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帅中的“外国人”

作者:赵四
发表时间:
+-

开国将帅,是1955~1965年,实行军衔制以后,被授予将帅军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的统称。包括在1955~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鲜为人知的是,在开国将帅中有多名外籍将领。

1、开国上将叶飞

叶飞(1914年5月7日-1999年4月18日),原名Sixto Mercado Tiongco(西思托·麦尔卡托·迪翁戈),1914年5月7日生于菲律宾吕宋岛奎松省地亚望镇一个华人小商人家庭。其父叶荪卫1900年只身下南洋谋生,母亲Francisca Mercado(弗朗西斯卡·麦尔卡托),是有着西班牙血统的菲律宾人。

叶飞于1919年与父亲及长兄叶启存回到中国。1926年起先后就读于厦门中山中学和省立第十三中学。1928年5月,叶飞加入共青团,年底离校从事秘密工作。1929年起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和代理书记、福州中心市委书记,其间曾被捕入狱。1932年3月转入中共。

叶飞早年从事中共秘密工作,后被派到闽东苏区,领导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团长,江南抗日救国军副指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第一师副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苏浙军区副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三野十兵团司令员,指挥金门战役但遭败绩。建国后,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福建省省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省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及第一政治委员、国家交通部部长、海军司令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务。

 

叶飞将军素以骁勇善战著称,被称为三野“悍将”。而因叶将军出生在菲律宾,又有“跨国将军”的名号。

 

叶飞将军自5岁回国之日起,除了出国访问外,没再离开过中国。他是57位开国上将中唯一一位出生于国外,有过外国身份的军事家;

 

2 、归国的双重国籍少将 徐介藩、唐铎

徐介藩先后考入黄埔三期步兵科、广东航空学校;1926年奉派到苏联,先后在红军航空理论学校、第二飞行学校、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毕业后,徐介藩被分配到苏联保卫部门,先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斯克从事反特工作,其间转为苏共党员,于1936年加入苏联籍。

·七事变爆发后,徐介藩辞职回到莫斯科,向中共代表团提出回国参战的请求,但被安排到共产国际干部部工作。1943年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后,他被调入苏共中央联络部国际部从事秘密工作,后担任中国问题主任参谋。

19483月,经苏联方面批准,徐介藩回到阔别22年的祖国,同行的有苏籍妻子和3个女儿。此后,奉派回到苏联赤塔筹建中国总领事馆,又奉派赴朝鲜战场,出任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兼翻译。

195211月,徐介藩奉命参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建院工作,任装甲工程系主任;1956年,他与林彪的前妻张梅结成伉俪,并将继女视为己出。

1955年,徐介藩获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1983416因病去世,享年82岁。

 

唐铎15岁时赴法勤工俭学,因参与革命活动被遣送回国,于1924年考入国民革命军军事飞行学校。

1925年,唐铎奉派赴苏联第二飞行学校留学,并加入中共;1929年毕业,在苏联空军第6旅第18航空飞行大队任中尉飞行员;1934年,考入苏联空军最高学府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其间,他转为苏共党员。

在二战期间,唐铎参加了白俄罗斯战役、波罗的海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他毫发未损,也未损失飞机,并创下了一天出战6次的纪录,荣获苏联卫国战争勋章、红旗勋章、列宁勋章,直至升任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第1空军集团军第74团实习副团长。战后,他被调任苏联彼尔姆空军技术学校中校教官。

1953年,唐铎终于返回阔别28年的祖国,同行的有苏籍妻子和2个孩子。此后,他奉命参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建院工作,任党委委员、空军工程系主任。

1955年,唐铎获授少将军衔。19831120因病去世,享年80岁。

3、出国的双重国籍少将 - 祖农、马尔果夫

1955年,祖农·太也夫(维吾尔族)、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哈萨克族)均获授少将军衔。当时,马尔果夫年仅32岁,是开国将帅中最年轻的

两人的主要战绩是参加1944年的三区革命,即在新疆伊犁、塔城、 阿山(今阿勒泰)地区的军事斗争。在各地武装(含苏联侨民)合编的民族军,祖农任副总指挥,马尔果夫任步兵第1旅政委。

19511月,民族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祖农任新疆军区副参谋长,马尔果夫任伊犁军区司令员。

在中苏关系恶化的19624月,有6.7万名边民(另有苏联侨民)从伊犁、塔城口岸越境到苏联,史称伊塔事件,祖农、马尔果夫被指策划了此事。按照中央指示,新疆军区为祖农、马尔果夫等人举办了送行会。1988年,祖农·太也夫病逝于阿拉木图(今哈萨克斯坦),终年69岁;1993年,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病逝于土耳其,终年70岁。

4、唯一的外籍双料少将 - 洪水

洪水,越南籍,曾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条令局副局长,少将军衔;还曾获授首批越南人民军少将军衔,堪称双料开国将军

洪水出生在越南河内的一个富裕家庭,早年赴法留学,并结识后来的越南领导人胡志明。

1926年,洪水考入黄埔军校四期,其间加入中共和越共;第二年,在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避居泰国;1928年,洪水再次来到中国,先后在红11军、红12军任职,又奉调到瑞金任红军学校宣传科长,并创办我军第一个剧社工农剧社1934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洪水以少数民族代表身份出席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洪水曾参加长征,历经三爬雪山、三过草地;在抗战期间,在阎锡山的老家出任山西五台县四区(东冶)动委会主任,后调任晋察冀军区《抗敌报》总编辑。

抗战胜利后,洪水返回越南,取名阮山,出任越南南方抗战委员会主席,兼任第五、第六战区司令员兼政委;19481月,获授越南人民军少将军衔。他于1950年第三次来到中国,出任中央统战部二处越南科负责人,后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条令局副局长、《战斗训练》杂志社(今解放军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1955年,洪水获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成为我军唯一的外籍开国将军,并且是中越双料少将。据称,原本准备授予中将军衔,但越南方面表示,与越南人民军授予他的军衔级别一致最好,最终才定为少将,但行政级别为正军。

19561021,洪水在越南河内因病去世,享年4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