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篪吁美中重回合作互赢 美学者:无新意
中国级别最高的外交官星期二(2021年2月2日)呼吁推动美中双边关系回到可预期和建设性的发展轨道,但他同时也强调中国的红线,警告美国不应干涉中国内政。美国一些学者认为,这些论调没有新意,难以对改善双边关系或重启对话产生实质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杨洁篪美国时间星期一晚间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n United States-China Relations)发表视频演讲时说,中国愿与美国一起,推动双边关系沿着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和合作互赢的轨道发展,“构建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大国相处模式”。
这是中国级别最高的官员在拜登总统就职之后就美中关系议题发表公开演讲。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在川普执政时期处于两国1979年建交以来的最低点,双方在经贸、科技、香港、新疆、台湾和南中国海等几乎各个领域都存有摩擦和冲突。
杨洁篪在讲话中将美中关系的恶化归咎于川普政府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对华采取的强硬政策,称这种政策“犯了历史性、方向性、战略性错误”,有损两国关系和两国人民的利益。
他说,“希望美国超越大国零和博弈的旧式思维”,同中方一起“把握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 他敦促拜登政府不要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滥用国家安全概念。他说,两国可以在气候变化、经济复苏、应对新冠疫情等方面合作,探讨如何完善全球公共卫生系统。
杨洁篪说,中国不寻挑战或取代美国的地位,无意划分势力范围,但是他强调,中国会捍卫自身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他说,中国从不干涉美国内政,美国应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停止插手香港、西藏、新疆等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这些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和民族尊严”,“是碰不得的”。
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认为,杨洁篪的讲话与过去几天来中共其他官员的表态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老生常谈,并没有让美中对话向前迈进一步。
他说,美中关系早已发生了变化,但是从杨洁篪的讲话来看,北京还停留在七年前的“不冲突”、“不对抗”、“新型大国关系”这类思维模式;而且中国将美中关系面临的问题和摩擦都归咎于美方,看不出任何反思与自我批评。
他对美国之音说:“美国是既批评美方也批评中方,但是中方却不自我批评,只批评美方。给美国人的印象是,或者中方缺乏诚意,或者根本不听美方担心的中国的那些政策,或者是没有任何新的思想。(中国)他们说要有新的对话机制,可是以这些中方的态度为基础,很难有一个建设性的对话机制。”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汉学家林培瑞(Perry Link)也认为,杨洁篪的演讲都是一些“陈词滥调”。他说,这些说辞可能会说服一些人,但是一般的美国人,比如学者、媒体人和商人,他们只要了解一下新疆和香港所发生的事,“就不会吃(共产党的那一套)”。
他说:“共产党的诺言不值钱。只能具体行动兑换具体行动,不能具体行动兑换诺言。”
林培瑞认为,杨洁篪所说的美中关系,充其量只是“美共关系”,也就是中国共产党高层和拜登政府之间的关系,并不能代表广泛意义上的美中关系。
自拜登就任总统以来,中国高层官员近来不断释放一些希望美中关系“重启”的信号。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上周敦促华盛顿采取行动修复美中关系,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接受中国官媒采访时呼吁美国采取积极和建设性的对华政策,表示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是严重的错误。
在杨洁篪发表演讲的几个小时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接受美国电视台MSNBC独家专访时说,中国对美国构成重大挑战,但他表示,美中关系是复杂的,既有敌对和竞争,也有可以合作的方面。
他批评中国政府在新疆和香港的做法,并指责中国在新冠疫情方面缺乏透明和坦诚。但在被问及是否要让中国为疫情付出代价的问题时,布林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表示要对疫情有全面的了解,确定责任,并防范再次发生。
拜登政府表示将以“战略耐心”寻求与北京打交道的“新方法”,正在对相关对华政策进行跨部门评估,并与盟友和伙伴协商。
虽然拜登政府尚未明确对华政策,但是新政府看来维持了川普政府时期的一些对华立场,包括认同中国在新疆对维吾尔人犯下了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强调对台湾的承诺坚如磐石,并会为维护台湾海峡及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拜登时期的对华政策和美中关系走向,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中国方面的姿态与行动。
戴博说,他目前对于美中关系看不到乐观的发展。他说:“中国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地缘政治较量的大目标,还有国际国内行为不会变。(如果)这些因素都不改,中美关系好不到哪儿去,还是一个全球全面竞争的关系,走向对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