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民族没有一个寡妇 且每个男人有多个老婆

字笔生文 2020-01-23 00:34+-

这个民族没有一个寡妇 且每个男人有多个老婆

  古语云:“十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古代社会中很多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但总体而言,中原地区的差异虽然有些大,却能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但是,中原地区和游牧地区的差别就犹如鸿沟,难于逾越。

  事实上,中原地区的结合也是从秦朝以后才形成的,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之间虽然名义上都属于周天子的统治,但是,它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秦朝以后,各国统一成为了一个整体,全国开始有了统一的指导思想。到了汉代以后,整个中原地区已经形成了以儒家和法家思想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但是,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则截然不同,并且,游牧民族不论从婚姻还是生活方式都与中原截然不同。今天我们主要来说一说他们的婚姻习俗。

  众所周知,在古代社会中,婚姻关乎种族存亡。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人口就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未来,而婚姻观念则决定了人口的多寡。

  收继婚早在先秦时期便遭到人们指责,以后各朝均有法律规定废止。在中原地区,儒家思想占据了主流,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原地区的婚姻观念越来越严格,女性的地位也越来越低,渐渐成为了男性的附庸。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开始鼓励女性守寡,甚至,还提出了贞洁烈女的标准。可以说,在这种残忍的观念下,很多女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但是,在民间,兄收弟妻、弟继兄妻相习成风,直至近代。并且,在盛行买卖婚姻的社会中,贫者无力娶妻,故有鳏寡两相将就之事。明、清法律禁止收继兄弟之妻,明朝法律规定,娶父、伯、叔寡妇者判斩首,娶寡兄嫂或弟媳者判绞死。其实,民间实际上并不遵行。

这个民族没有一个寡妇 且每个男人有多个老婆

  但是,在广袤的草原上,这种所谓的贞洁念并不存在。

  事实上,游牧部落的人伦观念与中原截然不同,《后汉书》中记载,羌人实行的是“收继婚”的制度。其实,收继婚制又称为转房婚、西方又称为利未婚。羌人可以把自己的后母娶为妻子,寡居的嫂子也可以成为妻子。在这种观念下,羌人的国内几乎没有鳏寡,所以,他们的人口得到了迅速的增长!

  现代人很难理解这种婚姻观念,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婚姻自由的年代。儒家倡导的婚姻观念渐渐融入到了我们每个人的三观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妻后母、报寡嫂”的行为就成了一种悖逆人伦的行为。但是,在人口稀少的羌人部落中,这种观念对于部落的发展意义更为重大。

这个民族没有一个寡妇 且每个男人有多个老婆

  首先,羌人部落生活在苦寒之地,他们的生活条件本来就不如中原大地。而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羌人的人口自然不可能大量繁衍。然而,人口对于一个部落的生存来说又是极为重要的事情,所以,“妻后母、报寡嫂”的婚姻观念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羌人部落的主流思想。

  人必须要先保证生存的权利,然后,才能考虑其他事情。这一现象在五胡十六国时期较为突出,如北齐等鲜卑人建立的政权中,皇帝宠幸先帝妃子的也有出现,这为当时的南朝汉族政权所诟病,但实际上这是当时少数民族政权的习俗。

  其实,匈奴也是这样的婚姻观念,公元前68年,匈奴单于壶衍鞮去世,他的弟弟继承了王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先王的大部分权力都将被新的单于所继承。新单于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王权之后,本也应该将自己寡嫂嫂子纳入帐中。但是,新单于不知哪里抽了筋,竟然拒绝了嫂子。

  本来对一个单于来说,寡嫂是否会被自己收入帐中无关紧要,但是,此时的情况有些特殊。

这个民族没有一个寡妇 且每个男人有多个老婆

  新单于的嫂子年华正好,她并不愿意为壶衍鞮守寡,而且,匈奴也没有守寡的习惯。所以,耐不住寂寞的嫂子勾引了匈奴的右贤王。众所周知,右贤王和左贤王是匈奴单于的两大臂膀,新单于在继位之前就是左贤王。最终,嫂子和右贤王的私通自然撼动了单于的王位。

  八年以后,单于突然病重,并且,很快就鸿飞冥府。在这个权利更迭的紧要关头,单于的寡嫂突然心思活络了起来。她趁着其他匈奴贵族没有反应过来的时间,紧急通知了右贤王。结果,右贤王快马加鞭,抢先赶到了草原的王庭,在这场紧张的追逐中,先到达王庭的自然就会成为胜利者!

这个民族没有一个寡妇 且每个男人有多个老婆

  果然,在这位聪慧女人的支持下,右贤王成为了新的单于。

  事实上,这种收继婚的制度始终贯穿在匈奴人的发展之中,他们为了保持部落的昌盛,并没有改变这种婚姻制度。并且,在这种制度的影响下,匈奴的人口得到了大量的发展,他们的社会中也很少有寡妇。这也成为了游牧民族能够和中原王朝对持多年的原因之一,但是,这也是游牧民族被中原王朝的鄙夷的原因所在。

  其实,不光是在中国,其实,在印度、非洲肯尼亚、乌干达的一些地区也存在着这类的传统,但是,由于习俗要求的夫兄弟婚不符合婚姻自由的现代观念,实践人数正在减少。至今,中国南方有夫兄弟婚习俗的民族:苗族、壮族、黎族、哈尼族、布依族、彝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