张海报、每个抽屉的标签上全是漂亮的艺术字。因为我退学了,不必再上必修课,我决定去旁听这门课程,学习怎样做出漂亮的字体。我学到了有衬线字体和无衬线字体之间的区别,学到了怎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中改变间距,以及怎样才能做出最棒的印刷式样。美妙字体所呈现的历史感和艺术感是科学永远都无法捕捉的,我发现这一切非常迷人。
当时看起来,艺术字在我的生命中似乎没有任何用处。但是10年后,当我们在设计第一台麦金塔电脑时,艺术字的意义重新浮现了,我们将艺术字融入了麦金塔的设计中。麦金塔是第一台拥有漂亮印刷字体的电脑。如果我当时没有退学,就不会有机会旁听艺术字课程,麦金塔就不可能拥有丰富的字体和可变的间距。Windows只是抄袭了麦金塔,不可能原创艺术字体。也就是说,如果我当时没有退学,就不会有机会旁听艺术字课程,所有的个人电脑都无法拥有好看的字体。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当然不可能预先把这些点点滴滴串联起来,但是10年后回过头去看,这一切都不言而喻。
展望未来时,你不可能预知这些片段将如何串联起来,只有在回顾往事时才会明白其中的关联。因此你必须相信这些点点滴滴在未来总会以某种方式串联在一起。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比如勇气、命运、生命、因缘,等等,因为只有相信生命中的点滴定会在未来相串联,你才会拥有听从自己内心的勇气,即使你的内心将引导你离开熟悉的寻常之路。这将让你变得与众不同。
我的第二个故事关于爱和失去。
我非常幸运,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真正热爱的事。沃兹和我20岁的时候就在父母的车库里创建了苹果公司。我们拼命工作,10年之后,苹果从只有两个人的车库小公司成长为市值超过20亿美元、拥有4000多名员工的大公司。在公司成立的第9年,我们发布了公司有史以来最好的产品——麦金塔电脑,那年我才刚满30岁。然后我就被炒鱿鱼了。你怎么可能被你自己创立的公司炒鱿鱼呢?在苹果公司快速成长的时候,我们请了一位我认为很有天分的家伙和我一起管理公司,最初的几年,公司运转良好。但后来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发生了分歧,最终我们闹翻了,董事会站在了他那边。30岁的时候,我失业了,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炒了鱿鱼。我倾注了所有心血打造的公司就这样离我远去了,这真是毁灭性的打击。
最初的几个月里,我真的茫然不知所措。我觉得我让前辈们失望了,我把他们交到我手上的接力棒弄丢了。我与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和英特尔创始人鲍勃·诺伊斯见面,向他们道歉,因为我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我成了公众的负面教材,甚至想过逃离硅谷。然而我逐渐意识到:我依旧深爱着我的事业,在苹果发生的那些事情丝毫没有改变这一点。虽然我被驱逐了,但我仍然深爱着我的事业。于是我决定从头再来。
我当时并没有觉察,但事后证明,被苹果解雇是我这辈子所经历的最棒的事情。作为成功者的负重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创业者的轻松与释然,各种不确定性让我重获自由,进入了生命中最富创造力的阶段。
在接下来的5年里,我创建了NeXT公司和皮克斯公司,还与一位优雅的女士坠入爱河,她后来成为我的妻子。皮克斯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脑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现在也是世界上最好的电脑动画工作室。后来,苹果收购了NeXT,我就这样回到了苹果。我们在NeXT发展的技术为苹果的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我还和劳伦一起组建了幸福完美的家庭。
我非常肯定,如果当初没有被苹果开除,今天的这一切都不会发生。良药苦口,但病人需要良药。有时候,生活会跟你开玩笑,把一块砖头砸在你脑袋上,不要失去信仰。我相信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下去,是因为我一直深爱我所从事的工作。你必须找到你的真爱,无论是工作还是爱人。工作将会占据生活中很大一部分时间,只有相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伟大的,你才能怡然自得,而工作是否有意义的唯一标准就是热爱。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你的所爱,请继续寻找,不要停下脚步。在你找到它的时候,你的内心会告诉你。就如同任何真诚的关系,岁月的流逝只会让它变得越来越好。所以努力寻找,不要停下脚步!
我的第三个故事关于死亡。
17岁的时候,我读到一则格言:“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是正确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那之后的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扪心自问:“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会去做今天打算做的那些事吗?”如果连续多天答案都是“不”,我知道自己需要做出改变了。
“记住自己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箴言,帮助我做出了很多生命中的重大决定。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期望、荣耀、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时都变得微不足道,只有真正重要的东西才会留下。“记住自己即将死去”是避免患得患失的最好办法。你已经赤身裸体了,没有理由不去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
大概一年以前,我被诊断出癌症。我在早晨七点半做了一个检查,检查结果清楚地显示在我的胰腺上有一个肿瘤。我当时都不知道胰腺是什么东西。医生告诉我这是不治之症,我最多还能活3~6个月。医生建议我回家打点好一切,这是医生给病人下的死亡判决书。那意味着你必须在几个月内把未来10年想对孩子说的话全部说完;意味着你必须要把每件事都安排好,尽可能减少对家人的影响;意味着你要和这个世界说“再见了”。
我拿着诊断书熬过了一整天,那天晚上我又去做了一个活体切片检查,医生将一个内窥镜从我的喉咙伸进去,通过我的胃,伸到我的肠子里,用一根针在我胰腺的肿瘤上取了几个细胞。我当时是被麻醉的,但我妻子当时在场,后来她告诉我,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过这些细胞之后变得异常激动,因为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的癌症。我接受了手术,现在痊愈了。
那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时刻,我希望这也是未来几十年最接近的一次。
以前死亡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经历了这次生死考验后,我可以更加肯定地对你们说:没有人愿意死,即使人们想上天堂,也不会为了去那里而选择死亡。但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终点,没有人能够逃脱。本来也应该如此,因为死亡是生命中最好的一个发明。它是生命轮换的代理人,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你们现在是新的,但是在不久的将来,你们终将会变成旧的,然后离开人生的舞台。我很抱歉,这么说很残酷,但这是事实。
你们的时间有限,别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教条会把你困在别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其他人的观点掩盖你内心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听从直觉和内心的指引,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早就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我年轻的时候,看过一本名为《地球目录大全》的杂志,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圣经》。这本杂志是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创办的,他就住在离这里不远的门洛帕克。那是60年代后期,个人电脑尚未诞生,这本杂志全部是用打字机、剪刀和拍立得制作的。杂志有点像纸质版的谷歌,但比谷歌的诞生早了35年,体现了由灵巧工具和伟大想法所支撑的理想主义。
斯图尔特团队出版了几期《地球目录大全》,所有的内容都出版完后,他们出了最后一期停刊号。那是在70年代中期,我正是你们的年纪。停刊号的封底是一张清晨乡村公路的照片,如果你有冒险精神的话,远足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色,在照片下方有这样一句话:“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这是他们的告别语。“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现在,在你们即将毕业,踏上新的旅程之际,我想把这句话送给在座的各位: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感谢大家。
《成为乔布斯》,[美] 布伦特·施兰德 / [美] 里克·特策利 著 陶亮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6-10
讲故事是史蒂夫与生俱来的天赋,但他以前讲的故事从未引起如此多的共鸣。这场演讲在YouTube视频网站的点击量超过了3500万次。当然,演讲视频并没有像病毒般扩散,因为当时的社交网站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大家都认可这是一场杰出的演讲,其受众远远不止斯坦福毕业生,对很多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演讲的受欢迎程度让史蒂夫很惊讶。苹果当时的公关负责人凯蒂·考顿说,“我们谁都没料到演讲会那么受欢迎。”
如果史蒂夫在几年前发表这篇演讲,不会引起如此轰动。2005年夏天,苹果公司已经复苏,史蒂夫也随之再次声名鹊起。随着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上升,股价也开始飙升,黑暗的过去已经永远成为历史,公众早就将斯宾德勒、斯卡利和阿梅里奥执掌的时代忘在了脑后,但史蒂夫始终记得这段黑暗的历史,时刻提醒自己不进则退。公众十分佩服史蒂夫取得的成就,在公众眼里,他不再是少年得志又迅速没落的天才,而是归来的王者,颠覆了杰出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的格言“美国人的生命中没有第二幕”。现在人们的疑问不再是苹果是否能够生存下去,而是苹果下一步会做什么?几周前,我为《财富》杂志撰写的封面报道标题是“苹果究竟能成为多大的公司?”
过去的10年里,吉姆·柯林斯除了出版了几本畅销读物外,还成为世界一流的攀岩运动员。在柯林斯看来,苹果的东山再起体现了史蒂夫作为一名企业家的伟大之处。“我们都会经历挫折打击,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有时候你可能没意识到,但其实每个人都会经历,”柯林斯说道,“每当我觉得累了,或是考虑自己该不该开始另一个创意项目时,都会想到处于困难时期的史蒂夫,他的不服输给了我动力。”
柯林斯曾研究过成功的公司和商业领袖的特点,他在史蒂夫的非常规商业经历中看到了独特之处。“我曾经叫他商界贝多芬,”柯林斯说道,“当然我指的是他年轻的时候。你可以把22岁的史蒂夫看成拥有众多帮手的天才,但后来就不同了,他的故事不是成功的故事,而是成长的故事。他从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成长为杰出的企业管理者。”
在苹果的第一个10年和在NeXT的失败经历似乎注定了史蒂夫无缘成为伟大的商业领袖,然而到了2005年夏天,史蒂夫却成为不折不扣的领袖,如果没有他,苹果早就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史蒂夫回归苹果当然有运气的因素,但正如柯林斯和卡特穆尔所说,“关键是幸运女神垂青你的时候,你如何打好手里的牌。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离开牌局。史蒂夫在电脑产业发展的初期进入这个领域无疑是幸运的,被逐出苹果当然是不幸的,但无论手里捏的是好牌还是烂牌,史蒂夫都会尽全力打好手里的牌。有时在无法预知未来的情况下,选择挑战自我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同时也为自己赢回几张好牌,这就是故事的动人之处。史蒂夫就像汤姆·汉克斯电影在《荒岛余生》(Castaway)中所扮演的角色,保持呼吸,永不放弃,因为你不知道海浪明天会带来什么。”
“人们一直对史蒂夫最初10年的经历津津乐道,”柯林斯说道,“因为一个男人慢慢成长为商业领袖的故事并不是很有意思,人们对于史蒂夫如何学习管理现金流、选择合适的人才、磨掉自己的棱角并不感兴趣。性格特点也只是外在因素,更重要的是你的野心到底是什么?你是否能够不断成长,从失败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是否能够为宏伟目标一往无前?是否能将自己的智慧、能量、天赋、才华与想法外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力量?这才是伟大领袖的特质。”
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史蒂夫阐述了自己的价值观,正是这些价值观帮助苹果公司东山再起。只有成熟的男人才有可能理解这三个故事的内涵,虽然史蒂夫一向口才出众,年轻的时候或许也能讲这三个故事,但绝不可能深刻领会其内涵。
你必须相信这些点点滴滴在未来总会以某种方式串联在一起。年轻的史蒂夫不可能从退学的故事中得出这个结论。刚创建苹果时,他正忙着按照自己的愿景塑造未来,他相信在前进的过程中就能连点成线。结果一次又一次,工程师为了达到他的苛刻要求、实现他的伟大蓝图而疲于奔命。无论是在被逐出苹果前,还是创建NeXT后,史蒂夫一直坚信自己有能力比手下员工更加出色地完成任何事情。但当他重回苹果后,却“不得不相信点点滴滴总会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在第二幕戏中,产品的灵感往往来自于不可思议的地方。iMac的外形灵感来源于被史蒂夫亲手扼杀的eMate项目,iPod和iTunes的灵感来源于失败的视频剪辑软件,苹果正在开发的手机灵感则来源于5个不同的团队,在史蒂夫的支持下,这5个团队从不同的角度对手机进行探索,最终让史蒂夫决定暂缓他真正想要打造的平板电脑项目。史蒂夫越来越习惯于顺其自然,相信点点滴滴总会在事后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而不是在事前去强求事物之间的关联。史蒂夫的日渐成熟和他一手打造的才华横溢的团队让这一切变成可能。
有时候,生活会跟你开玩笑,把一块砖头砸在你脑袋上,不要失去信仰……工作是否有意义的唯一标准就是热爱。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你的所爱,请继续寻找……在你找到它的时候,你的内心会告诉你。就如同任何真诚的关系,岁月的流逝只会让它变得越来越好。史蒂夫很早就找到了他的所爱,但是第二个关于爱和失去的故事之所以在2005年听来如此震撼人心,是因为他的爱虽然历经各种打击却依然炙热,依然帮助他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从NeXT的苦苦挣扎,到皮克斯的改头换面,再到苹果的扭亏为盈,史蒂夫花了很多年才感受到一切正变得“越来越好”。他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无论是与劳伦的夫妻之情,与高管团队的同事之情,还是与第一个女儿丽萨的父女之情。史蒂夫曾经经历的挣扎与从中学到的东西对苹果公司来说至关重要,让苹果得以打造出一件又一件广受追捧的产品。可能除了迪士尼以外,没有任何一家大公司的产品能像苹果公司那样让消费者为之疯狂,即使是充满质疑精神的记者也不吝溢美之词。苹果公司推出某个产品后,《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简讯,标题是“苹果产品的魔力在哪里?情感”,当时史蒂夫去世已经3年了。和史蒂夫一样,苹果公司也犯过许多错误,但公司一直秉持的使命感让它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要有勇气听从直觉和内心的指引,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早就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没有苹果公司的成功作为支撑,这句话就像高中毕业典礼上空洞的说教,毫无说服力。这句话之所以如此有力量,是因为说这句话的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其价值。苹果公司与史蒂夫一样离经叛道,完全违背了电脑产业的标准,甚至突破了美国企业的条条框框。史蒂夫逐渐了解了“追随自己的内心”和唯我独尊之间的区别。创业初期,“直觉”意味着对自己才华的盲目自信,他固执己见,拒绝听从他人的建议。到了2005年,直觉则意味着充分权衡各种可能性后再采取行动,既考虑自己的想法,也听取团队的意见,并且理性分析行业的现状,比如在皮克斯时,他曾分析过电影行业的现状,重回苹果后,也分析过电脑行业的现状,从中寻找突破的机会。打造iPhone的决定并不是民意测试或市场调研的结果,也是直觉驱使,但与苹果创立之初的直觉已经截然不同,当初的直觉只是一个年轻人的个人喜好,而现在的直觉内涵更为丰富、更为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