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禅的公案

作者:pifu01
发表时间:
+-

百丈禅师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并随众散去。有一日却站着不去。师乃问:“立者何人?”老人云:“我于五百年前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结果堕在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
师云:“汝但问。”
老人便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师云:“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告辞师云:“我已免脱野狐身。住在山后。乞师依亡僧礼烧送。”
次日百丈禅师令众僧到后山找亡僧,众人不解,师带众人在山后大盘石上找到一只已死的黑毛大狐狸。斋后按送亡僧礼火化。

----------

俺的理解:因为不昧因果,所以因地清净,之后无恶业。至于之前所作的。。。嘿嘿。


  • 当前共有1条跟帖
  • pifu01:释迦牟尼佛成佛后头痛三天的因果

    注:网上抄来的啊,随便看看,错了俺不负责。

    __________

    一句“ 有因,必有果。”直接简单明了的阐述了因果的本质。

    这种同时互存和异时互存关系,例如种子是因,芽就是果,因为先有种子,然后才有芽的发展,这是异时互存的因果关系。例如以老师为主,那么老师就是因,学生就是果,相反的如以学生为主,那么学生就是因,老师就是果。这是同时互存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非常错综复杂,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一因会产生这一果,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一因会产生另一果。总之通过正面和反面来说明,事实上是没有一个绝对的因,当然更没有一个绝对的果。所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从来就是这样的,从时间上来说,由于无数的异时因果连续的关系,从空间上来说,无数的互相依存的关系,组织成为一个极其错综复杂的罗网相互交错。这就是因因果果,果果因因,相续不断,就叫做因果规律。也就像旋转火轮一样的流转不停,终而复始。

    除了现世因果之外,还有三世因果,就是,现在世、过去世,未来世因果互存的关系,所谓因果道理,其实就是因缘的原理。

    因果是宇宙法则!
        纵然是佛,都不能违背因果的自然法则,不能违背因缘果报,成住坏空的法则。

      所以,众生所造的共业所感得的果报,是佛都无法去改变的。
      佛在世时,佛陀的祖国迦毗罗卫国被报复心极强的琉璃王侵略,佛陀曾经3次去劝阻琉璃王不要伤害无辜的生命,可是琉璃王因为怀恨过去迦毗罗卫国对他的轻视所以内心里一定要消灭释迦族一血前耻,最终他的大军杀进迦毗罗卫国,屠城三天,迦毗罗卫国所有人乃至动物全部被他杀死,佛陀也无可耐何,这是释迦族的定业,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想以神通救人,于是将500个释迦族人用神通放在自己的钵中,放到空中保护。等屠杀结束,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将钵拿下时,发现这被他保护的500人早已经化为一滩滩的血水,目连请求佛陀告诉他这个因果不虚的道理,佛说过去世时有一个村子,村边有条河,河里有很多的鱼和一条大鱼,有一天村子里的人出于某种原因决定将所有的鱼全部杀死吃光,连那条大鱼也被抓了起来,当时这个村子里只有一个小孩没有吃鱼,但却因为见到杀生而微微的一笑感到欢喜,佛说这条大鱼就是今天的琉璃王,其他鱼就是他的军队,被杀的释迦族人就是那村子里的人,而佛陀就是那个没吃鱼的小孩子,但是却因为当时微微一笑,佛陀也示现了剧烈头疼3天的果报! 
        ‘凡人怕果,菩萨惧因’,大多数的人都担心在生活里会碰到一些不好的现象、碰到一些不顺畅的人际关系,担心呈现出来的结果是不好的;但是菩萨却害怕‘因’,他会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然后会去检查这些发生,这些属于自己生命的部分与外缘结合后,为自己的生命创造出什么样的结果。

    人生三分定数,一定要及时的消业障,否则,业障成为定业时,谁也救不了。要努力的战胜自身的烦脑与习气,在定业未来之前,多听劝,完善自身的性格,增强自己灵魂能量体的圆融与强度,没有什麽是不可以改变的。消灭罪业,获得飘然自在之身心,快乐幸福的过完一生,自己有福并福及他人,这就是菩萨行了。 释迦牟尼佛以何因缘成佛以后,还会感召头痛三天?其前因后果如何?

    凡夫会受因果之报,圣人亦会受因果之报,只是凡夫圣人各受果报,心境各有不同,圣人解脱,凡夫未解脱,凡夫受果报心不甘情不愿,怨天又尤人,受果报心情激荡,起伏不定,不知果报是自作自受,无因则无果,果由因来而,何必当初呢?这是凡夫受果报的心情。
            三世因果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圣者接受果报时,心地如如不动,能转一切顺逆之境,不被诸境所转,若果报现前,圣人心里比谁都更清楚,他明白这一连串的遭遇,是来自于过去所作所为的因,今生今世受此果报是理所当然,当下以欢喜心接受果报,不怨天不尤人,心甘情愿纳受之,绝对不会逃避果报而安之!
      圣人没有特权、没有赦免,一律要接受因果的报应,若不受果报,除非己莫为,既为之应有大丈夫气概,面对事实鼓起勇气担当之,应负起自己行为的责任,这是圣人面对因果报应的心境与看法。
           毕竟因果是平等的、不会错乱的、为善则善报,为恶则恶报,如影随形,丝毫不爽也!
           释迦牟尼佛(梵语Sakya-muni buddha)何以成佛后,还遭头痛三天果报呢?这就是因果平等的铁证,绝对是平等的,在佛经所记载,无量劫前,释迦牟尼佛在凡夫因地时,曾经投胎转世在一个小村庄的人家,家门前有个很大的鱼池,全村人民眼看鱼儿长大,大伙子连忙团结一条心,用鱼网把鱼池的鱼虾一同捞上岸来,大家共同分发一大分,其中有个小男孩不懂事,看到一只3斤多重的大鱼儿,好奇又好玩的心情,用一支小木棍往大鱼儿的头部连敲三下,只看见大鱼儿在地面痛苦的挣扎一番。村庄的百姓将鱼虾分发后,各自带回家分享一顿丰富的美餐,因果报应的事实就这样种植不坏不失了,事隔无量劫后的今世,释迦牟尼佛已修成佛的果位,然而释迦佛其皇宫的释迦族有五百余人,也包含无数的军队士兵,人民百姓,全遭琉璃王的大军一网歼灭,这血淋淋惨状,令人目不忍睹,血肉模糊,伤亡无数,黄昏日落,突显凄凉。  因果(梵语hetu-phala)报应已经明朗落幕了,过去无量劫前,村庄的那位小男孩好玩敲打鱼儿三下,当下就造了恶因,那位小男孩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今世感召头痛连续三天,这就是果报不昧的写照;释迦族五百余人全遭琉璃王大军所灭亡者,释迦族五百余人正是过去那村庄的人民百姓,网罗鱼虾而杀食的大众,那群投胎转世的鱼虾正是琉璃王所率领之大军,那条大鱼儿就是琉璃王,因为释迦牟尼佛仅敲打鱼儿三下之恶因,没有参与吃尽一切鱼虾之分,所以只感召头痛三天果报,因果就是如此的公平与不会错乱,释迦牟尼佛头痛三天果报,前因后果如是也。仁者明白否!
            愿云大师云:“千百年来碗裹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宋陆游放生诗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难伸;设身处地们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屏蔽 举报回复
    pifu01 回复 pifu01:又想到业尽情空,这里面大约还是有些俺们凡夫人不能理解的东东

    成佛那么就意味着业尽了,但是佛陀仍然感果,或许就是最后一点业因果?俺不懂。

    屏蔽 举报回复
    gooddday 回复 pifu01:俺也是不懂 会不会是因为佛陀在婆娑世界示显肉身的缘故?

    就是说在我们的四维时空, 需要遵守四维时空的自然法则,不同维度可能有不同的自然法则,问题似乎在于不同维度之间是如何联系和遵循不同法则的。

    屏蔽 举报回复
    pifu01 回复 gooddday:那个似乎不难理解。

    有个颂词是这样的:是故见比虚空高,抉择因果较粉细。意思是见地上要持大空见(非常高远),行事抉择的时候要非常仔细地分别,而不是笼统空,或者单纯地“做好事”。。。

    就是这个意思吧。。。俺们活在三维里,暂时就做好三维的事儿:))

    屏蔽 举报回复
    gooddday 回复 pifu01:一早醒来又想到俺们伟大领袖头痛的事

    俺的问题还是, 如果用作为方便说的“TWO TRUTHS”试图理解,而我们又加入只能二选一, 那么理解这个问题, 到底是该用世俗谛或名言谛(Conventional)呢还是圣义谛(Ultimate)?

    屏蔽 举报回复
    pifu01 回复 gooddday:为啥要二选一?

    佛说,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世俗谛属于不了义。胜义谛才是了义。经里也有很多各种述说,很多是针对特定人群的宣说。修行人终究要依了义。见解上要依了义(胜义谛,见比虚空高),行为上(俺们毕竟是凡夫啊)要依世俗谛(抉择因果较粉细)。

    屏蔽 举报回复
    gooddday 回复 pifu01:懂了 见解上了义 行为上不了义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