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苹果产品未来形态的 很可能是它

爱范儿 2021-04-30 15:46+-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在 1946 年 2 月 14 日诞生。不可否认,“ENIAC”是一个庞然大物。占地 170 平方米,重达 30 吨。它用了 18000 个电子管作为元器件,每秒钟可进行 5000 次的运算。

决定苹果产品未来形态的 很可能是它

  而它的身躯之所以如此巨大,是因为电子管本身的体积就不小。不仅耗电量高,还容易发热,无法长时间工作。

  而最新一代的 iMac,在 2021 年 4 月 21 日亮相。

  厚度仅有 11.5mm,重量不到 5kg。它使用了 M1 芯片,每秒可以完成 11 万亿次的运算。

决定苹果产品未来形态的 很可能是它

  时隔 75 年,同样是“电脑”,形态的差距却天翻地覆。毋庸置疑,这是工业制造水平跃进的见证。不可忽视的,还有处理器飞速进化的功劳。

  M1 芯片,重塑 Mac 形态

  1971 年 11 月 15 日,Intel 的工程师霍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微型处理器“4004”。虽然它运行速度仅有 108KHz,还比不上 25 年前的“ENIAC”。但它的集成度却远高于后者,集成了 2300 个晶体管,重量还不到 30 克。

决定苹果产品未来形态的 很可能是它

  这一天,被当作具有 IT 界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载入了史册。此后的 PC,开始逐渐桌面化、小型化、移动化。

  1998 年,第一代 iMac G3 横空出世。虽然它并非第一款“一体机”,但它却率先将 CRT 显示器、电脑主机、音响集成在一体的同时,又将体积控制在当时看来“娇小”的程度。

决定苹果产品未来形态的 很可能是它

  而后的每一代 iMac,厚度、体积几乎都在不断减小,直到史上最轻薄的 iMac 登场。这离不开苹果设计团队的努力,更离不开处理器的高度进化。

  在 4 月 21 日苹果春季发布会上,苹果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约翰·特努斯在为新款 iMac 作开场白时介绍道:

  依托于 SoC 架构,M1 让我们得以奋力推进 Mac 的发展,将过去远远抛在身后。今天我们兴奋不已来介绍一款,从头开始基于 M1 而全新打造的 Mac。

  这便是 2021 款 iMac。

决定苹果产品未来形态的 很可能是它

  苹果将这代 iMac 显著的变化,归功于 M1 芯片的到来:

  每一代 iMac 的进步,旨在实现我们一直以来的愿景:让整个电脑臻于无形。此前几代的 iMac 之所以在外观上变化不大,是因为技术上还不成熟,让其实现突飞猛进。

  直到现在,M1 让我们前所未有地进一步接近上述愿景。

  M1 是如何改变 iMac 形态的?苹果通过对比上一代 iMac 的内部构造,揭开了这一谜底。

  从资料片中可以看到,上一代 iMac 的背壳里,藏有一块硕大的主板,和一套魁梧的散热系统。其共同的目标,是满足处理器的高功耗需求。

  而且,CPU、GPU 等各个部件,都零散的分布在系统各处,让主板难以瘦身。

  现在 M1 采用了 SoC 架构后,此前那些零散的部件都被整合进这一小巧的主板中,大大缩减了主板所占用的空间。

  同时,因为 M1 突破性的能效,此前那颗硕大的散热系统,被两枚轻巧的小风扇所取代,集成在了主板的两端,放置在屏幕下方的“下巴”里。

  所以,iMac 的背面不再需要用弧线,去包裹庞大的主板与散热系统。上述零部件的整合,让新款 iMac 的总体积,比上代减少了 50% 之多。

  这样紧凑的设计,让新款 iMac 仅有 11.5mm 厚,可以轻松地融入到更多不同的空间里。

  如此看来,苹果将 iMac 的设计之变,归结为 M1 芯片的进步,是有理可寻的。高度集成的架构、高超的能效比,都让 M1 有了改变终端形态的能力。

  新 iMac 到来后,M1 芯片已经覆盖了 Mac 阵营的绝大部分。大概率是为了解决物料库存,M1 版的 MacBook Air、MacBook Pro、Mac mini 都未在外观上有明显变化。

  不过从内部构造来看,新款 MacBook Air 和上代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取消了风扇设计后,在左上方腾出了一块不小的空间,为后续 MacBook Air 的变样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Mac mini 的拆解图也显示,用上了 M1 芯片的主板,尺寸几乎只有 iPhone 12 mini 的两倍大小,占用的空间比前代要小了不少。

决定苹果产品未来形态的 很可能是它

  如果苹果想消灭这些剩余空间,重新设计模具,那我们完全有可能看到一个比现有产品尺寸小 30%-40% 的新 Mac mini。

  未来 Mac 产品的形态会怎么变?方向其实很明确:越来越紧凑、轻薄,甚至臻于无形。

  而新款的 iPad Pro,正是走在前列的“理想型产品”。

  iPad Pro,离理想形态又进了一步

  库克的碟中谍戏码,成了春季发布会的“名场面”。他化身飞檐走壁的特工,将 M1 芯片从 Mac 上偷过来,放进 iPad Pro 里。

  而这一动作,让新款 iPad Pro 的性能直接“原地起飞”,CPU 性能比起上一代 iPad Pro 飙升达 50%。

  在发布会展示的画面里,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运行 Affinity Designer app 时,使用各类矢量和光栅工具,还是使用 Sharp3D 渲染细节详尽的设计稿,或是在 LumaFusion 中为 4K 视频添加复杂特效,新款 iPad Pro 都能轻松应对。

  这些,靠的都是 M1 强劲的图形处理能力:8 核 GPU,让其图形处理性能提升约 40%。理论上,它可能比锁了一个 GPU 核心的低配版 iMac,表现会更好。

  在 app 中,将复杂的 AR 模型投射到现实世界,或是以超高帧畅玩主机级热门游戏,甚至配合雷雳接口,连接外置显示器使用达芬奇 Resolve 进行调色剪辑…… 可以说新款 iPad Pro 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

  更重要的是,M1 的能效比,让 iPad Pro 性能提升巨大的同时,保证了轻薄与续航兼顾的前提。

决定苹果产品未来形态的 很可能是它

  将 iPad Pro 安置在妙控键盘上,其形态与 iMac 似乎有种奇妙的联系。在终端形态上,它可能比 Mac 系列更为超前,更接近苹果的理想型电脑。

  5G、激光雷达的加持,让 iPad Pro 的可玩性还有很多可供探索。宣传片中,利用 iPad Pro 一键从绿幕中抠出演员,预览合成效果;将建筑物的设计原型一键拖动到现实空间;随时随地掏出 iPad Pro 通话、工作,都代表着苹果希望用户去挖掘、利用 iPad Pro 的可能性。

  iPad Pro 既然在终端形态上,已经比现有的 Mac 更为先进,未来苹果是否会将两者合并呢?

  约翰·特努斯日前对外媒 The independent 表示,目前没有计划合并 iPad 和 Mac 这两条产品线。苹果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雷格·乔斯维克称,苹果只想在两个不同类别的产品中做到最好。

  所以短期来看,苹果并不会将“电脑”的形态化繁为简,而是想全面开花。Mac 产品线依旧会经典化生存。

  电脑的下一个形态,是?

  11 年前,《微电脑世界》报刊上,有一篇关于未来笔记本电脑发展前瞻的文章。文章的观点认为,“明天的笔记本电脑也许能卷起来、配备多块屏幕,或者可以像变形金刚那样造型百变”。

决定苹果产品未来形态的 很可能是它

  这个憧憬,在如今已经成为现实。比如联想 ThinkPad X1 Fold 折迭屏电脑,再如华硕灵耀 X 双屏电脑。

  不过,当今天我们谈论“电脑”时,我们已不单单是在谈论台式机、笔记本亦或是平板电脑。PC 的概念早已从单纯的“个人计算机”,发展为互相沟通、获取信息的广义终端设备和平台。

  而这些终端设备与平台,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这一现状的背后,是人们对于技术创新的追求与渴望。

  从工作到娱乐,从奢侈品变大众消费品,终端功能、形态的不断演变,无处不体现着创造者的智慧。

  我们很难想到“计算”能与“通信”融合,直到方正在 S2000 笔记本电脑上放置了天线,加入了 SIM 卡槽。在 Palm 没落,人们认为 PAD 形态被大浪淘去时,iPad 的出现改变了这一认知。

  而当人们开始怀疑“摩尔定律”、“贝尔定律”等定律时,M1 芯片的到来可谓是 IT 业界变革的曙光。

  在这一语境下,苹果那个“让电脑臻于无形”的至高愿景,未来会以什么形态呈现,没人能猜得到。可能是脑机接口,也可能是我们闻所未闻的技术。

  但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路上,我们已经见识到新的计算平台和芯片,对终端形态的影响。电脑、手机、手表甚至耳机,均是如此。

  同样的,未来 AR 眼镜、智能汽车等终端产品,形态是否会超出我们当前的认知范围?这个问题,就留给各位去畅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