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巷子

注册日期:2025-07-20
访问总量:163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长篇小说《云梦泽》解读系列五:当下现代派笔法,皆没超出《红楼梦》技法


发表时间:+-

图片0.png

(坐在过山车上读书是什么感觉)

拜读这部《云梦泽》(国内版)、《生命中的他乡》(海外版)作品时,我多少是心存疑虑的。一个万言的作品,是以一种怎样的方式来展现三个时代,还有横跨万里的空间。阅读时确也有过山车似的体验,从国外开篇,在前几章叙述到主人公老洋人的葬礼上两任妻子分骨灰埋尸,中间隔了几章,过后便坠入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谷底之中。

我了解冯知明先生一直从事着通俗文学、武侠文学、网络文学的开发和运作,有过畅销作品的策划与编辑案例,对其结构应是独有心得,自己写来,将会得心应手才是。似乎这部小说不走寻常路,难道害怕作品流俗?还是要打造一个创新之作?我们曾以《白鹿原》来讨论,这种以家族为背景的写法,跨越历史,洞穿人性,是宏大的叙事结构。但《云梦泽》要如此写来,以三十年前作为开篇,便是鸿篇巨制了,要想用三四十万字内完成,似无可能。

他采取以人物为主导,集中来写他们的命运,把其精彩部分展示出来,也就是一种片段式的写法。如此写来,许多素材似乎白白浪费掉了,他并不在意,这是这个作品比较突出的特点。

对一件事会多角度写来,反复写来,比如分析传教士穆勒与三娘的情缘,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甚至从传教士冲动的多血质性格特征加以探讨。小说中还交代穆勒本也有个难舍的金发女友,还有从他本人对自己信仰的调整,以及水帮人物对他们的看法,穆勒和三娘自己的心理状态等角度作了分析,即使到了当代,也让真儿和尹志红就此谈上一些想法。这种多人视角的写法,因叙述者的视角而异,各种说法不一,把一件事讲得纷纷扰扰,显然作者乐此不疲。让作品层次丰富,这算得上是第二个特点。

《云梦泽》作者在作品中是一个总的操盘手,他调度笔下各种人物,不露声色地操纵这些人物的生死,而此作也似在讲一个猎奇的故事,如果来点悬念,抖点包袱,应更能抓人眼球。他似乎更要突破这点,让作者融入其中,与人物对话,把一些事件和人物的底色撕开了让读者自己看去。更有甚者,作者自己把一些写作的因由缘起写进作品中,这是不是一种现代派写作手法,有点玩写作技巧似的。冯知明先生自认为他没有突破中国文学创作的固定范本。拿《红楼梦》来举例说,这部世界名著开篇不就是这样写的吗?不仅这样,还把宝黛两人来历交代得清清楚楚。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作者写道,宁国府和荣国府这两府有几百号人,每天有几十件事,像团乱麻,难以理清头绪,还不如从一个外面与这府里小有瓜葛之人写起——这是不是元小说写法,也够现代了。还有它娓娓道来,把生活琐事写得如此真切,这不是意识流,便是生活流了。这样说来,又算是他的一个特点了。他甚至认为《红楼梦》亦是囊括了各种写作技巧,是小说文本的集大成者。

 

图片1.png


(发黄的纸张和一张沧桑的脸庞,写满了历史)

立足于集中当代这个视角,《云梦泽》中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戏分量大。毕竟时隔久远,当代人读起来,会感到冗长和沉闷。如何叙述,确要费一番功夫。这部小说很得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采用当代视角,使叙述的故事生动和鲜活起来,还有不拘一格的跳跃式讲述,使作品充满了灵性,形象感和当代性结合,这点尤为难得。

创作应遵循不走寻常路和文无定法两大原则,才能创新,才会有持久生命力。

                               2021年9月15日武汉

                                    修订于2021年11月8日

 

 

 


浏览(65)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