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佛性?——浅读《坛经》

作者:高天阔海
发表时间:
+-

最近读了一遍《坛经》。又称《六祖坛经》,据说是禅宗六祖慧能的言论记录。

我俗人一个,对于佛教、禅宗等的了解都是一鳞半爪、支离破碎的。无心向佛,但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让我觉得有必要一探究竟。

佛教是印度的发明,禅宗被认为是汉化了(或本土化了)的佛教。一些学者认为,禅宗是佛教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儒教融合之后的产物。

《坛经》中比较有趣的是传说和故事,比如关于禅宗传承的故事,从拈花微笑、达摩东渡、六祖证道,等等。《坛经》的故事部分是比较易读的,但不是该书的主要部分。

被叫做经,就是为了传道,所以《坛经》的主要部分就是六祖慧能的见解,“佛性论”什么的。这部分比较枯燥。

据说禅宗的优点是极大地降低了佛学与佛教的门槛。佛教原本是非常高深的,佛经之多之复杂,即便只是读过《西游记》的人都会有印象。佛教从汉朝传入中国之后,一度走上层路线,在达官贵人、士大夫、皇室等统治阶级中小规模流传,一直到唐朝慧能创立的禅宗。

禅宗所谓“不立文字、明心见性”讲的是放弃了复杂的思辨,而讲求瞬间的顿悟。

我读《坛经》,觉得其最重要的教训,不是如何修行,不是顿悟胜于渐修,而是第一:

每个人都本身具有佛性,每个人都可以成佛。如果不信佛教,那么:每个人都有悟性,每个人都有觉悟的可能。佛教的“众生平等”似乎包含了朴素的人人平等观念。

第二,觉悟了的普通人就是佛;不觉悟的佛只是芸芸众生之一。

中国人大多迷信,民间把佛、菩萨什么的都当作神仙鬼怪来祭拜。其实佛教的佛、菩萨、罗汉还只是肉眼凡胎,只是在精神上觉悟了而已。在慧能看来,开悟与否是普通人与佛之间的根本区别。在普遍的人人平等之后,觉悟与否决定了人的高下,觉悟了即是佛,不觉悟就是俗人,芸芸众生之一员。

读完《坛经》,我的感觉是:禅宗真是中国宗教。中国人自古以来,大部分民众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中国民众不喜欢复杂的东西,佛教与佛学对于他们都太复杂了,所以佛教变成了禅宗。禅宗的特点在于其简单化,甚至不用文字,不要念经、不要读经,甚至也不强调每天的打坐修行,这让许多民众容易接受。

但是,简单化会带来别的问题。比如,能否解释清楚的问题。简单化固然对于理解世界人生有帮助,但是世界人生的所有真理都能够被简单化吗?

奥威尔的《动物庄园》中有一个情节,为了帮助一些理解能力不足的动物理解“动物主义”(隐射“共产主义”),居于领导(统治)地位的猪们简化了这一理论,把它变成一个简单的口号:“两脚坏,四足好!”让所有动物跟着喊。结果原本的“动物主义”,包括至少七条纲领,以及一首叫《英格兰兽》的歌曲在内的理论的许多重要要点都丧失了。《动物庄园》的悲剧与简化动物主义的后果或许不无关系。

经过慧能简化佛学、佛教搞出来的禅宗,确实流行了许多年,从晚唐一直到南宋。元以后禅宗式微。当然,部分禅宗思想被吸收入理学,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部分。

据说,禅宗思想的三个主要元素:“真如缘起”论、佛性论、和顿悟说。前二者来自大乘佛教,顿悟说是禅宗的发明。也就是说,人觉悟的路径问题,不是一定要经过长期的修行,而是可能在某个神秘的时刻突然大彻大悟。

这一路径非常受欢迎。顿悟说最终走向了文字游戏。从禅宗公案、到机锋,到棒喝,到杀佛灭祖,禅宗让中国人对文字游戏的狂热发展到了极致。在那样一种游戏的氛围中,究竟又有几人觉悟了?我很怀疑。

佛性论所谓万物皆有佛性,听上去很可爱,一花一草,一木一石,或者都可以觉悟成佛?听上去很美好。然而似乎还是基于一种万物有灵的初民想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几人能接受呢?

好吧,退一步,人皆有佛性,有人成佛,有人终究是个俗人,差别只在一个觉悟。那么,中外历史上的那些大魔头,就二十世纪来说,毛泽东、斯大林、希特勒,他们也有佛性么?他们也有机会觉悟而成为佛菩萨?

据说西方有个学者讲道德哲学时,有人问:“你说的道德碰到希特勒如何?”,该学者回答说,“先杀了他才能讨论道德。”

如果人皆有佛性,那么就得承认毛泽东、斯大林、希特勒也有佛性,也有顿悟成佛的可能。很想知道,假如释迦牟尼和慧能碰到这几个魔头,他们会怎么说?他们会不会也说:“先杀了这些魔头再来说顿悟”?

儒家的荀子把人分成几类:先知先觉者、后知后觉者、不知不觉者、大奸大恶。两个极端:先知先觉的圣贤是少数,像毛泽东那样的大奸大恶也是少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大多数人不是后知后觉之人,就是不知不觉之类。而在现实中,后知后觉者,或者通过学习而觉悟了的人又是少数派。不知不觉者,不爱学习,或者学了也不明白不觉悟的人总是这个世界上的多数派。

在少数后知后觉者与多数不知不觉者组成的人类社会里,说人皆有佛性,觉悟即可成佛(即明白人)大约总不错了。只是这一道理或者未必适用于包括大奸大恶与古圣先贤在内的全体人类。因为大奸大恶者的佛性是一个可以争论的问题。


  • 当前共有3条跟帖
  • 五叶一花: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中国禅宗分为如来禅和祖师禅,但同一个源头,禅宗不是中国人独创的,但从另一面来看,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每一门又都是独创的,一切法都是缘起法,禅宗也不例外

     

    中国文化思想主要依靠士大夫传承,儒道如是,佛教到中国,也入乡随俗,只能走上层路线,小乘法非常适合广大众生,但中国文化传统是君子德风小人德草,因此小乘不具备在中国流布的文化基础,况且士大夫阶层也看不上,这是客观背景,与禅宗兴起无关

     

    禅宗的核心要领是破见,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破除习惯的思维定势,当然禅宗更彻底,破除由思维产生的一切见,以及思维赖以产生的一切见 ------ 所谓言语(语言)道断,心行(意识)处灭,换言之,抛弃语言,从根本上颠覆一切认知和思维,佛法用分别执着来代表,比如区分佛与魔

     

    但颠覆意识与思维绝不是一种精神游戏,而是人在禅定中超越自我存在以及相应的心灵情感和思维状态之后的一种真实体验又叫实证,它是可以被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人重复验证的,这有点类似于大人的思维与孩子的思维几乎是完全不同的,耶教新约圣经中的哥林多前书,就用过这样的比喻

     

    祖师禅的破见不是一种修行法门,人们常常用顿悟与渐悟的对比来解释禅宗,这是误解,毋宁说,渐修是积累,顿悟是突破,祖师禅的破见不是一般意义的破见,而是所谓的向上一着,破除最后的根本见惑,比如佛与魔的区别,什么人真正有资格修禅(求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呢,古人说需要三朝天子命,九代状元才,这是一个比喻,之所以难上加难,主要是因为绝大多少人还在渐修的路上,还没到突破的关头

     

    禅宗破见,不是可以颠覆规矩和一切世间准则,恰恰相反,在禅定(坐禅或不坐禅)境界中,反而将尘世的一切看的更加清晰明了,因此会更自觉地遵从世间的种种认知,法则和规律,所不同的是,内心不为它所约束而升华到一种更自由更真实的全新世界(境界),从这种清净平等的境界转身向下回到尘世,能够有一种更自然平衡又游刃有余的心态和智慧面对世间的问题,这是佛法能够给凡俗世界带来的好处,佛教又称之为清凉

     

    Again,六祖坛经主要对象是破见,约莫像是给最后通关的人盖章,不是一般俗人或爱智者所能消化和真正受用的,比如破我见,喜欢谈空的人有哪一个肯把自己口袋里的钱放到你的口袋,可见嘴巴上空,心里根本空不了,本质上同属于处于渐修很低阶的人,离识空破见还有十万八千里

     

    佛经云,凡有言说皆无实义,用意识和思维去看坛经是没有用的,比如六祖早先的开悟偈说,本来无一物,那坛经,是不是一物呢,尤其是,六祖以菩提本无树开始说法,到坛经末后却又留下三十六对,而三十六对法是六祖的最后遗教,说得很重,但我几十年来听人议论坛经,没见过任何人讨论乃至留意过三十六对的

    可见祖师禅中的方法和法门,也是千变万化的,破见也不是这么简单,你若想寻着个什么来破,那就什么也破不了,如果谁忽视三十六对,说明对坛经就有分别执着,但破这种分别,能在坛经中找到南山捷径吗,偈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问题是说得容易,但无从下手

     

    更广义来看,中国人对大乘,对禅宗的爱好,与西方哲学的爱智,几乎是完全一样的,但这样学佛是基本无用的,结个善缘而已,朱子语类云,天下事无他,只是箇熟与不熟,若只一时恁地约摸得,都不与自家相干,久后皆忘却

     

    最后术业有专攻,佛门的事情,只有佛家自己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门外学者读书人谈论佛,隔着一道墙,都是想当然耳

     

     


    屏蔽 举报回复
  • pifu01:大魔头佛性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从未有过改变,所以才是佛性

    改变的是显现 -- 表现出来的现象。大魔头以魔头因缘会直下地狱,但地狱众生的佛性亦是不增不减。

    屏蔽 举报回复
    pifu01 回复 pifu01:虽然佛性不灭,但是感受上的痛苦却是真实切身的。

    佛教经典的涵义远远不是随便读几句经文就能通达的,现代人没有六祖那样的利根器,不用说不立文字,文字立好了掰开了分析给人听,人都听不懂的。禅宗式微就是因为现代人根器根本不行。有文字不行,没文字也不行。

    屏蔽 举报回复
  • rock.rock2022:现在证明这个论断是错误的。--- 参见粉红哈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