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山

注册日期:2009-05-27
访问总量:68773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外嫁女与海外中文网站/论坛


发表时间:+-

外嫁女与海外中文网站/论坛

 

如山

 

201148日,星期五)

 

为免读者产生先入为主的误解,我先庄严声明:本人对外嫁女绝无歧视或者不良看法,因为我的亲友中就有已经或将要成为外嫁女的。我跟他们有良好的互动。这里只是根据我的观察,分析一下外嫁女在海外中文网站/论坛中的作用及其成因。

 

先定义一下这里说的外嫁女:是指来自说华语的国家或者地区而嫁给外国人的女性。例如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等地。

 

外嫁女在海外中文网站/论坛中有什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呢?厉害了:是海外中文网站/论坛的中流砥柱!是无可异议的旺坛分子!

 

而对海外中文网站/论坛的巨大贡献外嫁女中,主要来自于在中国大陆完成大专以上学历的女生。何故?一言以蔽之曰:对中华文化沽渴所至。在说华语的国家或者地区中,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因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多,因此对中国文化相对没有那么强烈的沽渴感。而出生于国外或者很小就跟随父母移民的“外嫁女”因为很少或者没有中国文化的根基,所以对中国文化没有这种依附感。

 

外嫁女与外国人结婚之后,跟丈夫可能没有语言沟通的障碍。但是,这种在中国受过大专以上的外嫁女多数都是性格开放外向。她们往往是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主。外嫁女与丈夫的家庭生活虽然很融恰,但文化背景之差别,总有令她们无法畅所欲言的地方。比如外国人的笑话运用到当地语言的谐音、俚语、历史等等,要是你不清楚就笑不起来。反过来也一样,说一个笑话运用到中文谐音、俚语、历史等。要是翻译成英文,很多时候已经不好笑。这就是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不要说不同国,就是同一个国家,例如中国,要是你不知道当地的俚语,有时也会别人笑你不知道笑什么的。下面我说一个笑话,看看你笑不笑:

 

知道澳门(葡萄牙文名称为“MACAU”,英文为MACAO)的来源吗?我姨妈的表哥的外婆家乡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外国人初次登陆澳门时不知道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就问当地的渔民。当地渔民自然是听不懂外语。就用广东话回应:“唔知你讲乜沟”(不知道你说什么)。老外恍然大悟“呵,是MACAU”。关键是老外将“乜沟”听成“MACAU”(发音几乎一样)。广东话这里的“沟”可是一个不太文雅的词。哈哈哈!你笑了吗?没有?唉,你不知道其好笑的地方,所以不欣赏,不知道笑什么。这可真令我感觉很郁闷。因为只有会广东话(当然不一定非要广东人才懂广东话)的读者才知道笑的。看,这就是语言文化的差异造成不能“同乐”结果的例证。

 

说回主题,外嫁女外嫁时间一长,总没有或者很少有机会去与别人在语言上“同乐”,可是闷得慌呵。而中文网站/论坛就提供了很好的沟通和宣泄渠道。读者在中文网站/论坛看到最活跃的、掀起一阵阵“热吵”风潮,混得 “风生水起”的ID,多半是外嫁女。她们文章点击率很高。这里面有些是文字功夫好、内容丰富的贴。但是也有纯粹是哗众取宠、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和内容。其效果都是殊途同归:热闹和点击率高。不管是赞同、批评甚至谩骂,她们都能做到“我自巍然不动”,甚至欣然“笑纳”,坦然处之。因为这就是她们需要的文化交流的补充。

 

当然了,也有些“走火入魔”的外嫁女,在网站上混多了,由网恋变成真的离婚结婚。我上网时间虽然还短,但居然也碰上一桩真事:某网站某位很有文采的外嫁女,发现网上的某位华人网友更能“同乐”。于是又来一个“惊世骇俗”之作,在网上大声宣布:“我爱你!”。于是,两人分别跟原来的婚姻决裂,再共谐连理。这是真事,有网友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呵,呵,可算经典,经典。

 

了解了外嫁女在海外中文网站/论坛中的成因,作为读者,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她们的行为。而作海外中文网站/论坛的主持人或者版主,应该好好利用和发挥她们的“旺坛”作用,别浪费了她们的能量和忽略了她们对网站的贡献。

 

(注:本文为如山原创,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浏览(1970)
thumb_up(0)
评论(4)
  • 当前共有4条评论
  • 青草青青.
    咳, 喜欢写博文的也有很多很多内嫁男女,  博主也是其中一个吧. 不过"外嫁女"可是喝口凉水都会被一些人"观察分析"一番. :)
    屏蔽 举报回复
  • 山哥
    有趣的观察。。。
    屏蔽 举报回复
  • 珍曼
    好象这也没啥特别的呀..相比内嫁男女..都是文化和精神需求...
    屏蔽 举报回复
  • 医言堂
    很多来找我看病的国人都是E文了得,但是到了要述说身体哪儿不舒服时,总依然觉得用中文来说才说得清楚&表达得到位。有点相似吧。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