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50)

作者:彭运生
发表时间:
+-


唐诗解(50)


韦应物

1、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有言外之意的,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空山”的意思是幽深少人的山,“行迹”的意思是(人)行走留下的痕迹。

一个人说出“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如果说这个人现在是意识到了某种困难的存在,则这个人能够意识到困难,是因为他了解相关的情况,知道“空山”全部被“落叶”覆盖了。

这个人能够意识到困难的存在,还因为他有相关的知识,知道在落叶上留下“行迹”是相当不容易的,“寻”找到那些“行迹”自然也就不容易。

“意识到困难的存在”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幽居:“贵贱无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有言外之意的,是“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夜来”的意思是夜间。

“微雨夜来过”——要想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必须足够幸运,以至于“微雨”在“夜”间“过”的时候,我们没有入睡。

“春草生”了——要想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必须做出一定的努力,在“春”季来到有草根或者草籽的地方,否则的话,对于“春草生”,我们只能是“不知”不觉。

“青山忽已曙”——只有通过看,我们才能感知到这样的现象。

“鸟雀”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鸣”?只有通过看,我们才能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些“鸟雀”是一边“绕舍”飞,一边“鸣”。

“看”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登楼寄王卿:“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有言外之意的,是“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郡”是古代行政区划,大于县。

“数家砧杵秋山下”——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吗?要想核实这样的说法,我们必须足够幸运,以至于“秋山下”的那“数家”允许我们入户查看,看每一家是不是都有“砧杵”。

“一郡荆榛寒雨中”——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吗?要想核实这样的说法,我们必须做出一定的努力,把这个“郡”中所有的“荆榛”看上一看,看它们是不是都在“寒雨中”。

“核实”受到了隐秘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