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杂记:说中文、微信扫码、生活里的尴尬

万维读者网 2019-09-10 23:55+-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星河

  此次带儿女回国已有两周,在北京经历的各种杂事,想用文字记录下来。

  说与不说中文

  与女儿不同,小儿子回国后一直不肯讲中文,不象姐姐一到北京见到亲友,自动转换成中文口语,虽然有些中文词的听说不很熟练。

  小儿子着实让人头痛,不管是与亲友,还是在公共场合,他都大说特说英文。嗓门一响起,立即引得周围人直瞅他,他却丝毫不觉得自己与他人有什么不同。这就是男孩与女孩的区别吧,女儿就是在中文环境,不好意思继续讲英文,才主动切换成当地语言的。

  儿子这是什么原因呢?细细想来,温哥华的华人移民家庭有两种常见现象,一种是子女在家里习惯与父母说中文,另一种是子女和在外面一样继续说英文,父母则以中文回应。笔者家属于后者,其实在上学前,孩子们还是用中文与我们对话的,但一年年下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演变成这种状况。

  如果家里有丝毫不懂英文的老人,或者父母英文不很好,移民二代们为了与家人交流方便,更习惯在家说中文。现在想来很遗憾,笔者没有一开始坚持让子女在家说中文,如今再假装听不懂英文,让小儿子改说中文已经不行了。另一个原因是,有哥哥姐姐的弟弟妹妹,更倾向于在家说英文,他们兄弟姐妹间的对话就和在学校、社会上一样,是英文大环境。

回国杂记:说中文、微信扫码、生活里的尴尬

  所以,在北京头痛的是,小儿子丝毫没有改变说话习惯,只是偶尔逼急了蹦出几个中文词。一声叹息,随他喜欢吧,回国一趟虽然中文没什么长进,但中国文化和环境还是多多少少了解些了。

  微信疯狂扫码

回国杂记:说中文、微信扫码、生活里的尴尬

  总听身边的华人朋友提起,国内的微信支付已非常非常普遍,连温哥华华人常去的一些当地商店、饭店也开始效仿国内,实行微信支付了。

  比较守旧的笔者上次回国,并没有特意学会微信支付,反正现金和银行信用卡还是可以用的。但这次回国陪老妈逛超市,发现她手持智能手机以微信支付,那种熟练样子让我觉得自己真落伍了,赶快请教老妈如何使用微信支付。

  学会后感觉真是方便,一机在手就走遍天下了,直到手机没电才被迫用现金。但是也发现,微信扫二维码在北京,(其它城市应该也一样吧),似乎到了疯狂地步,让人忍不住想,那些没手机可用扫二维码的人,日子是不是太不方便了?简单说说下面两件事。

  参观天安门广场旁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时,门口摆着几个大牌子,上有二维码和如何扫码的说明,没有网上预约的参观者需要扫码登记。男男女女们都低着头认真扫码,看来排队买张纸质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笔者在北京的艳阳高照下突然感觉恍惚,移民移得我象从昔日时光中穿越回来了。

  带孩子在北京海洋馆游玩时,中午就餐需要餐巾纸,返回柜台找服务员要,对方告知从机器上拿。那是个扫二维码领取免费纸巾的机器,先扫码再加公众号,然后回复8888领取餐巾纸。这种稀奇方式我倒是很想尝试下,只可惜网络不给力,我根本无法扫码成功,未能见到那张免费餐巾纸。十分不解,简简单单的餐巾纸而已,值什么大钱么?为什么非要费事费财费力搞出好几台这样的扫码机器?

  生活里的尴尬和感人事

回国杂记:说中文、微信扫码、生活里的尴尬

  游览颐和园时,女儿想吃烤肠,我让她带弟弟去旁边小商厅买。不料十分钟后,女儿着急地空手回来,说自己买不了,售货员根本不问她要什么,其他人倒不停抢着买了。看来习惯排队、等着售货员和善询问的女儿,一时适应不了国内环境。

  笔者只有亲自去帮孩子买吃的,前面的人买完后,身后突然伸出一只高高仰起的手,手主人对售货员高喊要买什么。我忍不住回头对他讲,“我站在前面,你是不是要排队啊?”对方是个年轻小伙,听了这话很不好意思的样子,老老实实排队了。

回国杂记:说中文、微信扫码、生活里的尴尬

  这是生活中一件小小的尴尬事,回国也多次遇到感人事儿。乘公交车、地铁出去游玩,总有人站起来给孩子让座;一次见到有位老人上车,公交车管理员还热心搀扶;不小心与人相撞,那个小女孩很快一脸抱歉地说声对不起,和在温哥华看到的一样;许多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并且比以前更加现代化、大气,管理得非常干净整洁、人性化。刚和孩子说找地方休息,立即有个秀秀气气的女管理员过来,贴心告诉我那边台阶两侧放了地毯,可以休息……

  回国一趟,看到故乡改变了很多,也发现她不曾改变的地方,对我来说陌生又熟悉。对移民二代来讲,无论生长在温哥华的他们,习不习惯在国内说中文,耳闻目睹的都是真真切切的中国。

  • 最新评论
  • RNMRNM18

    大陆猪圈如何?

    屏蔽
  • buhaowan

    我在西方生活30多年了, 知道西方媒体的所谓客观性。 法广有客观性吗?

    屏蔽
  • PH

    国内我用微信支付, 还可以。相对Apply Pay还是麻烦, 另外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就不管用, 遇到过几次。 国内的手机信号比美国差不少

    屏蔽
  • 今日雨果

    ▲ 小雨: 我同意。 故而,对于80后、90后、00后,x0后的基于真实历史的史学教育必须马上展开,教育宜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媒介,不宜过多渲染“政治”内容,以免加剧下 n 代的畏难&恐惧心理。 同时,基于GFW墙的现状,尤其要利用好TA们在海外学习、工作、旅游的“翻墙”时段,鼓励TA们开放头脑,兼用海外社交工具,如Gmail, Hangouts, Yahoo mail, Yahoo IM, LINE, WhatsApp, LinkedIn, Twitter, Facebook, et al, 而不是独用WeChat/微信,QQ,Weibo/微博,et al http://my.cnd.org/modules/newbb/viewtopic.php?forum=2&topic_id=93710&post_id=2958331&viewmode=thread&order=0#2958331

    屏蔽
  • 今日雨果

    ▲ . 法广采访了香港教育大学社会学讲师黎明博士,黎明女士自2008起移居香港,作为香港的新移民,她经历了融入香港社会,重新构建自己价值与信息系统的过程,对中国国内以及移居海外的华人的立场有切身体会,作为社会学学者,她对中国官方舆论在香港问题上如何导向做出了精辟的分析。 黎明: 其实海外的华人虽然生活在一个信息流通的社会中,但是,。。。许多人任然依赖在国内生活时的信息渠道来获取信息,许多留学生到了香港或者海外之后虽然很久,但是看新闻依然依靠微信,微博等之前的信息渠道,所以,新闻都是通过过滤了之后才到他们的脑海中。而不是观看他们所在国家的当地媒体。。。 再一方面,当然,也有语言不通的因素,有些留学生的外语水平还不够,所以很少看英文或者其他语言的媒体。而且,即使能够看,也总是怀有戒心,总怀疑外面的媒体对国内是不友好的。。。 法广: 确实=如此,中国国内的华人被蒙在鼓里,不了解香港危机的真相还情有可原,但是,在海外的华人也同样坐井观天,这实在邻(令)人不可思议。那些参加撑香港警察反港独的华人其实连港人提出的“五大诉求”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们都不知道独立并不是五大诉求之一。 小雨注: Prenez ce Forum comme exemple, combien de membres essaient de se débarrasser de WeChat Weibo, explorant & embrassant courageusement ce Nouveau Monde pas si parfait?! || Take this Forum as example, how many members are trying to get rid of WeChat Weibo, bravely exploring & embracing this not-so-perfect New World?! || 就以本论坛为例,有多少人在努力摆脱微信&微博,勇敢地探索&拥抱这个并不10全10美’新世界?! . . http://www.rfi.fr/cn/港澳台/20190910-黎明谈海外华人不知港人五大诉求为何却坚决反对 除了微信那劳什子,世上的通讯软件不计其数: https://c1.staticflickr.com/9/8833/28417600420_5ed557a636_o.jpg

    屏蔽
  • papernet

    对,餐巾纸就是为了收集微信,免费广告来着。以前街头很多免费打印照片的机器,也是要加若干商家公众号。

    屏蔽
  • zhgna

    餐厅鼓励你扫码加它公众号,在微信的订阅号中就看到店家的推广文,相对来说不像email那么烦人,移除的主动权也在你的手里。国内现在很多餐厅都不提供纸质菜单了,直接微信扫码看菜单点餐和结账,倒是提高了效率。

    屏蔽
  • slyue2018

    傻啊,餐巾纸搞这么麻烦,就是为了让你加商家的微信号,以后给你发广告。

    屏蔽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