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要有人情,执法应有温度

龙七公 2017-12-13 16:28+-

法治要有人情,执法应有温度

  中共十九大报告有很大一部分内容讲民生、讲发展、讲法治。没有民生的政治,是虚骄的政治。没有发展的政治,是肥大的政治。没有法治的政治,是战争式的政治。民生与发展只有与法治相结合,民生才稳定,发展才文明。总有一些官员,嘴里说着法治的口诀,背诵着法治的道德经,喊着法治的三字经,做着反法治的事。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精神与肉体的分离,倒也展示了一些官员钢铁一般的意志。好在有了互联网,皇帝的新衣总也穿不上。

  厉行法治要有人情。有了法治,一要看落实,二要看公正,三要看人情。法治有人情,法治容于情,法治才能变成人们的信仰,人们也会拥护法治、爱护法治、维护法治。爱护法治,不但包括民众,而且还包括执法主体。执法主体爱护法治,让法治的人情味体现出来,既增加了法治的温度,也提升了公信力。法治的公信力才是最大最高的公信力。

  离开法治让社会失去温度。北京的驱逐低端人口、搞天际线,既简单又粗暴,不但没有了法治的人情,而且也没有了法治的温度,造成了人们的普遍反感。失去了公信力不说,还把地方官员缺少法治意识、缺少责任担当、缺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缺欠和不足表露出来。地方官员个人意志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人为制造塔西佗陷阱,人为制造舆论危机,甚至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党和政府置于不仁不义地位,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另有图谋。

  离开法治让社会失去尊严保障。现在的微博、微信,经常转发一些暴力执法的图文和视频,对于所谓的低端人口,不是暴力驱逐,就是以公开抢劫的方式没收、打砸人家的财物、货车、食品、蔬菜、水果,让他们居无定所,受衣食烦扰,受工作所困,受生存之难,使得公平正义难以彰显。一个社会的好坏,体现的就是对社会最少受惠者的关爱程度、物质保障程度、社会尊严的尊重程度。他们也是人,理应受到平等的关爱和对待。只有把所有人都放在人的平等位置上,法治的尊严和神圣性才能体现出来。

  离开法治社会,风险系数必然加大。如果一个社会总是关爱影星、明星、球星、企业家、官员,而失去了对社会最少受惠者关爱的能力,甚至无视社会最少受惠者的存在,社会风险系数就会急剧增加。失去了对社会最少受惠者的关爱,就失去了整个社会。中国历代农民起义,都与对社会最少受惠者的关爱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可能真如某位思想家所说,人类历史的教训,就是无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法治不彰导致懒政、滥政盛行。现在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懒政与滥政的密切结合。一方面官员怕出事,不作为成为常态;另一方面是滥政,只要上面有令,就不怕动刀子,勇于冲在第一线。懒政与滥政,都是根据上级指令,拿着鸡毛当令箭,出了事,为自己推责免责;没出事,邀功请赏。一个不以法治为原则进行治理的社会,必然是变化无常、动荡不安的社会。

  稳定压倒一切的实质是法治压倒一切。执法要有限度,地方执法部门无论以甚么名义执法,都必须认识到法治的限度,通过法治的限度认识到公共权力的限度。公共权力部门不是长官意志的产物和工具,而是人民的产物和工具,必须为公众服务,而不是为长官意志服务。公共权力部门不能成为长官盲目追求政绩的工具。要认识保障公民权利的限度,不能以为人民服务的名义把一部分人排除在人民之外。保证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只能是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