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哲学家学会

注册日期:2015-01-10
访问总量:100944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再谈范例的四种关系(Instancology)(7)


发表时间:+-

再谈范例的四种关系(Instancology)(7)

在经过前六篇的准备,从此篇起,我们可以进入到谈论范例的四种关系。这四种关系所在的范围是这样的。“绝对的相对”和“相对的相对”属于范例“宏观世界”的范围下。而“相对的绝对”属于范例的“微观世界”范围中。至于最困难的“绝对的绝对”或“双绝对”,“它”属于两个世界以外,或贯穿两个世界的关系,因为没有什么能够限制双绝对的。除了四种关系之外,在谈及双绝对前,也许有必要加一个关于语言“悖论”的论述,以加强我们对双绝对的理解,这暂时放在后面。

范例的宏观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是一个相对的世界。在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不是有条件,有限制。它的作用,能力或力量,都是在一定的范围,程度之中,既没有万能的物质。这些都是常识,那么范例介绍的相对世界与传统的认识相比,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范例的相对世界提供了哪些新的真理或猜想呢?我认为,范例的相对世界,既对一切自然物质而言,指出了所谓“绝对的相对”的关系。绝对的相对性,带来我们的宏观世界三个基本特性。

一,范例宏观世界的相对性,是事物发展的后一阶段,既在时空里成熟的阶段发生的。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的前一阶段,是事物在微观世界内运动的情形,此是以后的话题。一个事物,从存在到消亡,是经历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交替或过渡的阶段。这种情形,犹如宏观世界里动物的性特征的发展过程。动物的性特征并不是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它只是在动物生长的成熟阶段才表现出来。虽然造成性特征的基因排列或染色体已经在体内早已存在了。同样,物质的时空特性,是物质的发展成熟阶段的表现。而在物质的形成初期,是没有相对性,不在时空状态下的宏观世界存在。

二,物质在时空的宏观世界所表现的一切,都是其特征的反应。人类不可能追溯到物质的“根”,既在微观事物的本源里。因为我们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都是物质和感官的应用。脱离了物质的感知性,我们只剩逻辑(数学)和理性。这些都是微观世界的内容。我们可以给植物嫁接,甚至给“动物嫁接”。比如在脑袋上装一只手,或在臀部培养一个眼睛。我们也可以改变四种基因的排列,导致一些可能好的或坏的结果。但这一切,都是“节外生枝”,都不可能触及到事物的“根”。因为物质的根,就不在我们的宏观世界,这个科学和仪器唯一能运作的舞台。人类对自然的一切改变,都好像如在“沙子上建筑”。因为人类不可能改变沙子的结构,所以人类的一切努力都作用有限。

三,物质的相对性,指的是常识的“条件性”。而物质的绝对性,则指的却是物质来自于微观世界的部分。说物质的是绝对的,既是说,物质有人类不可触及的一部分,如其上例比喻的“根”。

事物的绝对性,是人类与自然物质关系的界限。这有什么意义呢?比如,人类谈及的AI,人工智能等,人类对机器人恐惧等,范例的宏观世界的所揭示的“绝对的相对”,给了这些疑问一个根本回答。范例告诉了这些科学发展的界限和可能成果。凡是在人类利用自然,企图发明创造的领域,范例都给予了明确的界定。人类只能“组合”,而不能发明任何真正具有“原创”意义,类似自然物,的东西。因为人类 所做一切都“摆积木”,“堆沙丘”,都是暂时性的。自然物质的本源不可触动,才是事物之所以为事物的根本原因,既,绝对的本源。


浏览(3434)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