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获诺奖的神童 创办了中国首个少年班

Letsight 2024-11-10 23:22+-

李政道是一代的物理天才,他的一生具有史诗般的传奇色彩。

人们熟知,李政道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之一,一生致力于物理研究。

但较少人知道,他还是中科院少年班的提议人。

他曾倾尽全力为育人才,为无数天才少年铺路,引领科教事业的发展。

最早获得诺奖,哥大最年轻的教授

一个冷知识,李政道从小学到本科都没有拿到正式的文凭,只有一个博士学位。

1926年李政道出生于上海,从小就酷爱数学物理,据说4岁就开始学习心算加减法。         

中学的时候由于成绩优异,被聘为低年级物理和数学代课教师。   

16岁自学考上浙江大学,后来受战争影响,不得不转学到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彼时的西南联合大学虽然在乱世中生存,但名师荟萃,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叶企孙都是李政道的老师。

大三的时候,李政道获得留学芝加哥大学的机会,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恩利克·费米。

费米在曼哈顿计划期间领导制造出了世界首个核子反应堆,李政道是他唯一的理论物理学博士。

四年后,李政道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白矮星中的氢含量》得到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得主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的认可。

那年他只有24岁,李政道“神童博士”的美称从此为人熟知。

博士毕业后,李政道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物理研究。    

1953年,27岁的李政道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理教授,短短三年间又从副教授晋升为教授,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建校200年来最年轻的教授。

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提出了著名的宇称不守恒定律。

 次年,两人凭借这一定律获爱因斯坦科学奖,同年10月又获得诺贝尔奖。

              

这是华人科学家首次拿到诺贝尔奖,31岁的李政道成为第二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李政道的科研生涯非常漫长,他的一生都在物理学的世界里探寻真谛。

2012年,86岁的李政道终于从哥伦比亚大学常规教学岗位退休,但是直到90岁依然为粒子物理学研究提出建议。

在2008-2010年期间,与学生合作提出“时间子”概念并发表多篇论文。

李政道首创少年班

中科院少年班由于招收的学生年龄小、智力超常,这些孩子常被称为“神童”“天才”,受到部分家长的追捧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很多人还不知道,中科院少年班其实是李政道大力促成的。

当年李政道提议创办少年班还有一段故事。   

1972年阔别已久的李政道重新踏上故乡的土地。即使身在他乡,他也依然心系故乡的科研事业。

回国后,他参观复旦大学发现,学校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对基础科学人才的培养不重视。

参观上海舞蹈学院后,他又从“舞蹈人员的选择和训练”中获得启发,写了一份《参观上海复旦大学后的一些感想》的建议书。

在建议书中,他指出科研人员在精不在多,基础科研人员要从13、14岁开始训练。

通过挑选舞蹈人员类似的筛选方法,先请各农村和各城市的学校,用全民性的方法,推荐出很少数的、约十三四岁左右的且有培养条件的少年。

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劳动和学习结合,每周末应用较长的时间劳动学习,彻底打破以往的“象牙之塔的学者”的错误概念。

            

在基础科学训练方面的师资、课程和设备必须有极高的水平。

对学员的要求必须严格,动手和脑两条路都得走,尤其是开始的几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每门科学都得学,要学得精,根基要打得好。

对应用科学和生产亦得有适当的结合,但必须保存基础科学的特殊性。

李政道这一建议当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认可,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能在当年创办。

直至1978年,各方排除万难后,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同年,中科大开始预科班的招生,第一批录取了21名学生,平均年龄14岁,最小的11岁,这期就包括当时大名鼎鼎的宁铂、谢彦波等少年。

在开学前夕,预科班改称为“少年班”并一直沿用至今。

1978年3月8日,中科大少年班正式开班,开启中国天才培养的先河。

李政道这个天才,为更多天才打开了打开一扇大门。

他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研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少年班,天才的摇篮

今年7月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年少年班录取结果进行公示,共有52名学生入围。

入围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北京、上海、广东以及其他东南沿海省份。其中江苏省今年入围人数最多,共有12人。中科大所在的安徽省位列第二,共有7人。

北京市第八中学有5名同学入选,这是入学学生最多的中学。

今年入围年龄最小的学生来自上海实验学校,年仅12岁,是妥妥的天才儿童。

虽然参加中科大少年班并没有竞赛奖项的硬性要求,但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35名考生拥有省级及以上竞赛奖项,占比约7成。

一直以来中科大少年班都备受瞩目又争议不断,很多人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是拔苗助长,磨灭孩子的天性。

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首届进入中科大少年班的宁铂,他经历了出家又还俗的起伏人生,1998年他在《实话实说》节目中猛烈抨击神童教育。

但不可否认,少年班创办以来培养出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引领着社会的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中科大少年班的毕业生中有18%~20%留在了学术界,少年班创立至今已培养出5位院士。

截至2018年,过去40年来中科大少年班共毕业超过3,900名本科生,约90%考取国内外研究生。

毕业10年后的学生中,超过200人成为国内外名校和科研机构教授。

1981级骆利群,38岁时出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正教授,2012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1982级卢征天,旅美时获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中国科大教授;

1984级杜江峰,中科院院士,2022年12月任浙江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1996级尹希,未满32岁晋升为哈佛大学正教授,打破华人纪录;

1998级陈宇翱,80后的中科大教授,获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

另有55%投身于企业界、19%活跃于金融界,在世界500强任职者达到35%。

百度总裁张亚勤,百度创始人之一、百度董事长特别助理马东敏,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等均是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

近年来最受瞩目的中科大天才少年,莫过于轰动学术界的庄小威和曹原。

庄小威15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31岁凭借研究单个分子特性的杰出才能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是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女科学家。

43岁成为了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虽然和诺奖擦肩而过,但她的成就是诺贝尔奖级别的,被学术界称为诺奖“无冕之王”。

2010年,14岁的曹原以理科669的成绩进入中科大少年班,2014年远赴麻省理工攻读博士。

2018年,他发现了石墨烯超导现象,开创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新领域,解决了一个百年科学难题。

27岁的他发表了8篇Nature和1篇Science,成为Nature创刊149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

毫无疑问中科大少年班在发现天才、培养天才上是成功的。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学校,一届能出一个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已属奇迹。

但中科大少年班46年来培养了十多位在世界富有影响力的科学家,数不胜数的企业家,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这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一个教育奇迹。中科大少年班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天才不会被埋没。

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甚至不适合个别天才。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教育能保证学生一定成功。

在李政道的号召下,自1978年开始中科大少年班已经走过46年,在未来将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什么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 最新评论
  • K.Jim

    文中:1956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共同提出了著名的宇稱不守恆定律。 應該是:李政道提出,楊振寧進行了數學推導,實驗證實是吳健雄。此項目獲獎時的名次是唯一與科學貢獻不符。

    屏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