芨芨草

注册日期:2015-04-03
访问总量:343627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剖不剖?医生说了算(zt)


发表时间:+-

剖不剖?医生说了算(zt)

 

小宁,30多岁生第一胎。

作为一个从剖腹产走过的母亲,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日本生产的过程。在日本,一直主张的是顺产,也就是自然分娩。这不只为了我们常见的说法,孩子会更加聪明,更多的是为了产妇考虑,比起剖腹产,顺产对母体的负担更小,后期的恢复也会更快。

所以,在我第一次开始产检时,医生就一直要求我们严格控制体重以保证顺产。特别是后期,孩子的生长进入一个比较快速的阶段时,两周一次的体检就成了我和医生的“博弈”。作为一个喝水都会胖的吃货体质。终于在孩子7个月的时候被查出妊娠糖尿病,老老实实被医生抓进医院关了一个星期。当然,这时为了孩子和母亲的身体,是不会轻易用药的。医生和专业的营养师给出了严格的食谱。然后根据测试每次餐前餐后的血糖变化,终于根据个人情况给出了最适合的食谱,将血糖调节在适宜的状态。在出院之后的几次检查中,每次都会根据个人测量的数据跟踪调节。

终于,迎来了生产的一天。也许和大家的认知不同,在日本,产妇是不能自由选择是否剖腹产的。当然,家属就更没有权利去决定孩子的生产方式。这个决定来自于医生。只有医生在判断产妇无法自然分娩的情况下才会建议剖腹产。我提前破水,当时还很镇定的打车赶到医院,因为产道不开,艰难的在产床上挣扎了14个小时。有人说,死都不怕,为什么怕疼。我非常能理解国内那位产妇的心情,当一波波的疼痛不知何时停止,当医生说孩子需要剖腹产的时候,脑子里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单纯地觉得只要能尽快结束这一切,怎么都可以。之后,我的主治医师,当天的主刀医生以及护士认真将所有条款讲给我和丈夫听,因为我们是外国人,生怕有不清楚的地方,在有比较艰涩专业的词语时,都会换成比较形象的说法。在日本,是由家属签字后,再由本人双重签字的。医生更看重的是产妇的认知。

手术的过程开始是半麻,所以我能够清醒感觉到医生的动刀和护士的操作。生产的过程,其实是等于把生命都托付给了周围的人。生育不只是迎接新生,更意味着危险和责任。

经过2个小时的手术,护士在耳边告诉我,孩子已经出来了,一切平安。之后,疲惫加上全麻的药效,我陷入了深深的沉睡。醒来后,护士端来一大杯凉水给我,产后喝凉水?这惊坏了陪伴我的母亲。低头看,肚子上一排胶布黏住了10公分左右的伤口。这是不用拆线的,胶布过几天会自然脱落,伤口的缝线也会渐渐被身体吸收。因为是剖腹产,所以最初的两天都是流食。之后才会逐渐的增加菜蔬,主食。第二天开始,护士就“温柔”而“强烈”建议我需要运动,虽然还是隐隐作痛,但是逐级增加运动才能帮助伤口愈合,每日在医院溜达就成了固定科目。洗澡也是第二天就开始。全身的清洁杀菌对身体的恢复和宝宝的健康都是必要的。经过之后的观察和详细的检查,在第九天,我和宝宝回到了自己的家。

我的母亲是一名医生,根据她的判断,日本的医生在剖腹产的操作经验上好像远远不如中国,但是产前产后的服务,以及对产妇心理的调整都是全面而周到的。幸运的是整个生产过程我一直都得到了周围的支持和鼓励。

也希望各位未来的妈妈倾尽全力,为自己活,而且,好好地,爱自己。

陕西榆林市待产孕妇从分娩中心坠楼身亡的悲剧在网络流传得沸沸扬扬,无数评论、揣测、调查介入,但无论有多少事后的评判,都不能挽回榆林市这对母子生命突然的丧失。愿所有的女性在产房都得到呵护与尊重,因为所有的生命都从这里开始。


浏览(875)
thumb_up(3)
评论(10)
  • 当前共有10条评论
  • 芨芨草 回复 红米不是手机

    看来红米博主真是为了此事耿耿于怀,好在夫人、孩子都没发生什么大麻烦。向夫人、孩子问好。

    不知道以前医院是否有剖腹产指标,不过中国以前鼓励顺产,不鼓励剖腹产,剖腹产是实在不行了才实施的,因为顺产符合自然规律。而且如果能生几个孩子,则第一个孩子出生时比较困难,产道打开后,以后越生越顺畅。以前有女性生七、八个孩子,到生后几个孩子的时候,生孩子不当回事儿了,没几分钟就下来了,产妇翻身爬起来干活去了。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不好一概而论。以前我有个女同事,平日喜好运动,结婚怀孕生子,听说上产床后20分钟就出来了。

    第一胎如果剖腹产,肚皮和子宫壁上留有伤疤,再怀孕时危险性比较大,所以一般不提倡剖腹产。

    剖腹产是政府规定只能有一个孩儿的政策之后开始流行起来,一是年轻女性不愿意忍耐疼痛,怕影响身材,二是父母怕孩子出生时受到损伤,因为只有一个孩儿嘛。

    现在的女性生孩子时时间长,原因很多:孕妇不爱运动;营养过剩,孕妇脂肪增多,胎儿过大;没有正确的孕期指导;等等。

    陕西那个产妇,据说医生已经建议剖腹产,但家属不同意,坚持要顺产。具体如何,只有当事人清楚。不过看那个产妇还能自己走出产房,应该还没到不能忍耐的程度,或者是那个产妇的耐疼点比较低,或者还有其它原因。一般而言,不会到疼到要自杀的程度,否则人类早就死光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红米不是手机

    我无意指责这些医生。当年那位同事有句话让我深省:“不是医生的问题,是你自己没把老婆生孩子当回事。”我们无力去改变医疗界的常规或者潜规则,只能自己力求做到最好。首先是如博主转的文章里那样,怀孕期间控制胎儿体重,加强自己锻炼,以便在临产时有足够的主观信心和良好的客观条件采用自然生产方式。如果不幸这些措施没有奏效,那就要尽最大努力找到肯为你做剖宫产的医院。

    屏蔽 举报回复
  • 红米不是手机 回复 红米不是手机

    抱歉发重了一个,请删除。

    屏蔽 举报回复
  • 红米不是手机

    作者:黑头翁

    来源:知乎

    我想我的回答是比较客观、到位的。原因一:学过生理学、解剖学、药学等专业课。二:亲姑姑是当地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经验丰富。我们经常讨论一些医学专业知识,我能得到一般人得不到、课本上也不会写的数据和结论。三:本人在去年剖腹产。姑姑主刀。回归正题:怀孕期间和姑姑讨论过我顺产和剖腹产,她支持我剖,她当年生表弟后,就落下轻微尿失禁,着急上厕所时会有尿夹不住,她的同事也有这样的,她们都后悔当年顺产了。姑姑接诊很多有妇科毛病的妇女,很多年龄大的有尿控制不住的情况,有下体突出掉下来的情况,很多都是生孩子造成的,虽然产道损伤概率不很高,但她不想我这样,加上我孩子头径中偏上,她支持我剖腹产。我要求给我安排最好的麻醉师,我听太多可怕的流言,姑姑说麻醉师不会因为红包故意给麻醉不好的,至少她们医院是这样,因为这要承担多大的风险啊。每个人体质不一样,不排除有代谢特别快的,耐药的,手术时有痛感,概率可忽略不计。预约手术早上不吃饭不喝水,备皮,称体重,量体温,进手术室,脱光,爬手术台上,身体缩成虾米,麻醉,插尿管……下身没知觉,还听大夫护士们谈笑风生,打电话。剖腹产好还是顺产好,不能下结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我发现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对剖腹产有偏见,认为医生建议你剖腹产就是想赚你的钱,还说医院对剖腹产有指标,必须完成多少比例以上,说医生就是黑,剖腹产一个比顺产赚钱多,要顺产地找关系、找熟人。每次我身边有人宣扬这套理论时,我都很气愤,医患关系紧张少不了这些人的贡献。当然现在很多人主动选择剖腹产绝对不是个好事,因为很多人怕疼,根本不愿意顺产,我就是其中一个,你问我剖腹产疼吗?不疼是假的,但是在可忍受范围内,当然我如果早知道会放开二胎,绝对会试着第一个顺产,因为如果第一个顺产,顺产第二个会轻松很多、也不会那么疼。如果是剖腹产,第二个也要剖,且生育越多子宫伤口恢复的越慢,遭受的痛苦比第一次要大。二胎放开了,会有更多的人选择顺产吧。

    屏蔽 举报回复
  • 红米不是手机

    我出国以后也了解到,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生产方式也是医生说了算。据维基,美国的剖宫产比例为24%,而日本仅有10%,欧洲国家在两者之间。倒是墨西哥,剖宫产的比例高达近50%。中国目前的数据在35%至50%之间,可能城市的更高一些。看来越是落后的国家,剖宫产比例越高。从这些情况看,当年我太太生产的医院和医生们也许只是遵循了常规。但是由于国内医生与病人和家属沟通方面存在严重欠缺,当时忧心如焚的我难免对医生产生不信任。

    当年还没有“医院喜欢剖宫产因为可以多收费”的说法,而“医院有剖宫产指标,要留给熟人”的传言则很盛行。虽然我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那所医院就是因此而不肯为我太太手术,但当时心里是有怀疑的,因为当时直观的感觉是医生并没有把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那么他们首先考虑的是什么呢?这样的怀疑后来得到间接的证明:我一位同事的妻子比我太太稍晚生产,在并没有硬性指征的情况下,托熟人进了并非按户口指定的医院,二话不说就做了剖宫产。其它间接听闻的传说就更多了。抛开官样文章,看来妇科医生们私下也认为剖宫产更好,所以要把机会留给自己的亲戚和熟人。如若不信,可以看看国内知乎网站上这个有关剖宫产和顺产哪个更好的回答:

    屏蔽 举报回复
  • 红米不是手机

    我出国以后也了解到,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生产方式也是医生说了算。据维基,美国的剖宫产比例为24%,而日本仅有10%,欧洲国家在两者之间。倒是墨西哥,剖宫产的比例高达近50%。中国目前的数据在35%至50%之间,可能城市的更高一些。看来越是落后的国家,剖宫产比例越高。从这些情况看,当年我太太生产的医院和医生们也许只是遵循了常规。但是由于国内医生与病人和家属沟通方面存在严重欠缺,当时忧心如焚的我难免对医生产生不信任。

    当年还没有“医院喜欢剖宫产因为可以多收费”的说法,而“医院有剖宫产指标,要留给熟人”的传言则很盛行。虽然我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那所医院就是因此而不肯为我太太手术,但当时心里是有怀疑的,因为当时直观的感觉是医生并没有把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那么他们首先考虑的是什么呢?这样的怀疑后来得到间接的证明:我一位同事的妻子比我太太稍晚生产,在并没有硬性指征的情况下,托熟人进了并非按户口指定的医院,二话不说就做了剖宫产。其它间接听闻的传说就更多了。抛开官样文章,看来妇科医生们私下也认为剖宫产更好,所以要把机会留给自己的亲戚和熟人。如若不信,可以看看国内知乎网站上这个有关剖宫产和顺产哪个更好的回答:

    屏蔽 举报回复
  • 红米不是手机

    我太太26年前在国内生孩子时与这文章里的情况有些类似。她本人是护士,比较瘦且很虚弱,胎儿据B超又偏大,她自己估计生产时会有麻烦。所以我们入院后就说明了情况,提出要剖腹产,却被医生拒绝,还被批评了一顿。生产开始后宫缩不剧烈,产道迟迟不能开全,我们再次提出剖,这时别的医生都不说话了,只有产科主任坚持不给剖,别人也不敢违抗。一直到孩子出现缺氧,这位主任才松了口。让我签字的时候,说实话我是非常气愤。

    因为孩子的头已经卡在产道里,剖腹取出来的时候费了一点周折,而这时孩子已经开始呼吸,结果吸入了羊水,疑似发生吸入性肺炎和抽搐,转到另一家医院的新生儿病房观察了两周,幸好没有大碍。我们原来担心的缺氧造成大脑损伤也没有发生。但这些也不是不可能的。而我太太的伤口反复发炎,将近一年才痊愈,之后身体每况愈下,难说没有生产时消耗太大的影响。

    我完全了解自然生产和剖腹产的利弊,如果各方面条件许可,还是应该首选自然生产。但是尽管剖腹产有一些弊端,但毕竟安全性高,在考虑生产方式时,我认为还是应该把母子的安危放在最优先,而且应该充分考虑产妇的意愿。

    屏蔽 举报回复
  • 红米不是手机

    除非是不及时处置就会危及生命的情况,医生还是应该和病人及家属商量治疗方案吧。生孩子更是这样,毕竟产妇本人最了解自己的身体。如果产妇没有信心,强行自然生产失败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屏蔽 举报回复
  • 芨芨草 回复 红米不是手机

    问红米不是手机好!

    不管是破腹产,还是其它手术,是否实施,都应该由医生来判断。国内现在有点儿乱套,病人可以要求手术。

    手术无论大小,特别是开膛破肚,都存在危险,割阑尾还有死人的事呢。在手术单上让家属签字是让家属认识到手术会有危险。有些病人家属矫情,手术成功了认为是应该的,手术失败了就和医院没完没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红米不是手机

    如果医生一开始拒绝了产妇剖腹产的要求,那么在后来不得不改为剖腹产的时候,为什么又要产妇和家属签字?这个签字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