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私下里怎么称呼皇帝?

草根也谈历史 2021-10-16 21:38+-

中国历史上,古代官员私下里怎么称呼皇帝呢?很有趣,两个字,狂夫。

什么意思?

疯子。

朝廷官员竟敢骂皇帝疯子,他不想混了。

这俩字是怎么来的,事情其实是这个样子滴。

让我们先看看《诗经.东方未明》是怎么说的,诸位,开始摇头晃脑吧。

诗曰: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颠之倒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什么意思呢,说的就是古代一个小官上朝前在热炕头上给老婆发的牢骚。

古代官员私下里怎么称呼皇帝?

天还没亮,就赶紧穿衣服准备上朝,着急的连衣服裤子都穿反了,老婆热被窝里埋怨起来,天还早呢,那么着急干嘛,躺下来再睡个回笼觉吗。

官员就骂了,你懂个屁,朝廷有制度,迟到是要受惩罚的。嗨,干的都什么事儿啊,天天就像折柳条围篱笆一样到处补窟窿,干不好还会受到君上那个疯子的责骂,这整日里白不白黑不黑的谁受得了啊。

这就是私下里称呼皇帝为狂夫的由来。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当官就当大的,要不然图个外放也行,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吗,当小官,特别是皇帝眼皮底下的小官,可真是没好日子过。

那怎么个不好法呢。

就让我偷个懒,专拿清朝的小京官说事吧,身份可以拔高点,从县级起步。

一:俸禄低。七品官也就是京城的县长们年薪只有四十五两银子,米二十来石,折合人民币大约也就四五万块钱,四五万块钱看起来不少,可京城的消费高啊,那时北京房价平均每平米三十两银子,也就三万多块钱,一个小县官工作一年,才能买一平米房子,比较下来,这点钱够什么用,还得应酬,还得讲排场,到处都是钱那,所以有人就开始叫苦了。

清五品郎中何刚德在《春明梦录》就记载了刚上任时候的苦日子,上面说:“余初到京,皆雇车而坐,数年后始以二十四金买一骡,雇一仆月需六金;后因公事较忙,添买一跟骡,月亦只费十金而已。”

只费十金,而且还是而已,真是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何刚德大约是富二代,家底还不错,但即便是啃老,刚到北京的时候却还是连个车子都买不起,有急事只能打的,日子长了自己也受不了,万般无奈之下,花了二十四两银子买了一头大骡子,也就算买车了吧,买车以后当然要雇司机了,他又没考驾照,那么一个车夫要开多少工资呢?

何刚德也说了,每月六两银子,一年下来就是七十二两,比县官工资都高,好在不久以后何刚德就升了官,从七品升到五品,已经开始享受副部级待遇,从此后不但能掏得起这点钱,估计还能给家里贴补点了。

二:很辛苦。简直是非人的待遇啊,天不亮就得起床上班,而且还没有休息的时候。

清朝官法很严,早朝安排在卯时,也就是早上五点到七点多,五点以前必须到位,如果偷个懒睡个回笼觉,呵呵,罪名可很了不起,叫“大不敬”,对皇帝大不敬会怎么样,迟到一天打二十大板,要是凑够三十五天,那可就中大奖了,可以由朝廷免费管一年饭,判一年有期徒刑。

有人说了,五点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每天五点起床晨练呢,然而五点上班并不是五点起床。

清朝有规定,汉人非功不得住内城,也就是说,一般的汉人都得住在外城,住在郊区,大约也就十来环以外吧,这么一来,五点上班,恐怕两三点就得起床了,雇车子的,骑骡子的,步行的,那是各显神通,当时虽然不堵车,但没有路灯,路政设施很差,摸黑赶路,磕磕碰碰的那是常事,到得早了怎么办,只能在东华门外等着,等住在跟前的大臣慢悠悠的过来,大臣上班都有牛角灯,可以跟在他后面,借着牛角灯的亮光上朝。

可以脑补一下这种画面,一帮子小官聚在东华门外,有的可能还在路上摔了跤,一个个哈欠连天的满腹牢骚,不在背地里把皇帝叫“狂夫”才出了怪事呢。

这样的日子夏天还行,到了冬天,可就要了亲命了,如果有人这时候去东华门外看看,那一帮子跟个叫花子没两样,说实话,可能还没叫花子过的自在呢。

因为叫花子不高兴可以休息,可他们呢,每年只能在春节前后休一个月假,其余的时候,就天天这么捱着吧。

第三,办公条件差。辛苦一点也没关系,办公条件好一些也行,起码还能体现朝廷的人文关怀吗,可遗憾的是,清朝有句话叫“官不修衙”,什么叫“官不修衙”,各衙门主官都是流动的,一般只想着自己搂足了就行,大部分没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觉悟,所以清朝衙门大部非常破旧,只要能看得过去,没人管你里面漏雨还是刮风,这日子苦的,看了都替他们不值。

第四,考核压力大。日子苦总可以混日子,官员吗,一杯清茶一张报,怎么着一天也下来了,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啊,那时候小官们是没法混日子的,因为清朝有严格的考核制度,施行的是末位淘汰制,三年一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对不住了,卷包袱待选。

什么叫待选,先下岗搞好政治理论学习,等有合适的差事再说,然而这一等,就没个准谱了,有门子的或者用不了多久就可以重新上任,没门子的,估摸着也就一辈子待选下去了。可即便有门子,那尊菩萨不上供那,一不小心,半辈子的辛苦钱就搭进去了。

据说当年的曾国藩就是在翰林院当翰林的时候,一次考核不及格,差点卷包袱滚蛋,也幸亏很有才华,得到某位贵人的赏识,替他托了关系走了路子,才重新当官,否则的话,清朝恐怕就没有中兴重臣了。

清朝这样 ,其他朝代小官员估计也差不多,俸禄低,工作忙,条件差,压力大,这就是他们这些个小官群体的真实写照,那么日子既然那么苦 ,为什么还要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呢。

一般人谁干那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呢,好处当然还是很明显的。

一:福利好。可以享受福利分房,九品官就可以分个小四合院,折合人民币三四十万,也就是说,只要一上任,国家就预付了十来年的工资,而且三节两寿的朝廷还时不时发点福利费,不过这没个准数,多了多给,少了少给,皇帝不开心就不给,因此不能算到正常收入里面。

二:有灰色收入。说实话,京官就指着这点钱过日子,讲排场了,现在不也有专门跑部进钱的吗。

小京官在京里没地位,在地方官眼里,哪个不是大爷,除了个别类似翰林院这样的清水衙门外,什么户部、工部、吏部等等,哪个不实权在握,你来京里办事,多多少少都得从我这路过,因此,小京官的脸就拉下来了。

据清人笔记记载,有一年,河道总督派人到户部催河道专用款子,虽然有皇命在身,但小京官那里就种种难堪,种种困难,万般无奈,请他吃饭,一桌三十两银子的上等酒席满以为可以讨他欢心,可小京官脸一拉,一口京腔就甩出来了:天大的事就花这点银子,河道衙门平常就没教你们点规矩吗?

这点银子,已经是他一年的收入了。

闹的这个动静,折腾的河道总督亲自找了户部尚书才把这事儿给摆平了。

这位京官虽然做的有点过分,但隐秘点,平常随便坑点还是可以的。而且在清朝中后期以后,京官贪污已经成了一种风气,据说平均贪污下来的银子,就是他年收入的十四到二十二倍。

也就是说,大部分京官都是不指着那点俸禄过日子的。当然,官员是个大群体,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其中自然有那清如水廉如镜的,之所以能坚持下去,就是下面这个原因了。

三:有盼头。其实话说回来,这才是所有京官硬着头皮苦熬日子的主要原因,在大衙门办差,只要有点眼色,得到某位大领导的欢心,自然就前程似锦了,即便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也有过去的希望,一旦真的过去,就如鲤鱼跳龙门似的,日子可就天翻地覆了,人人紧赶着巴结,呼风唤雨那是无所不能,慕名的可以留名,爱钱的可以有钱,好色的更不用说,还不是是娇妻美妾可着劲儿的挑。

你瞧瞧,这不就咸鱼翻身了吗。

  • 最新评论
  • FANRENINUS

    猪头

    屏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