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潮蔓延 中国医生收入腰斩

中央社 2025-11-11 21:10+-

  中国医生降薪的情况越来越普遍,降幅达3成甚至腰斩,有些小县城的医生甚至还兼职送外卖。有分析指出,未来中国医生的薪资可能会从当前的绩效工资为主逐渐转为以固定工资为主。

  市场研究机构华医网6月发布“医疗人才2024年薪资及就业调研报告”,根据对近3万名医务人员的调查显示,他们在2024年薪酬下降的占比达57.9%,主要来自于绩效奖金降低。相较于2023年的37%医务人员薪酬下降,增加了20个百分点,薪酬下降呈扩大趋势。

  中国医生降薪早已开始。经济观察网11月11日报道,有北京一家顶尖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表示,所在医院这7、8年一直在变相降薪,譬如升迁却未按往例加薪,以及疫情后每季都“温水煮青蛙式”降薪3%至5%,两年的累计降薪幅度超过了20%。医院高层一直提醒大家,要准备好过苦日子。

  报道引述上海一名资深医院管理者李鸣说,医生降薪是个大趋势,有的基层医院医生月收入降到人民币2000元到3000元,还有些欠发达地区的医院连基本工资都发不出来,部分地方出现医生兼职开网约车、送外卖的情况。他说:“上海的情况还不至于这么严重,但有些医院医生收入也降了10%至15%。”

  报道中另一名医生则说,询问同行了解情况后发现,降薪已经很普遍,今年以来,他们的总收入有30%至50%的下降。

  多名受访医生认为,降薪是经济大环境、医保控费、医院大修大建这3大因素综合影响后的结果。

  “南风窗”杂志引述一名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说,他所在医院的医疗服务收费并没有如期上涨,同时,因为检查检验费用下调,而且患者的治疗态度渐趋保守,医院的总收入在减少。

  他与同市的其他医生交流发现,有些医院的绩效工资,“延迟2、3个月是常规,有的甚至延迟半年发”。中国医生的薪酬主要分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其中绩效工资可以占到整个收入的7到8成。

  有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超过60%的公立医院运营资金中,政府财政补贴约占10%。运营压力迫使医院通过削减人力成本维持运转,最终承担这一压力的往往是一线医务人员。

  报道说,有观点认为,当前问题的根源在于,公立医院仍以“自负盈亏”的市场逻辑运行,而医生的薪酬制度又与医院收入紧密挂钩,这使得医生成了医院经营压力的直接承受者。固定薪酬为主的模式更有利于保持公立医院的医疗公益性。

降薪潮蔓延 中国医生收入腰斩

(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