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本是彩色 考古人员1失误超懊悔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君主之一,除了有造长城、统一度量衡等丰功伟绩外,其死后的陵墓也一直是后人关注焦点,像是墓中发现的7000件兵马俑,就被视为是当今最重要的中国遗产,更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不过你知道吗?其实兵马俑刚出土时是彩色的,但由于考古团队的“失误”,才会变成现在我们所熟悉的土色。
根据《搜狐》专栏报道,兵马用的发现要追溯到1974年的春天,当时西安临潼县西杨村为解决干旱问题,决定凿一口水井,当水井挖到几米深时,村民意外在井底里发现了很多陶俑碎片。消息传入当地文物部门后,考古专家袁仲便组织一支团队,到当地去挖掘、查看情况。
考古团队抵达现场后,看见一个个有著朱红、粉绿、黑、紫红等等颜色、缤纷的兵马俑,这些色彩来自各种物质,包括研成粉末的珍贵石材,让他们感到震撼不已,不停感叹到古人做工有多细致,然而时间才过了短短15秒,众人眼前就出现惊人一幕:只见这些兵马俑身上的颜色马上就消失不见,开始脱水、掉色和脱落,最后变成了土色。
考古人员对此感到相当惋惜,当时的技术也无法修复已经消失的颜色。事后袁仲一直对于当年的行动感到懊悔不已,认为他们犯下大错,没有做好完整衡量与评估,没有意识到地底下的温度与地面温度的不同,抵达现场就光顾著欣赏这些兵马俑,导致它们因保存不当,失去了色彩。
将兵马俑拿到电子显微镜底下后,会看到一朵朵“白色的花”,这是霉菌孢子。它们在生长时会产生大量的色素、酸硷物质,会慢慢的侵蚀陶俑的内部,导致难以挽回的伤害。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无法完全抑制霉菌生长。
人们对此事看法两极,有人认为毕竟当年各项技术都不发达,因此失误也是难免,考古团队不用感到太过自责;但也有人觉得,当初最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封墓,宁愿封墓也不要让值珍贵文物受大规模破坏,毕竟外面的环境、温度、湿度都和地底不同,本来就会对文物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