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爆发新冷战,哪些国家会坐收渔利?

思想潮 2020-08-04 11:19+-

      1946年3月5日,在位于美国富尔顿城的威斯敏斯特学院中,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如是说道:“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铁幕演说”由此得名。

  第二年春,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历时44年的冷战正式拉开序幕,“围剿”苏联的铁幕缓缓降落。

  2020年7月23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加州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发表演说,宣称对华接触政策已然失败,呼吁“理念相近国家的民主联盟”共同对抗中国,悲观者称之为“新冷战宣言”。

  中美修昔底德陷阱不可避免,我们不应抱有乐观的情绪。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相比20世纪40年代,当前的形势更加波诡云谲,中美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意识形态对抗,更多的是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科技制高点的博弈和争夺。

  而夹击在两个强国之间的国家所面临的,也不是简单的“选边站”问题(二战结束后欧洲和日本伤势惨重,没有选择余地),而是如何趋利避害,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

  对于深陷新冷战的中美两国而言,直接对抗终是两败俱伤。那么对其他国家来说,谁能坐收渔翁之利,成为最后大赢家?谁又将受牵连遭殃,成为悲催的炮灰呢?

  金融学领域有个理论叫“对冲”(hedging)。这一理论在国际关系领域也有,指的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对冲风险。对冲战略是一套组合拳,包括接触、防范、牵制、制衡等多种手段。

  一般而言,就是政治军事上采取“远交近攻”政策,经济上与邻近大国保持密切往来,以保证本国的话语权不受碾压。

  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长久以来便是如此,在军事和政治在依附美国,成为美国的盟友,以牵制中国,同时与中国保持“接触”关系,扩大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以便在美国的经济霸权下,谋求经济独立性。

  但是,现在美国改变了对华战略思路,誓要对中国形成包围圈,遏制中国的崛起。这些所谓的盟友在威逼利诱下,只能被迫改变发展战略,在部分产业链和价值链上进行“去中国化”。如果中美开始全面对抗,谁能捕获到中美脱钩的红利呢?

中美爆发新冷战,哪些国家会坐收渔利?

  一、谁是平衡达人?

  中美是与日本经济联系最密切的两大国家。美国、中国是日本前两大出口贸易伙伴,2019年日本对两国出口额分别为1398.0亿美元和1346.9亿美元,分别占其出口总额的19.8%和19.1%。

  与此同时,中国是日本的最大进口国。2019年日本对华进口1432.3亿美元,占其总进口额的19.9%。

  在中美对抗中,日本是将“对冲”战略运用得最淋漓尽致的国家。信奉“君子豹变”的安倍晋三夹击于中美之间,充分展示了其外交智慧。

  显然,在涉及技术竞争、地缘政治问题上,日本更靠拢美国。“印太战略”概念最早便是安倍晋三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建立由日本、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四国组成的“地区民主安全四边形”,以制衡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欧亚大陆日益增长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后来“印太战略”被美国大肆渲染,成为其遏制中国发展的重要方针。

  在美国鼓动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之时,日本是紧跟美国步伐的。日本看中了全球产业链的中上游部分,想借此势倒逼国内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在英国宣布禁用华为之后,正计划转投日本,由日本承接其5G订单。日本电气公司(NEC)和富士通集团将结为5G联盟,趁机杀入全球5G设备市场。

  今年5月,由NEC、富士通、高通、三星等31家移动通信巨头组成的Open RAN政策联盟成立,而中国企业被排除在外。

  7月,日本政府决定拨出700亿日元资金援助和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5G技术研发和核心网络的组建。随着美国继续迫使其盟友“去华为化”和“去中国化”,日本是最有可能在高新技术领域和产业链中上游,对中国起到替代作用的。

  但是,日本并非盲目跟随美国遏制中国的步伐。

  日本在处理对华关系上拿捏得当,对中国的底线问题也十分谨慎。今年5月,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四国,发表了涉港联合声明,企图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但跃跃欲试想加入“五眼联盟”的日本,却拒绝了此次联合发表。日方给出的理由是,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以不追随欧美各国的方式,展示了对中方的顾及。

  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美国围剿中国双重阴影下,中日经济合作也未放缓,双边贸易额仍接近1500亿美元,日本对华投资约20亿美元,基本达到去年同期水平。

  此外,日本还通过其他途径对冲风险。2019年初,日本与欧盟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该协定将取消日本与欧盟国家之间的大部分产品关税。这也是欧盟迄今签署的规模最大自贸协定,占全球贸易规模的30%。

  中美若陷入新冷战,日本是最有可能坐收渔翁之利的。

  二、谁在摇摆不定?

  比起日本,以英法德为首的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则显得思想包袱更重,处境更加困难。二战后,尽管这些国家仍稳居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一极,但昔日文明荣光不再,在应对国际关系上略显疲惫,也不愿卷入全球的矛盾纷争。

  更令人悲伤的是,欧洲在全球科技与互联网争夺战中沦为旁观者。2019年全球科技公司市值排行前五十中,不见欧洲科技企业的踪影。欧洲没有像Facebook、Google、阿里巴巴、腾讯这类明星企业,只能沦为被科技巨头瓜分的市场。

  尽管在2015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数字化单一市场战略》,力求打造统一的数字商品、服务和资本市场,以求加强数字领域互联互通,培育本土产业优势,但在目前看来仍有些后劲不足。

  如果中美中断贸易往来,欧洲国家倒是可以占据中美在对方市场中的份额,对双方起到替代作用。

  但欧洲暧昧不定的态度,使之更有可能沦为国际冲突的“台风眼”。5G之争便是很好的例证。欧洲国家显然是寄希望于,在“5G建设落后数年的损失”和“与美国分道扬镳”之间走平衡桥。

  英国是最早站队美国,禁用华为的欧洲国家。7月中旬,英国政府宣布,12月31日起不再向华为订购设备,并在2027年前全部拆除目前使用的华为设备。

  而在20天之前,英国剑桥议会刚刚批准了华为10亿英镑的光电研发中心投资。英国的文化大臣奥利弗·道登也承认,这将使得英国的5G建设延误一年,并损失数亿英镑。

  法国则处于“反复横跳”状态。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前脚刚说完不会禁止华为在法投资5G,后脚就有路透社报道,法国监管机构通知计划购买的华为5G设备的电信运营商,一旦其设备到期,将不能续签华为设备许可证。

  德国相对理性一些。默克尔反复表态不会在5G建设中排除特定供应商。7月11日,德国联邦经济部部长阿尔特迈尔重申,德国的5G网络建设不会把华为排除在外,并表明“仅当有证据能够表明,某种设备存在威胁国家安全的情况,才可能排除它”。

  若中美陷入新冷战,欧洲国家要面临的难题要复杂得多。

  英国与美国意识形态更接近,在情感上也对美国更加依赖,但这样就得被迫站队,以经济损失为代价。

  法国和美国的恩怨情仇更加复杂,近年来《巴黎协定》分歧、中东地区问题、数字税争端种种,都让美法之间矛盾重重,若即若离。若站队美国,法国不仅将损害其经济利益,更得忍受美国的无理取闹。

  而德国也不愿做美国的“提线木偶”。今年7月默克尔接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时,欧洲媒体还以《欧盟议程:拥抱中国,美国且等等》的标题进行报道,可见德国立场的鲜明,如果德国拒绝与中国脱钩,可能就得经常忍受美国的经济制裁和外交威慑了。

  三、谁在虎视眈眈?

  (1)印度企图复制中国模式

  近年来印度的经济增长举世瞩目。当前,印度已超越英国、法国,跻身全球GDP前五队列。经济腾飞起来,下一步自然就要提高国际地位。

  自中美摩擦以来,印度一直奉行“深耕美国”和“应对中国”战略,即在立场上更倾斜与美国合作,借力打力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如果中美陷入新冷战,对印度不失为良机。

  一方面,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纽带,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势力,借此对冲与中国在南亚地区的冲突风险。

  尽管近两年,美国频频欺压印度,不仅增加了对印度的钢铝关税,取消了印度的最惠国待遇,还要求印度扩大对美国商品的进口。可就算这样,莫迪也依旧忍气吞声。今年2月,川普访问印度时,莫迪强调美印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伙伴关系,并不断重申印太战略合作,最后还送上了上交30亿美元的军火大单。

  印度通过对美国的忍耐,借助美国的印太战略实现自身利益拓展。若真能打破当前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改变克什米尔地区的游戏规则,削弱中国与其周边国家的密切联系,这个买卖实属不亏。

  但是,印度需警惕的是,如果不慎沦为美国在南亚地区的战争代理人,将引火烧身,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借美国打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机会之窗”,复制中国模式,扶植本国产业,蚕食中国的市场份额。

  今年6月,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禁止59款来自中国的App,包括海外版抖音TikTok、微信、微博、百度地图、UC浏览器等。随后不久,印度市场涌现了多款“山寨品”,仅TikTok仿品就高达数百款。

  而印度政府也趁机扶植本土互联网平台。印度本土的短视频平台Chingari,成为了tiktok的最佳替代品,在安卓应用商店里,一个月内的下载量超过1,000万次。

  在华为遭围剿之际,印度首富旗下的运营商Jio Platforms宣布,2021年将在印度部署“完全自主的5G网络”。截至今年7月,JioPlatforms已连续收到来自谷歌、Facebook、高通、英特、微软等科技巨头的投资,融资金额超20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Jio Platforms也是OpenRAN的成员之一。

  今年7月22日,莫迪在出席2020年印度创意峰会时,大力呼吁美企前往印度投资,并称现在是投资的最佳时机。不难想象,印度接下来将复制中国的产业发展道路,趁美国围堵中国之势,引进外部资金和技术,形成其本土产业优势。

  但是,单单借助外部形势和模式复制是不够的,印度内部的贫富悬殊、产业失衡、种族分裂等问题,或成为其前进的绊脚石,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培养的产业集群模式也再造不易。

  (2)越南觊觎世界工厂地位

  如果说日本和印度看中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上游的地位,越南则是窥视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欧美国家想要重构全球产业链,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回本国不太现实,毕竟发达国家劳动力和市场优势不显著。此时越南便成了最佳选择。

  越南地处拥有巨大人口红利的东南亚地区,又位于中南半岛东部沿海地带,对外交通便利。而且越南自1986年起开始实行“革新开放”政策,仿效中国的改革开放道路,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

  2018至2019连续两年,越南GDP增速都超过7%,成为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自2008年以来,越南逐渐承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对外进出口贸易。

  中美贸易摩擦以来,越南开始发力,承接了大量中国对美出口订单。2019年美国与中国双边贸易萎缩了15.3%。而越南和美国双边贸易增长了24.4%。美国成为越南第三大贸易伙伴,而越南也即将成为美国十大贸易伙伴之一。

  此外,越南和欧盟的贸易往来也更加紧密。今年6月,越南与欧盟正式签订《自由贸易协定》(EVFTA)和《投资保护协定》(EVIPA),未来十年,双方近99%的关税或许将被逐渐削减,直至取消。

  越南成为亚太地区第一个与欧盟签署自贸协定的发展中国家。这将成为越南走向招商引资高速道路上的重要节点。

  2019年,越南吸引外资总额越380.2亿美元,创近10年新高。共有125个国家和地区对越进行投资,其中韩国以协议资金达79.2亿美元居首位,占协议总额的20.8%,中国香港、新加坡次之。近年俩,三星、苹果等企业的代工厂逐渐将产线移出大陆,迁往越南。

  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越南势必乘胜追击,抓住跨国企业规避摩擦风险的心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越南,分吃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红利。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越南GDP约2600亿美元,约等于一个贵州省的量。其进出口总额约为5170亿美元,也只是中国进出口总额的九分之一。即使能吃上中美新冷战的红利,也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 最新评论
  • 摩诃笨蛋

    作者的视线还停留在5月份呢?日本大量采购F35的动作还不够明显吗?垬匪在习近平外交思想英明指导下已经成了国际社会的孤家寡人,就连永久中立国瑞士都出言谴责中共在香港所作所为,摇摆的德法两国现在也都逐渐向美国靠拢,也就是欧盟的支柱国都定了方向。别再替垬匪做美梦了。

    屏蔽
  • 荣浩

    就看中国能否闯过去,能够成功,他们就竹篮打水一场空。

    屏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