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云梦泽》解读系列三: 每个时代都有荒谬的真实,评论家认定这是“魔幻主义”
(云梦泽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集中产地)
本人甚喜读书,改革开放之初的那些年,我涉猎过古今中外各种经典名著,一直以来,凡国内重量级推出的作品,我皆拜读。现在眼力有限,便改用喜马拉雅听取一些名著。过去拜读过的作品,重新阅读和听取,大感异趣。《云梦泽》(国内版)、《生命中的他乡》(海外版)作者冯知明先生这部作品中,以猫写起,每章皆有各色猫等出现,财因它来而聚,又因它去而散,它们的形象并不比人物逊色。再反复写到云梦泽之地的有龙一族,写人类见到龙要对其封赏,龙飞天之时要求地上的神灵配合,以求在“地劫”“雷劫”和“天劫”中顺利抵达天庭,保水乡风调雨顺。龙逆天而上时,还要昭告天庭,吼唱《龙吟赋》,大有神奇之韵。
小说中不管是“水上漂”的“飞飞板”的复原过程,还是本地水源质量和密度皆与外地有所不同,以及外国人对本国文化的偷窥和剽窃;不管是三娘嫁与邓划子时,当众被钩出落红物,还是银匠裁缝当堂打造“贞节扣”;不管是小城上演的西教信众的游行,还是佛道巫怪绞尽脑汁暗中与之争斗;不管是尹母制造假冒食品“闭眼一吸”和激发性欲的“云梦之鳅”,还是尤老总这个人形龙体,作为大自然的集中代表与“千年之妖”最终对决;不管各种猫族是象征“财喜”之物还是与人类终极一战等等,于荒诞不经之中见真实,又于真实社会人文环境之中见荒诞。
早年我读过《百年孤独》,前不久又听阅了一遍,这个家族七代人孤独的故事,在拜读《云梦泽》,我隐约看到一些影子。比如作者同样喜用“多年以后”来作叙述开头语。我便与作者讨论这个问题。他告知早年不止一遍地拜读这本世界名著,甚为震惊。我们讨论过他曾受的影响,他说,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环境大为不同,许多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其象征意义一时无法对应,难以理解作家的深意。他深感震惊之余,觉得当时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他洞开了一个窗口,他不由得惊呼“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冷静下来想,中国文学里难道没有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传统吗?拿《红楼梦》为例,女娲氏补天遗石青梗峰下、一僧一道、警幻仙子、贾宝玉王熙凤被蛊所害,难道不是一种穿透于现实中的魔幻吗?
(人形生物是云梦泽的一种生活方式)
《云梦泽》作者出生在江汉平原上,长久受浪漫楚文化的浸染,而他的外祖母是一个在方圆几十里很有名望的巫婆,作者幼年随外婆长大,置身于乱力怪神之中而耳濡目染,曾以外祖母为原型创作过长篇小说《四十岁的一对指甲》。他认为自己脚下这块土地,如果有魔幻现实意义,这里本身就是温床,夫复何求?他这样写,是情不自禁的,是有大量的素材来源的,是一种自然流露而出的写法。更应该说,这是云梦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正如文中李家兄弟俩的对话一样:“‘这种文化,形成了我们的一种生活形态。你讲的事其他地方的人恐怕不信,我们这地方的人可是坚信不疑的。’李如皋听了,便问哥哥:‘你也相信?’李如寄诚恳地点点头。”
2021年9月15日武汉
修订于2021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