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huasan

注册日期:2025-02-21
访问总量:58354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印度非自由主义霸权的愚蠢


发表时间:+-

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里世界之家博士后研究员穆希卜·拉赫曼(Muhib Rahman)于今天20251112日在 《外交事务》杂志就印度与中共在南亚的搏奕发表评论。拉赫曼博士认为,印度非自由主义霸权的愚蠢--新德里对南亚独裁者的支持,使中共从中获益:

20259月,数万名年轻抗议者涌上加德满都街头,冲击尼泊尔议会。他们对根深蒂固的腐败感到愤怒,并反对近期政府试图通过社交媒体封锁来压制言论自由和异议。尽管当局杀害了多名示威者,但这场起义迫使尼泊尔总理卡德加·普拉萨德·夏尔马·奥利辞职,并成立了临时政府。然而,尼泊尔只是南亚地区更广泛趋势的最新例证。2024年,一场由青年领导的起义结束了谢赫·哈西娜长达15年的孟加拉国总理统治。斯里兰卡也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示威活动,其中2022年的示威活动最为引人注目,最终导致腐败政府下台。在马尔代夫,民众对腐败、民主倒退以及两极分化的外交纠葛感到不满,引发了类似的抗议活动,要求进行政治变革。

该地区各地的起义源于国内的不满,但这并非全部真相。多年来,印度一直标榜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它倡导自由价值观,并接受了美国赋予的印太地区民主支柱的角色。然而,在处理其周边事务时,印度的行为却常常明显带有不自由主义色彩,支持专制政权,干涉其他主权国家的内政。只要自身战略利益受到威胁,新德里就会将民主理念和人权视为可有可无的。

美国担心疏远其在印太地区的关键伙伴,因此很少就印度如何处理其周边事务提出质疑。 1979年,吉米·卡特总统宣布,美国将在大多数涉及南亚的事务上听从印度的指示。此后,历届美国政府都延续了这一政策。新德里通过提供资金、游说西方国家或部署安全部队等方式扶持邻国政府。作为回报,华盛顿往往对任何其认为不当的行为保持沉默,并在推动民主可能与印度的意愿相冲突时选择退缩。

因此,南亚小国将印度视为地区霸主,认为印度有权在美国的默许下操纵国内政治。这加剧了这些国家对印度的不满和对美国的不信任,并最终导致了近年来在南亚次大陆频发的暴力民众推翻政权的事件。值得注意的是,尼泊尔9月起义的抗议者愤怒地与印度电视台的摄制组对峙,将他们与该国的政治危机联系起来。这种不满不仅威胁到印度,也为中国影响力的扩张创造了沃土。随着南亚民众对与新德里关系密切的政府进行反抗,北京趁势加强自身影响力,通过贷款和军事装备拉拢新政权,并强调尊重其主权。

南亚向中国靠拢的趋势对华盛顿产生了切实的影响。随着心灰意冷的政府与北京走得更近,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信誉都面临下降的风险。当前局势动荡,亟需重新评估美国与新德里的关系,并寻求一种更加平衡的南亚战略——将较小的邻国视为独立的伙伴,而非仅仅是印度的附属国。

 

“印度滚出去!”

在孟加拉国,印度表面上的民主原则与其对独裁者的支持之间的矛盾体现得最为明显。十多年来,印度一直支持哈西娜及其领导的人民联盟,即便她的统治日益专制,并在2014年、2018年和2024年通过备受争议的选举保住了权力。新德里的支持使哈西娜得以破坏民主制度,将司法机构和选举委员会政治化,并强制执行诸如《数字安全法》等压制性法律。该法限制了网络言论自由,并允许任意逮捕和拘留政权反对者。

哈西娜政府帮助印度实现了关键的安全目标——特别是瓦解了在孟加拉国境内活动的反印叛乱网络——作为回报,印度加强了孟加拉国的威权安全机构。新德里为孟加拉国精锐反恐部队快速行动营(RAB)提供外交保护,该部队以反对派政治家、活动人士和记者为目标。根据人权观察组织2023年的一份报告,在哈西娜执政期间,数百万孟加拉国人面临政治迫害,包括逮捕、起诉和暴力。印度官员经常为哈西娜政府的行为辩护,坚称其是地区稳定的支柱和反恐的堡垒。但新德里对国内镇压问题却保持沉默。

公众对印度的不满情绪因此高涨。2024年初,“印度出局”运动爆发,引发了广泛的抗议、抵制印度制造商品和强大的社交媒体宣传活动。 2024年中期,孟加拉国政府残酷镇压了一场由学生领导的起义,据联合国统计,这场起义造成多达1400人死亡,这加剧了公众的愤怒。这些示威活动迅速演变成大规模抗议,最终促使军方放弃哈西娜,推翻了她的政府,迫使她流亡海外。她在印度的流亡生活加剧了与孟加拉国临时政府的紧张关系,此后,孟加拉国临时政府一直与新德里保持距离。

美国很少就印度如何处理其周边地区的问题向印度提出质疑。

在哈西娜下台之前,美国并没有采取太多措施来阻止孟加拉国民主倒退的进程。它像往常一样,顺从了印度的优先事项。美国官员对2014年和2018年孟加拉国选举中的违规行为表示担忧,但几乎没有采取任何具体行动,而是屈从于印度对哈西娜的支持。拜登政府态度最为强硬,于2021年对快速行动营(RAB)实施制裁,并于2023年对被其认定为破坏选举的孟加拉国官员和政治人物实施签证限制。尽管如此,美国政府仍缓和了公开批评,并暂缓实施更广泛的制裁。出于对与印度关系紧张的担忧,美国承认孟加拉国2024年的选举“既不自由也不公正”,但避免了更强烈的谴责。

孟加拉国公民社会欢迎美国在口头上对其民主的支持,但对华盛顿迟迟不愿采取果断行动感到沮丧。哈西娜政府倒台后,中国迅速介入。202410月,中国军舰访问吉大港——这是孟加拉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首批访问吉大港的外国海军舰艇——标志着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转变。随后,两国进行了多次重要的外交和军事访问,中国还支持孟加拉国参与与巴基斯坦(印度的长期竞争对手)的联合海军演习,并向孟加拉国转让国防技术,投资基础设施和经济特区。到2025年中期,两国已就国防和自由贸易展开磋商。孟加拉国在与巴基斯坦恢复外交关系后,于6月与中国和巴基斯坦举行了三方峰会。这标志着孟加拉国政策从哈西娜的“印度优先”立场转向与北京更加紧密的合作。临时政府转向中国和巴基斯坦,以重新平衡孟加拉国的选择,并在国防合作和经济援助方面取得切实成果。因此,中国在孟加拉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并非仅仅是机会主义的产物,而是华盛顿长期以来对新德里百般迁就的结果。美国未能挑战印度对一个专制政权的支持,无意中为中国敞开了大门。

 

动荡的岛屿

类似的进程也发生在马尔代夫。这个群岛国家因国内对印度影响力的不满而导致政府更迭,随后中国加大了介入力度。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将短期稳定置于民主价值观和问责制治理之上,可能会导致长期的逆转。华盛顿和新德里应该认真对待这一趋势。

阿卜杜拉·亚明于2013年就任马尔代夫总统后,印度将其视为重要盟友,优先与马累政府开展军事和监控合作,即便亚明的统治日益专制。到2016年,新德里与亚明政府的防务关系进一步深化,以高规格礼遇接待亚明,并签署协议,使印度成为马尔代夫的主要安全伙伴。与此同时,亚明瓦解民主制度,监禁反对派领导人(包括前总统穆罕默德·纳希德),操纵司法系统,并在2015年和2018年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以集中权力并压制异议。2016年,当英联邦对马尔代夫进行制裁时,新德里通过主张对话而非制裁,并支持马尔代夫先发制人地退出英联邦,为其提供外交掩护。对许多马尔代夫民众而言,这无异于印度默许镇压。

但在2018年,亚明被选下台。马尔代夫国内的“印度滚出马尔代夫”运动——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场运动正是由亚明在败给亲印度的政治家易卜拉欣·穆罕默德·索利赫后领导的——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该运动将印度描绘成一个新帝国主义强权。到2022年,亚明及其进步党联盟的民族主义言论愈演愈烈,最终演变为要求驱逐驻扎在马尔代夫的印度军队。这场运动助力来自反印度的人民国民大会党的反对派候选人穆罕默德·穆伊祖在2023年总统选举中意外获胜。穆伊祖将他的胜利定义为对主权的收复,驱逐了印度军队,并取消了与新德里的防务协议,突然结束了两国之间长达数十年的安全合作。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于20257月访问马累(这是穆伊祖就任总统以来的首次访问),此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紧张局势。两国领导人启动了贸易谈判,并为马尔代夫开通了5.65亿美元的信贷额度,标志着两国经济伙伴关系向新的方向迈进。然而,新德里和马累之间的信任依然薄弱,伙伴关系尚未恢复到昔日的牢固程度。

南亚民主国家是大国博弈的战场。

尽管马尔代夫地处重要的海上航道,但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将其视为印太战略中的一个脚注。华盛顿将对马尔代夫的外交责任委托给了印度,并未对该国民主倒退的行为实施制裁,也未对破坏民主制度的亚明进行惩罚。随着马尔代夫反印运动的兴起,中国利用美国的缺席,通过减轻马尔代夫对中国的巨额债务,迅速扩大了其在该地区的影响范围。 20241月,穆伊祖访问北京,签署了涵盖基础设施、贸易、渔业和数字互联互通等领域的协议。

作为回应,拜登政府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试图进行外交斡旋,于20246月在华盛顿接待了马尔代夫外长穆萨·扎米尔,并表示愿意在安全和海军领域与马尔代夫合作。然而,与中国提供的援助相比,这一姿态显得微不足道:中国提供了包括赠款、装备和培训在内的军事援助,以及一项包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自由贸易协定。马尔代夫民众对西方漠不关心的看法日益加深,他们认为美国的示好是对中国地区影响力的回应,而非真正支持马尔代夫自治、民主和人权的努力。如果不能切实支持政治透明、民主制度和自由的公民社会,美国试图与马尔代夫接触的努力看起来只不过是地缘政治的阴谋。

 

需要的是问责,而非清算

在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印度的干预为中国带来了利益,由此引发的不满情绪在斯里兰卡也同样显现。斯里兰卡内战结束后,印度成为其关键盟友。这场内战于2009年以泰米尔猛虎组织的战败而告终。然而,与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的情况类似,这种支持是以牺牲人权和问责制为代价的。在当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一次特别会议上,印度投票支持一项赞扬斯里兰卡胜利并试图阻止西方呼吁对所谓战争罪行进行调查的决议。

在随后的几年里,新德里继续转移国际社会对斯里兰卡的压力,保护斯里兰卡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免受国际社会的实质性审查,并允许他巩固权力,同时将泰米尔人的不满斥为西方的宣传。莫迪和拉贾帕克萨在随后几年的会晤主要集中在安全和反恐战略上,回避了人权问题。新德里的谨慎宽容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如果斯里兰卡政府在地区安全问题上与印度保持一致,印度就不会就其过去的暴行或对少数族裔的迫害向其施压。

然而,到了2022年,斯里兰卡面临经济崩溃。2019年当选的总统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马欣达·拉贾帕克萨的弟弟)的管理不善引发了大规模抗议。作为回应,新德里通过信贷额度、货币互换和紧急援助,提供了近40亿美元的无条件援助。印度实际上成为了斯里兰卡的最后贷款人,而无需斯里兰卡政府解决引发该国政治危机的人权侵犯、军事化或腐败等问题。但这种救助只是延缓了不可避免的结局。20227月,抗议者冲击了总统府,迫使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逃亡。斯里兰卡民众普遍认为印度是维护一个摇摇欲坠政权的帮凶,抗议者在总统府墙上喷涂了“印度滚出去”的标语。拉贾帕克萨的继任者拉尼尔·维克勒马辛哈转而寻求中国的支持。北京迅速做出回应,给予斯里兰卡两年的债务偿还宽限期,并在斯里兰卡政府的批准下,推进了汉班托塔一个价值45亿美元的炼油厂项目,这是斯里兰卡历史上最大的外国投资项目之一。炼油厂投产后,将成为一个中国物流枢纽的核心,该枢纽距离印度海岸仅180英里。

随着局势的混乱升级,美国对斯里兰卡民主倒退表示担忧,但基本上还是跟随了印度的步伐。尽管华盛顿支持联合国调查战时侵犯人权的行为,并在2022年斯里兰卡经济危机期间向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但它并未敦促斯里兰卡政府建立治理基准或反腐败保障措施,无论是通过与印度的合作还是其他方式。美国官员赞扬了印度的贷款,但对缺乏问责制保持沉默。许多斯里兰卡人,尤其是年轻的抗议者,认为新德里和华盛顿都应对腐败的旧政权的持续存在负责。

 

抵制新德里

与南亚其他国家一样,尼泊尔几十年来一直目睹印度优先考虑其区域影响力而非促进当地民主,这一政策加剧了该国的政治动荡。在过去的17年中,尼泊尔已经经历了14届政府。尽管该国的不稳定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内部纷争以及从君主制向共和民主制过渡的艰难历程,但许多尼泊尔人认为,印度的干预加剧了该国根深蒂固的政治危机。

例如,新德里在2015年末至2016年初对尼泊尔实施封锁,以惩罚加德满都修改宪法,该修改影响了尼泊尔边境一侧的印度裔社区。当时,封锁瘫痪了交通路线和医疗服务,并引发国际社会对尼泊尔人道主义危机的警告,而尼泊尔当时正遭受毁灭性地震的重创。印尼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恶化。2020年,“#BackOffIndia”(#印度滚开)社交媒体运动的兴起,反映出尼泊尔年轻人对新德里过度干预以及其对尼泊尔政坛保皇派的所谓同情日益不满。2025年,抗议者不仅反对寡头政治的腐败,也重申了他们长期以来对印度在维持这种腐败中所扮演角色的不满。

长期以来,华盛顿一直将尼泊尔视为印度的后院,因此其参与仅限于援助项目和灾害救援,避免采取可能激怒新德里的更深层次的外交举措。美国与尼泊尔唯一重要的合作是价值5亿美元的“千年挑战公司”协议,该协议资助了主要的输电线路和道路升级改造。然而,在许多尼泊尔人看来,这项协议似乎是新德里为了巩固印美两国在南亚的影响力而精心策划的。20222月,反对该协议的人士在尼泊尔议会大楼外举行集会,焚烧了美国和印度国旗以示抗议。

这种紧张的关系以及尼泊尔国内的不稳定局势,为中国扩大其在尼泊尔的影响力打开了方便之门。2017年,尼泊尔加入了中国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一带一路”倡议。此后,尼泊尔承接了一系列进展缓慢的中国支持项目:加德满都-吉隆铁路、戴莱克地区的油气勘探,以及被称为“跨喜马拉雅多维互联互通网络”的跨境经济走廊(该网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中国与尼泊尔的贸易增长迅速,北京也大力宣传其向加德满都提供的无附加条件贷款。甚至在被迫下台之前,奥利就开始与中国走得更近,并在2024年打破惯例,先于新德里访问北京,以重启停滞的铁路谈判和安全协调。迄今为止,临时政府已表明,它将保持这种亲华路线,同时谨慎地推进国内对问责制和自主权的呼吁。

 

好篱笆,好邻居

在整个南亚地区,这种模式显而易见:印度优先考虑其狭隘的战略利益,而非维护民主和自由价值观。华盛顿担心与新德里的关系紧张,因此对此视而不见。当地民众将这种动态视为美国扶持印度霸权的象征,而由此产生的不满情绪则为中国加大投资和扩大影响力铺平了道路。这些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结构性问题。南亚民主国家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战场。印度越是干预民主进程或扶持不得人心的强人,中国的机会就越大。只要华盛顿继续奉行屈从于印度偏好、甚至不加思考地支持印度的地区政策,就有可能将南亚拱手让给北京

解决之道并非华盛顿对印度的周边政策进行微观管理,而是与印度建立共同的民主合作基础。如果世界两大民主国家无法调和其地缘政治战略与它们声称共同拥有的民主价值观,中国将继续在印美政策造成的破坏中攫取战略利益。

现在正是华盛顿重新评估其南亚战略的关键时刻。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内,美印伙伴关系受到冲击。华盛顿以新德里从莫斯科购买石油为由,对新德里加征高额关税。美国官员在决定与印度建立何种伙伴关系时,应转变对整个南亚地区的看法。南亚并非仅仅是印度的后院,而是由数亿人口组成的一系列独立伙伴国家。倾听当地民众的声音,制定明确的透明度和人权标准,并对违反这些标准的行为(包括印度的违规行为)采取强硬措施,对于在南亚达成持久协议至关重要。如果华盛顿不希望看到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不可逆转地扩张,就必须停止对印度的迁就。相反,它应该认真对待所有南亚国家的民主诉求,并牢记这些国家的公民不会容忍镇压和治理不善——尤其是在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的支持下。


浏览(88)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