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通牒对黑海备战 美俄同陷中东绝境

多维 2018-04-11 23:36+-

48小时通牒对黑海备战 美俄同陷中东绝境

  华盛顿时间4月11日,外界还在等待美国总统特朗普“48小时”后就叙利亚问题的决断。在大国就第三次叙利亚化学武器“危机”仍争执不休时,美俄两军围绕地中海展开的频密调动和对峙就异常突出。一时间,欧美社交网络上“导弹发射”的谣言随之四起。

  俄罗斯黑海舰队已拉响了战斗警报。美军的航母战斗群与导弹驱逐舰也被派往地中海,一艘“载有60枚战斧巡航导弹”的驱逐舰更在9日航向叙利亚沿海地带。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这一系列行动对大局基本已定的叙利亚格局可能影响有限。同时陷在“叙利亚内战”这一大环境下的美国与俄罗斯也是身不由己。

  从48小时闪击到48小时通牒的蜕变

  对美国来说,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台之后面对的叙利亚局势比起2013年第一次叙利亚毒气事件时相差太远。但美国的选择从2013年至今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丢些“战斧”巡航导弹,区别仅在于数量多少。

  在2013年8月下旬时,美、英等国计划发射至少100发“战斧”导弹,以闪电战(blitz)方式袭击大马士革当局。幸而奥巴马(Barack Obama)当局嗣后与莫斯科妥协,并未动手。到2017年4月的第二次毒气危机时,特朗普就只丢了59发“战斧”。而今,美军针对叙利亚的导弹数量似乎也就是这个分量了。

  分析人士看来,美国从一开始也许就不具备对叙利亚全面动武的条件。即便在俄罗斯与大马士革当局状况最窘迫的2013年也是这样。

  在2013年8月下旬,叙利亚境内活跃着10万人、1,000股反政府武装,可他们没有一支受美国直接影响。各地反政府势力从北到南分别受土耳其、沙特、卡塔尔甚至以色列资助。其中,自称遭遇毒气袭击的东古塔的叛军就有明显的以色列痕迹。不少“伤者”甚至还得到了以色列方面的“救治”。

  基于这一现实,奥巴马及其阁僚也最终被普京(Vladimir Putin)、拉夫罗夫(Sergey Lavrov)等人说服。最终放弃袭击大马士革。

  相比之下,特朗普当局在2017年4月的突然空袭就成了军事冒险。美国固然想对俄罗斯加以警告。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蒂勒森(Rex Tillerson)在叙利亚“毒气事件”后也宣布“叙利亚未来没有巴沙尔政府的位置”。但59发导弹没法改变叙利亚大局在2017年已被土耳其、伊朗和俄罗斯三家瓜分的现状,也让本次风波很快就被人遗忘。

  到了2018年,土耳其固然在叙利亚北部和俄罗斯稍有争执,但俄、土、伊三国在叙利亚各取所需的大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尽管美国利用媒体工具和空中支援等有限投入,终于一本万利的把北叙利亚的库尔德武装包装为“美国扶植”的,但特朗普的这种贴金行为很快在俄罗斯的质疑与土耳其的阿夫林攻势下烟消云散。美国在叙利亚还是毫无根基。

  当同样的毒气风波再次出现在东古塔,可相似的叛军却打算转投土耳其后,外界便可以发现,美国及其盟友以色列、沙特等国即将丧失在叙利亚的最后一点发言权。这使得特朗普虽然很想把自己在叙利亚的“反恐联盟”让渡给法国,进而撤出这个无利可图的深渊,但他也很有必要为自己的盟友出头。事已至此,华盛顿就被逼上了战场的最前沿。 特朗普为了美国的体面,总得有些表示。

  被锁在叙利亚的普京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不想虚掷资源,特工出身的普京同样不想在叙利亚浪费俄罗斯的实力。 在俄罗斯出兵之前,大马士革当局已经丧失造血能力,叙利亚武装力量在2013年的古赛尔之战后也被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朗革命卫队把持,伊朗甚至还不动声色的在叙利亚建立了一支地方卫队(LDF)。为避免叙利亚进入伊朗的势力范围,出现“黎巴嫩化”的现象。俄罗斯就很有必要亲自下场,以此确保其核心区域“阿拉维斯坦”不被外人所图。

  很快,俄罗斯在2015年9月后的全面出兵从根本上改变了叙利亚内战的格局: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空天部队的轰炸与俄罗斯陆军顾问的协助下,总算扭转了一触即溃的局面。但这种打法同样给叙利亚方面带来了严重的依赖性。普京竟因此难以轻易抽身。

  出兵叙利亚给了普京经营中东的机会,环顾俄罗斯在2015年8、9月前后出兵叙利亚前的行动,不难发现俄方的行动颇有规划性的。

  俄方在2015年8月13日与沙特建立反恐攻守同盟,9月22日与以色列达成协议,避免“战场误击”,还在9月24日终完成了法国“西北风”两栖战舰由俄罗斯转售埃及的进程,考虑到埃及当局暂时缺少军费以完成这一交易,这其中就难免有俄罗斯和沙特的幕后交易。此外,俄罗斯在2015年11月的俄客机坠毁事件后对埃及也有意保护。

  在俄军于叙利亚反恐期间,俄罗斯继稳固了埃及盟友,联络了叙利亚、伊拉克后,还在沙特和以色列形成平衡。当俄军在叙利亚呈现基本的战场优位后,这些优势都将转化到介入中东的莫斯科身上。让俄罗斯在2016年后基本确认了他“什叶派之弧”的势力范围。

  俄罗斯很希望战争能在2017年“伊斯兰国”(ISIS)被消灭后尽快结束,北约在东欧的压力仍需要普京加以高度关注。但叙利亚战场的现状是事与愿违的。

  伴随着“伊斯兰国”这个共同敌人的消失,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在叙利亚势力范围上的争执,大马士革政府试图“统一全国”的想法,以色列与伊朗及真主党的冲突,还有土耳其与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势力间的矛盾都浮上了水面。加之叙利亚各地仍有残匪活动,这使得俄罗斯在2017年后非但不能抽身,反而需要针对各种矛盾积极加以仲裁或继续展开军事行动。更不用说在美国的威胁下,俄罗斯需要体现一种对峙的存在感。即便双方根本不可能产生对抗。

  就目前局面来看,俄罗斯在2016年后的几次撤军后已经把驻留叙利亚的正规部队压缩到了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进而把主要的作战任务交给被俄民间称为“瓦格纳集团”的有官方背景的“私人军事安保公司”。譬如此前外界风传的俄美在叙利亚东部的一场“打死百余俄罗斯人”的火并就被认定与此有关。这种做法和试图抽身的美国就形成了一种呼应。

  当然,在美俄大军4月11日前后压境之际,美俄双方都彼此不肯相让,这也是必须的。 俄罗斯驻黎巴嫩大使扎斯金(Alexander Zasypkin)已警告称,俄罗斯军方保留在美国对叙利亚进行侵略的情况下击落导弹和摧毁发射平台的权利。对此,特朗普也以“俄罗斯誓言击落所有导弹,那么等着吧”等语加以回应。对观察家们来说,“吠犬不咬人”也许是最符合这种局面的描述。普京和特朗普或许还会在牢牢拴住战争的猛犬之余,抓住这次风波带来的金融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