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北宋年间的乔峰,真能想喝酒就喝酒?

朝文社 2021-09-25 11:57+-

生活在北宋年间的乔峰,真能想喝酒就喝酒?

  一片肃杀之气笼罩在聚贤庄上,庄里的群雄手持利刃,正愤怒地注视着一位大汉。那大汉深陷重围,却径自向庄主讨来几坛子酒,朗声笑道:“ 今日乔峰便和天下英雄喝此断义酒,往日恩怨,从此一笔勾销。”

  说话的大汉名叫萧峰,此时他即将面临一场恶战,却依旧不改嗜酒如命的本色。而这一幕放在《天龙八部》里来看,仅仅是萧峰豪饮的一个“小场面”。爱喝酒的萧峰还曾与段誉在酒楼豪饮数斤高粱酒,逼得段誉只能靠六脉神剑来作弊才能勉强不醉倒当场。

  一次次任性畅饮,让人恍惚间觉得萧峰想要饮酒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然而,在真实的宋代,普通百姓们真的随手就能买到美酒,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体验到说喝就喝的愉悦吗?

一 榷酤制度

  如果宋朝的百姓们有发言机会,他们一定会感慨一句:“ 酒业由国家垄断经营,萧峰怎么能随手买到酒?难道是靠他海外华侨的身份吗?”

  诚然,宋代对酒的生产和销售管理十分严格,除京城外,全国各地都实行榷酤制度。这种制度简单来说就是美酒由国家统一酿造,再统一指定专门的售卖点销售,老百姓想要买酒,只能去专卖点购买,很难像萧峰一样随时随地都能买到好酒。

  不过,北宋刚刚立国的时候,朝廷的精力还放在扫平四夷上面,对酒的管控稍显宽松。当时的官府主要设立“曲院”垄断制曲,百姓们从官方买了酒曲后,还是可以光明正大的酿酒出售的,因此南宋著名学者陈傅良在谈到酒水管控时便曾表示:“ 国初诸路未尽禁酒。”

  到了宋太祖建隆二年,北宋朝廷突然意识到酒业是个“大买卖”。于是朝廷便在垄断酒曲的基础上,进一步尝试垄断酒的销售渠道。宋太宗淳化五年,朝廷“诏征天下酒榷”;宋真宗景德四年,朝廷又发布诏令要求“令计司将榷酤之法立为永式”,榷酤制度就此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榷酤制度的干预下,民间开始大规模禁止酿制售卖酒,而官方则在全国各地广设曲院与酒务,用一个个国营酿酒厂,疯狂攫取售酒的巨大利润。

生活在北宋年间的乔峰,真能想喝酒就喝酒?

  据史料记载,北宋时仅东京开封府一处的曲院,每年的课额也就是酒税便能达到40万贯左右,而全国的酒税在北宋初期便达到了185万贯的惊人数字,这几乎相当于北宋王朝所有货币收入的8.3%。

  庆历时代,宋与西夏间爆发战争,酒税成了宋朝军费的主要来源。为了收取更多的酒税,宋朝政府进一步加紧了对民间私自酿酒的打击。全国所有制酒售酒的商家都必须拿到官府的授权并由官府发放凭证才能合法经营,其中持证制酒的酒厂被称作“酒库”,售酒的国营店被称作“正店”。

生活在北宋年间的乔峰,真能想喝酒就喝酒?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那些没有拿到酿酒权的民间小店,就只能成为“正店”的分销商,称为“脚店”。不过,哪怕是民间脚店,想要卖酒也需要得到官方的批准。若是成功得到授权,店家就可以在店门口悬挂一种间色酒旗作为卖酒标志,倘若拿不到授权,便只能冒着被打压的风险,偷偷摸摸私下卖酒了。

  不得不说,北宋政府在酒上面实行的官营专卖政策,确实给国家脆弱的财政打了一支强心针。宋夏战争时,北宋的酒税收入一度高达1710万贯,约占税收总额的38.9%。而据后世学者统计,整个宋代,酒税在全国所有税收中的占比平均维持在25%-30%的水平区间,对国家经济的拉动可谓是居功至伟。

二 扑买制度

  国营垄断制酒售酒一本万利,但带来的问题也不少,这其中最典型的当属酒厂间缺乏竞争,常常偷工减料,导致酿造出来的酒“酝齐不良,酒多淡薄”,酿酒不合格的情况屡屡发生。

  酒的品质不好,必然影响消费,进而拉垮国家税收。一开始,宋朝政府还试图用行政手段来调控,为此专门颁布了一条命令,要求“诸州,军酒务委监官亲视兵匠,尽料酝酿,其有酸败不任酤者,官吏悉均偿之”。

生活在北宋年间的乔峰,真能想喝酒就喝酒?

  这就是说,谁酿出的酒不合格,负责的官员便要自掏腰包赔偿。然而,垄断酿酒的利润实在太大了,区区赔偿根本刹不住官员们的贪腐风气。宋朝政府无奈之下,只得祭出“扑买制度”的大招,将此前完全由官方垄断的酒生意,转变成官监民营。

  宋神宗熙宁五年,宋朝政府“遍卖天下酒场”。百姓们若是经济条件允可,便可以自愿通过给政府缴纳一定费用的方式,取得一定时限、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收税权。

  值得一提的是,颇具市场经济意识的宋朝人,在扑买上还采用了前卫的“招标制”。宋朝政府先将买家们召集起来,让每个人写下自己愿意出的价钱,然后将这一信息密封,等到拆封日,政府当众拆看报价,出价最高的人就成为最终的中标者。

  扑买制度的实行,让宋代的酒税收入提前有了稳定保障,而百姓们也终于进入了“酒”这片商品蓝海中,完美实现了双赢。

生活在北宋年间的乔峰,真能想喝酒就喝酒?

  不过,民营力量进入酒业后,很快赚得盆满钵满,其他没有中标的商家看到酒业有利可图,纷纷增加了筹码,致使中标金额屡创历史新高。

  激烈竞争下,商贾们忍不住明里暗里鼓励人们增加酒的消费。比如王安石变法时曾推出过一项“青苗费”,就是在青黄不接时官方贷款给百姓们,等来年粮食丰收了百姓们再还贷款。

  这项政策本来是利民的好事,但商家们却盯上了百姓手里的救命钱。每当百姓们领青苗费的时候,满大街的商家都在店门口摆满好酒,引诱百姓消费,一旦百姓进店买醉,青苗钱往往“十费其二三矣”。

生活在北宋年间的乔峰,真能想喝酒就喝酒?

  仅仅一场醉,救命的贷款就只剩下20%到30%了,这样的消费明显超出了百姓们的承受范围。然而,本应该作为监管方的北宋政府,却出于税收的利益,对百姓们饮酒持默许态度,无形中让饮酒成了宋代的时尚潮流,就连军队中也酗酒成风,相信萧峰那无酒不欢的性子,放在宋朝来看一定特别酷。 

生活在北宋年间的乔峰,真能想喝酒就喝酒?

  可惜,酒文化的推动下,宋朝政府虽然获得了大笔税收,但酿酒也耗费了大量粮食,致使粮食危机愈发突出,同时宋代军队在酒精的腐蚀下,军纪废弛以及士兵身体羸弱的问题也进一步凸显,最终拖累着整个大宋王朝被打上“弱宋”的标签,在史书里留下了数不尽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