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似友善姿态的背后

德国之声 2025-11-11 16:36+-

  近来的稀土和芯片危机显示,中国政府正在将出口许可制度变成一种可以随取随用的施压工具。

  《南德意志报》的文章写道,北京方面恢复安世半导体的出口,表面看上去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但这个看似友善的姿态背后,却暗藏着一套新型控制机制。北京正在建立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行政体系,一个能让中国直接操控欧洲供应链运作的工具。这篇题为《中国如何试图操控世界经济》的文章写道:

  “从电子元件到稀土,中国的出口许可证制度向整个世界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掌握着许多供应链的关键节点,我们也随时可以将这种主导地位当作武器。要想避免卷入纷争,就最好和北京搞好关系。从长远看,中国政府正在以此方式打造一种机制,要让挑战中国统治权威的行为充满风险。例如,北京曾暗示欧盟:如果欧盟不对中国电动车征收惩罚性关税,获取中方的出口许可也就会变得非常容易。

  事实上,出口管制并非中国原创,而是模仿了美国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该规则赋予美国域外管辖权:当某种产品从一国出口至另一国时,如果该产品含有一定比例的美国技术或部件,就必须事先获得华盛顿的同意,否则就有受到制裁的危险。

  北京借用了这一原则,并予以发扬光大。美国规则的实际应用面很窄,当销售某种产品需要获得华盛顿批准时,其针对面往往并非将中国作为整体,而是针对中国的个别公司或研究机构。涉及的产品也大多属于价值链的最高端,例如高端芯片或生产芯片所需的光刻设备等等。

  而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则覆盖了几乎所有现代化电子产品,包括那些只会用到极少量稀土的产品。德国墨卡托中国问题研究所的专家甘特(Jacob Gunter)表示:‘即便一种产品只含0.1%的稀土,那么将该产品从荷兰出口到加拿大时,理论上也需要获得北京的许可。这显然是北京对全球供应链影响力的指数级扩张。’

  这类产品中的绝大多数都需要经过错综复杂、跨越多个国家的中间加工环节。如果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审批,将是操作层面上的一场噩梦,对北京而言,也同样是一场难以应对的挑战。有鉴于此,很多观察家认为,川普在韩国所取得的谈判成功,实际上更是符合中国利益的一次让步而已。北京暂缓一年执行原定11月开始实施的出口管制。甘特认为:‘如果要在全球供应链中执行出口管制规定,中国根本没有足够的官员和机构,来完成哪怕只有5%的审批量’。”

  如果中国的出口管制得到全面执行,足以令全球供应链陷入瘫痪边缘。但对于高度依赖出口的中国来说,也会同样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但中国只需发出实施出口管制的威胁,就已足以迫使川普重返谈判桌,并让他下调了关税,放宽了出口限制。在安世半导体问题上,中国也采用了同样的战略:先是让冲突严重升级,然而再故作善意姿态以化解危机。这样一来,中国就能赢得开展技术突破的充分时间,并逐渐减少对外国的依赖。

8月12日,中国上海港外贸集装箱码头的繁忙景象。

图像来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