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应该已有乌俄边境擦枪走火的准备

上报 2021-04-18 15:08+-

美国应该已有乌俄边境擦枪走火的准备

俄罗斯总统普京四月初下令签署通过一份使他得以延续总统任期、被称为“新沙皇就任”的法案。(汤森路透)

廖于萲评论文章: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从今年三月中旬开始弥漫著一股紧张气氛——自从2014年俄罗斯一举占领克里米亚半岛以来,此次俄罗斯派驻乌克兰边境的军力为时隔七年最高,也让西方各国领导人及政战专家纷纷投以忧心态度,试图解析这次俄罗斯的军队布署是否仅为例行“探测”或是“威胁”乌克兰要为过度向北约或欧美国家靠拢而付出代价。

一位在美国国家安全研究组织CNA服务的高级研究员Michael Kofman表示: “以乐观的角度预测,俄罗斯此举是为了‘恐吓’乌克兰;但悲观评估,也是我个人认为可能性较低但仍值得考量的观点是,俄罗斯或许有意向乌克兰开战,且试图以各项情势让乌克兰对于战局陷入误判。”

就合理推论,笔者认为俄罗斯选在此时进驻大量兵力在乌克兰边境的意图并非真的想与其展开一场腥风血雨的对峙,而是藉此手段达到内外兼顾的效果——强化内政与民心并且同时试探美国政府、警告北约组织。

在说明俄罗斯如何藉由此次军事行动达成内外兼顾目的前,可就先前的蛛丝马迹观察到,俄罗斯的军力派遣并非全然毫无根据。今年二月,乌克兰总统泽兰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下令关闭至少三间受有俄罗斯金源并提供其大外宣的电视台;同时,对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的好友、乌克兰亲俄派政治领袖梅德维楚克(Viktor Medvedchuk)实施制裁行动,泽兰斯基可说是间接闪了普京一记耳光。但仅以乌克兰总统看似挑衅的两项措举就让俄罗斯派兵遣将、决定重新挑起欧亚内陆的战火的可能性实则不高,乌克兰很可能沦为俄罗斯自导自演下的一步棋。

俄罗斯总统普京四月初下令签署通过一份使他得以延续总统任期、被称为“新沙皇就任”的法案,同时面临今年九月即将到来的议会选举,以及国内长期以来支持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普京的首要批评者之一)的运动持续延烧,在这样的状况下,或许克里姆林宫(The Moscow Kremlin)有意重演2014年所谓的“克里米亚效应”(Crimea effect),透过宣称捍卫在乌克兰境内、亲俄并持有俄罗斯护照的分离主义者的假意军事行动,来凝聚俄罗斯境内的民族情怀,更能塑造俄罗斯总统普京具魄力的形象,强化其政治地位的支持率及被接受度。

当然,也有许多分析证明,俄罗斯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有极大可能是为了测试美国新政府的底线,并对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于今年三月受访时称俄罗斯总统普京为“刽子手(杀人魔)”(killer)的间接回应。相较于过去四年采用表面友好关系的川普(Donald Trump)时代,拜登总统对俄罗斯采取的态度更为坚定强硬。

而就在4月13日,克里姆林宫与白宫进行了拜登上任后的第二通电话对谈,白宫的一份声明指出:华盛顿将坚决致力于维护乌克兰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呼吁俄罗斯缓和(乌俄)紧张局势;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飞往北约总部后表示:这不仅是乌克兰,也是美国深切关注的议题。拜登随后在4月15日的演说中发表保守坚定的立场:华盛顿本可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为了避免更激烈的冲突升级(只好作罢)。

虽然所谓进一步措施为何并不明朗,但是该让俄罗斯付出的基本代价,华府可一点都没有少给,基于俄罗斯涉嫌干政美国选举、太阳风(SolarWinds)网络攻击、持续占领克里米亚的侵犯人权行动等理由,美国对俄罗斯祭出新一波制裁方式,却也同时强调美国不想在俄罗斯引发新一轮升级冲突,并且期望建立稳定、可预测的关系。(US "is not looking to kick off a cycle of escalation and conflict in Russia. We want a stable, predictable relationship…")若俄罗斯的确想以乌俄边境的紧张关系诱导美国政府做出相对应的表示和态度,那此举可说是没有失败,却也同时为自己招来随附的制裁行为。

此外,俄罗斯派驻大量军力在乌俄边境,抑是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带有浓厚警告意味,因为北约持续为乌克兰的军队进行现代化训练和联合演习,乌克兰也积极敦促北约使其得以加入,克里姆林宫甚至宣称此举是对北约带有威胁性的军事演习作为回应。

根据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Russian International Affairs Council)主席科尔图诺夫(Andrei Kortunov)所言,他表示: “我不认为克里姆林宫能从军事介入乌克兰实质获得甚么,我认为俄罗斯的政策更重于维持现况。”俄罗斯的盘算或许西方各国都心知肚明,就怕星星之火足以燎原——乌俄边境一旦不小心擦枪走火,可就不是原先所想的“兼顾俄罗斯内外政局”这么简单了。

※作者为国立清华大学自主学习小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