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硅谷华人为什么拼不过印度人

硅谷一孔之见 2019-12-24 00:20+-

详解硅谷华人为什么拼不过印度人

这个话题在硅谷是永恒的热门话题。一些华人自认为是精英,但是在硅谷发展并不理想,做到高级职称就升不上去了。我自己也逃不出这个大的概率。印度人总体而言就相反,职场全面开花:从招人的人力资源猎头,到顶层的CEO,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少印度人。

每次新闻里报道某印度裔移民做到美国某大公司CEO了,或者做到美国国会议员了,硅谷华人各大微信群就在积极讨论分析根源,有的指责对方作弊,有的反思原因,如何破局。我也加入这个大讨论,抛砖引玉说说目前我个人的肤浅认识,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欢迎批评指正。

需要说明的是标题故意取得很大,好吸引眼球。实际主要分析的是自己个人的问题和短板。事实上很多硅谷的华人朋友发展非常好,自己开创公司,或者在各个大公司做到高层。美国最佳雇主之一的Zoom的华人创始人Eric Yuan就是其中的楷模。美国学术界华人教授更是遍地开花,最近新进 IEEE fellow 也不少华人。

1. 只专注个人技能,忽视团队合作

详解硅谷华人为什么拼不过印度人

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是单打独斗的个人的知识和技能。这个本身没有错,安身立命首先还是自己要有足够的本事,才能谈其他。不过如果只注重个人技能,不注重团队合作的知识和技能,就有极端化后带来的各种问题。

具体极端的例子是90%的时间花在个人练钢琴,数理化,和编程技能上面。自己只专注一亩三分地的很狭小的技术领域。而没有花时间去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合作,不学说话的技巧,察言观色的技巧,不学习公共演讲,团队激励,矛盾化解的技巧,不去学习身边机构的功能和如何打交道。从热门体育项目也可以看出,一些华人强推的是个人的钢琴,乒乓球项目。很少去参与团队竞争的竞技体育,例如棒球,足球,和篮球。各种体育运动中,哪些更贴近职场合作竞争的环境,应该不难看出。

从程序员的角度看:自己和周边人和机构组成的环境可以想象成一个可编程的环境。华人的传统教育只学习如何调用自己这个模块 (How to recursively call self?),不太注重学习如何调用他人和机构(How to call others?)。总体职场大局看,如果大部分华人一天都在写和优化单独一个底层函数(自己)。印度人每天在一边学习自我调用,一边也在写调用其他函数(他人+机构) 的更高级函数。长远看哪个人群发展更好?应该一目了然,没有任何悬念。

我的体会是调用他人的基本途径就是说话。自己做得就很不好。所以一本书的标题干脆挑明了:《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有时候进了一些微信群里,稍不注意我就各种方式显示自己高人一等,潜移默化讽刺人家傻笨蠢。然后强辩自己的观点完美无缺,人家的如何一钱不值。最后猜测对方有无法证伪的不良意图,指责中伤。基本是如何伤人我如何说话,最后不结下世仇就算不错,何谈激励调用他人一起讨论清楚一个话题,完成团队的共同目标?有时候家里人之间的说话,我也是丝毫不照顾家人感受,带情绪的吼,讽刺,甚至骂人。一家人搞的不愉快,非常后悔。

2. 追逐金钱名誉,没有大的愿景

详解硅谷华人为什么拼不过印度人

美国的大公司大机构,爬到上层是很辛苦的。基本是没有私生活,全力以赴的干活才有可能爬上去。完全靠金钱驱动,估计不会有太多人愿意吃这个大亏。钱到了一定程度,对一个人的驱动力有限。只有真心认同公司,机构的大的愿景(Vision)的人,责任感的人,热爱公司使命(Mission)的人,才会全力以赴去打拼。

如果一个群体的传统文化是钱是第一位,其他都可抛弃。那么去一个公司,机构,这个群体也主要看钱。到了一定程度,觉得钱够了,不会去更近一步。如果这是一个人和群体的选择,也可以理解。

3. 骑墙的客人,没有主人心态

详解硅谷华人为什么拼不过印度人

有的华人喜欢骑墙,在美国住了几十年也不会入美籍。基本自己定位就是外国人,不全心全意的把美国当家来关心和建设,只管自己和小家利益,不去参与社区,学区,城市,州,联邦的事情。然后随时想的是,哪天中国发展好了,也回去捞一笔。

可惜世界上最永恒的真理就是:权利和义务对等,付出和回报一致。用骑墙客人的心态生活和做事的人,得到的最多也是骑墙的客人的待遇。如果这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自己的选择,知道和接受对应的结果,无可厚非。不过如果一边做骑墙的客人,一边还嫉妒别人获得了主人的待遇和权利,同时抱怨:天呐,自己为什么没有!?为什么美国把我当二等公民(不先想想自己入籍投票没有)?不公平!这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职场里的公司实际也是个小国家。骑墙客人的心态在职场的效果也一模一样。如果进公司的目的主要是自己挣钱,不以主人心态去关心公司的运作和大局,也大概率的不会受到重用。

职场晋升两种流程:

a. 正常流程是:一个员工要想升职,那他/她必须先已经做到要升到职位的要求才行。也就是说:你在本职工作做好的基础上,还超出了预期,已经做到更高职位的工作要求了,然后才会升你上去。还有一个隐含的条件是如果你现有职位很关键,必须已经有人能够替代你现有的位置了,才能升你去新的位置。否则你走了,原来的关键职位咋办?如果是只钻研技术大牛的人和群体,别人无法替代,当然也很难升职你到管理职位。

b. 不成熟的机构才会因为看你当前在本职位做得好,就把你挪到更高的新职位。这种做法的风险是:企业100%失去了一个本来干得好好的人和职位的匹配,还有50%的风险这个升上去的人干不好新的高职位。

哪一种升职法更稳妥有效,应该一目了然。

所以一个印度人表面的升职到CEO,排除作弊的情况后,很大程度上是他/她以前就已经看到了比本职工作更大的大局,主动积极的去关心大局的目标,协调各级部门的关系,做好了更大局面的工作。同时也帮组织打算和准备好了,自己升上去后,培养的哪一个新人可以替代自己原来的位置,帮助公司正常运作。只关心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心态去做事的客人群体,很难做到这两大要素,除非作弊,是升不上去的。

硅谷的华人总体统计概率上在职场的困境,也体现在美国政治权利的困境上。公司和国家都是机构,发展受限的原因和困境是一模一样的。我在的硅谷华人职场讨论群,经常讨论一会就偏题,讨论到美国政治去了。实在不是大家的错,华人职场和政治权益问题来源于同样的,传统的,根本性的认知和行为的盲点。

4. 都是自己的功劳,没有感恩之心

详解硅谷华人为什么拼不过印度人

注重个人奋斗的文化,是华人的优点。但是走向极端了又是大缺点。这种文化氛围出来的人,容易认为今天自己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奋斗的功劳。在一个互助互帮的文化中出来的人,才会更容易认同和感激他人的帮助。实际情况是即使自己再努力,环境和他人也是或多或少给予了各种有利条件,促成了你今天的中产品质的生活状态。所以可以感恩的人和机构非常之多:父母,家人,朋友,学校,老师,同学,同事,上司,社区,国家(不论是出生国,还是移民到的国家)。。。这一点我也做得很不够,最近感恩节才突然醒悟,自己活了几十年没有真心感恩自己的家人同学和朋友。然后第一次诚心给他们说谢谢。非常惭愧。

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其他人也不敢帮助和提拔。公司里华人最大的顾虑是,我提拔了你,你不会感激,以后还很可能背后插一刀。所以美国有华人高管宁愿提拔其他族裔的人,也不敢提拔华人员工。听到最有名的一个例子是Intel若干年前某华人高管,公开炫耀,自己手下没有一个华人员工,非常自豪!

缺乏感恩之心的人,也不会有自发的对他人和社区的回报。美国公司和社区的各种义务活动,华人不太会去花自己宝贵的时间去参与。慈善机构的捐款,我感觉华人也是参与度最低的。我查了一下最近charitynavigator.org的统计,2017年美国全国捐款额占GDP的2.1%,就是4100亿美元。当年美国人口3亿2千570万人,算下来人均年捐款1259美元,四口之家就是$5035美元。硅谷的一些华人,经常网上吹嘘年收入几十万美元以下就是贫困线,远超美国平均和中位数收入水平。但是多少华人的家庭达到了美国人均年捐款的数额?我家还没有达到,虽然还在贫困线下,但这不是理由。

另一个来源看美国家庭慈善捐款数据:IRS统计,2017年3700万税表平均慈善抵税额是 $5,508. 具体AGI收入和平均捐款抵税额的统计如下表:

收入区间 (AGI) vs. 平均慈善抵税捐款额
Under $15,000        $1,471
$15,000-$29,999      $2,525
$30,000-$49,999      $2,871
$50,000-$99,999      $3,296
$100,000-$199,999    $4,245
$200,000-$249,999    $5,472
$250,000 or more    $21,364

来源:https://www.usatoday.com/story/money/taxes/2018/07/06/how-much-average-taxpayer-give-charity-taxes-2018/36561381/

5. 嫉妒他人的成功,加以舆论伤害

详解硅谷华人为什么拼不过印度人

我感觉华人圈舆论经常是看到和听说某人成功了,第一反应是心里马上打翻了醋坛子,然后马上找对方的刺:这个人成功是因为富二代,这个人运气好,这个人是会炒作,这人是团队打造的,这人的东西其实假得很。。。。这样的心态,造成两个恶劣的后果 1. 失去了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机会 2. 做事的人受很大的心理伤害。

我自己听说别人成功发财了,本能反应也一样羡慕嫉妒恨,然后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有这种不利于自己他人生存发展的劣性基因也在我的身体中。幸运的是也在慢慢改正:先觉察自己的不良反应,然后正面引导自己:第一步由衷赞赏人家,第二步学习人家做得对的地方。

6. 金榜题名就是人生成功

详解硅谷华人为什么拼不过印度人

这是华人圈中最短视的家庭教育观念:以为娃娃上了名牌大学,就人生成功了。这种思维的人实际还停留在封建社会,脑袋后面的长辫子还没有剪掉。以为娃娃大学金榜题名就可以学而优则仕,一辈子荣华富贵有保障了。某人的娃娃上了名校,各种羡慕吹捧。某人的娃娃没上名校,就认为如何失败,父母脸上也无光。所以华人圈最关心的就是推娃上各种培训班,钻营各种手段让娃娃能被名校录取,不惜牺牲其他的一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实际人生是马拉松,大学经历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一个人的发展,基础教育很重要,好大学可以保障中等以上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是要想更上一层楼,还需要耐心寻找和发掘个人真正的热情和爱好,培养各种好的习惯,包括终身学习的习惯,看大局的习惯,和他人合作的习惯,处理矛盾的技能,学习和调用机构资源。缺了这些长期的原动力,以后职业发展就很容易出现瓶颈。

7. 不参与规则的制定

详解硅谷华人为什么拼不过印度人

我觉得一个组织,社区,机构,公司,甚至国家的高效运作,基本需要三个层次的人才:底层,中层,和顶层。

  • 底层做最重复,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主要是人智力的局限造成的。

  • 中层是白领,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做的是需要高等教育的人才,完成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码工就是一例。

  • 顶层是核心领导层,做的是战略目标的规划,创建和优化组织的机构构造和内外运作规则。一个机构/公司/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机构的构造和运作的流程(算法), 最后效果是如何能高效的调用人力财力资源达到目标。一群人的竞争,核心是内部结构+流程算法优劣的竞争。

不少华人(我自己在内)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认知和行为习惯主要停留在底层和中层。听命他人,服从规则。对社区,公司,城市,州,国家的机构设置和规则的制定不敢参与,不会参与。所以说职场,最后还是说到政治上的不入籍,不投票。我就此打住了。

8. 破局的正确姿势

详解硅谷华人为什么拼不过印度人

最后总结,我觉得应该先看大的局面:在美国的华人总体而言遵纪守法,勤奋工作,纳税,重视家庭完整,专注子女教育。经济收入已经是中上,犯罪率也低。在各行各业做出了很多贡献,也受到美国社会的一定认可,甚至有模范族裔的美誉。这些都是华人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得以传承的结果。非常值得我们骄傲和继续发扬。但是如果不满足于现状,希望更上一层楼,我们应该一起坦诚的找到自己的不足,虚心的向其他族裔的朋友,包括印度朋友学习他们的优点。最后取长补短,共同为自己和后代探索更好的生存发展途径,打造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美国华人的高智商,我觉得理解破局的方法一点都不难,难的是如何做到,核心是知易行难。总结几个要点如下:

  • 主人心态:华人做自己和小家的主人做得非常好,要想更进一步,可以眼界一步步的放得更高一点:想想如果你做社区主人,公司主人,城市的主人,所在州的主人,甚至美国的主人。你会如何思考,决策和做事?尽了主人的义务,才可能有希望获得主人的权利。没有真正免费的午餐。

  • 培养超出个人技能之外的知识和技能: 从如何和他人说话开始学习,学习如何激励他人,和他人合作,用人的长处,赋能他人。也学习周围机构,各个部门的职能和调用方法。实际是做一个超级程序员(超级码工):只会如何调用数组,类的接口的程序员,是底层或者中层程序员,最高是高级程序员。学会人,机构这些模块的功能特性,接口调用方法,熟悉和创造人和机构的流程算法,就是能调用人力财力机构资源的超级程序员(CEO)。

  • 找一个真心热爱的愿景的公司去工作:或者公司,机构里做真心热爱的项目和产品。做到一个机构(包括公司)的顶层,最后看的是是否是真心相信和热爱这个机构的愿景。然后才会每天像巴菲特一样早上可以从床上跳起来,跳着踢踏舞去上班。没有这种状态的,说明你不是真的在为机构工作,只是在为其他原因而工作。机构不会让你做到高层来打理大局的。

  • 培养感恩之心:真心想想哪些人和机构在你的成长生活工作中帮助了你,然后发自内心的去感激,回报。当面道谢,捐款,义工,参与维护和建设。更不能为了利益背后给恩人插上一刀。

  • 真心祝贺别人的成就,克服嫉妒之心。这样可以给自己学习他人长处的机会,社区也有一个正反馈的环境,让成功的人更进一步。最后水大才有鱼,水涨才能船高。

  • 参与规则的制定。公司和部门的重组,管理规程的制定,美国各级政府的选举,立法,都是应该参与的例子。

  • 跳出族裔的偏见,学习他人的优点。印度裔顶层CEO的成功,总体上是值得我们去恭喜和学习的。事实上遇到的某些作弊行为当然要去抗争。华人为什么可以在白人做CEO的时候心安理得,印度裔上去了就坐立不安?其实潜意识还是有族裔排序的偏见,认为自己应该比白人差,比印度人强。正确的做法是应该自己做起,不因为自己的肤色就限定自己,限定或者高看他人。这样也给娃娃做一个好的榜样,启发后代追求理想,不受肤色的限制。

  • 娃娃的培养不要以藤校为终极目标:藤校是颗金光闪闪的芝麻,很有价值,我们可以继续保持关注。但是娃娃的培养还有很多大西瓜,比如上面的几条。

  • 以上都是我个人目前的短浅见解,我也在继续思考,读书,交流,实践,以后应该有新的体会。实际情况是做到顶级公司CEO的毕竟还是少数。每个人的理想也不一样,不是都需要去爬职业的阶梯,也需要有家庭生活的平衡。只要做自己真心喜欢的,擅长的,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都应该是很好的人生追求。最后我能否真的悟道真理,突破自身发展的局限,还是未知数。提醒自己应该学会享受这个思考学习实践的过程,而不是执着什么结果。也希望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

    • 最新评论
    • 荣浩

      这说明中国人适合共产党的权威体制,印度人适合西方的民主体制。

      屏蔽
    • 今日雨果

      /* La valeur finale de la vie dépend de la conscience, et de la puissance de la contemplation plutt que de la seule survie. The ultimate value of life depends upon awareness, and the power of contemplation rather than upon mere survival. 生命的终极价值取决于大彻大悟,以及沉思的力量,而不是仅仅为了生存。(“今日雨果”译) -古希腊哲学家{Αριστοτλη |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   假如当今东方的两个人口大国依旧沿袭当年快节奏,高竞争,高消费,高消耗,浮躁短视,急功近利,饮鸠止渴,并不断向海外扩张的旧传统,旧思路,我们这个地球又怎能承受得了更沉重的负担? */{extrait | estratto | excerpt | 摘录} http://my.cnd.org/modules/newbb/viewtopic.php?viewmode=flat&order=1&topic_id=88760&forum=18&post_id=&refresh=%C8%B7%C8%CF

      屏蔽
    • 五步蛇

      记住,当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有若干可能的解决方法之时, 人类智慧决定,我们往往选其最简便之方法. 

      屏蔽
    • 五步蛇

      详解硅谷华人为什么拼不过印度人? ============ 这还需要"详解" 吗? 弱智! 答: 因为, 远远比得过印度人的中国人离开 "硅谷" 了呗!!! 怎么着, 不是吗? 陈词烂调写那么多,糊弄您自己,您信么?

      屏蔽
    • 小电泡

      一个没有信仰没有宗教的民族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中国大陆就是!!

      屏蔽
    • 穗之风

      这个分析还是比较全面的。

      屏蔽
    • expertise

      本文分析得还算中肯。

      屏蔽
    • 春衫薄

      “”有时候家里人之间的说话,我也是丝毫不照顾家人感受,带情绪的吼,讽刺,甚至骂人。一家人搞的不愉快,非常后悔。“” 我欣赏你的坦率陈述,你上面的话,我有同感, 我应该尽量让家庭有一种平和欢乐气氛。

      屏蔽
    • 今日雨果

      哲学家{Albert Camus | 阿尔贝·加缪}的第3条道路: ★80后 90后必看 【巴黎硅谷】 〇 6.08 Culture:: Albert Camus 〇 6.08.04 加缪在《反叛的人》中就认为在苏联式(&中国式)的集体主义,与美国式的“存在主义”之间,可以有一种“地中海-欧洲文化态度”:回向希腊文明倡导的平衡,人不一定非要跨过生命的局限。反叛是需要的,但是浮士德式的无限追求,会让人失去节制。 注1: 加缪那个时代,中国还处于100%闭关锁国状态,因此,他在这里的观察&论断,尚未涉及中国。这个缺失,并不影响他的论断可以涵盖中国,中国迄今还在同俄罗斯眉来眼去的,暗送秋波,大同小异而已。所以,在此,陈述改成了“苏联式(&中国式)的集体主义”。 http://bbs.creaders.net/education/bbsviewer.php?trd_id=1443246

      屏蔽
    • 今日雨果

      ★ Seeking partners & angel investors for a big vision in Paris (Sophia Antipolis), in France, in Geneva, in Switzerland. http://hugoaujourdhui.org/victor-universel-labo/invitation/invitation-2.html

      屏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