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47)

作者:彭运生
发表时间:
+-


唐诗解(47)


贺知章

1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要想核实这样的一些说法,我们必须有相关的各种知识,知道“碧玉”和“丝绦”各是什么样子的。

一个人说自己“不知细叶谁裁出”——要想核实这样的一个说法,我们必须有某种神奇的本领,能够看见人们的内心世界,能够看出人们是不是处在“不知”的状态。

“二月春风似剪刀”——要想核实这样的一种说法,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能够握住“二月春风”,看我们能不能用这个“二月春风”像“剪刀”那样,把一些物品剪开。

“核实”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崔颢

1、长干行二首(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或恐”的意思是也许。

如果说诗中谦称为“妾”的女子,其目的是形成有关另一个人“何处住”方面的信息,而且成功了,则此女子能够形成这样的信息,是因为她有积极主动的性格,能够当机立断,“停”下“船”,用“君家何处住”这样的一个问题,去“借问”对方。

此女子能够形成这样的信息,还因为她有相当的意志力,以至于能够在对方没有对“君家何处住”作出反应之后,没有放弃。

此女子能够形成这样的信息,还因为她有相关的知识,知道人们通常喜爱等价交换,于是在对方没有说出自己“何处住”之后,提供自己此一方面的信息——“妾住在横塘”。

只有形成了对方“何处住”的信息,此女子才能核实“或恐是同乡”的猜测,才能弄清自己与对方是不是“同乡”。

“形成信息”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当初,要想看到某个事物——“黄鹤”,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赶在“昔人”“乘黄鹤去”之前,采取行动。

如今,要想看到此黄鹤,我们必须耐心等待,直到此黄鹤“复返”。

因为看不到某种事物——此黄鹤,我们就只能差评万物,就只能感觉到黄鹤楼名不副实——没有黄鹤的黄鹤楼;就只能感觉到悠悠千载”“白云”“空”无意义。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只有通过看,我们才能感知到这样的一些现象。

“日暮”、“江上”的“烟波”——一旦看到这样的一些事物,我们就能够产生发现这些事物的功能的冲动,最终发现:前者能够让那些离开了“乡关”的人形成“乡关何处是”这样的问题,后者能够“使人愁”。

受到了隐秘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