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Space X”来啦!民营运载火箭成功入轨

侨报 2019-07-25 10:47+-

随着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政策红利、资本红利、技术红利的多重刺激下,一批创业公司把目光投向太空,对标SpaceX,打造中国版“马斯克”。可半年之内,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两次火箭入轨发射都未成功,但是这一次,成功了!

北京时间25日13时,中国民营航天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并高精度入轨。



▲发射现场。(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

北京时间25日13时,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组织发射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将气球卫星和BP-1B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由中国民营公司北京星际荣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制,此次发射是该型火箭的首飞。气球卫星和BP-1B卫星分别由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理工大学研制,入轨后将开展一系列技术验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博报道,该火箭由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采用三固一液的四级串联构型,携带了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理工大学的两颗卫星,搭载了央视未来新星验证载荷、西瓜创客载荷及星时代-6载荷等3个末子级载荷。 这将是中国第三次民营火箭入轨发射。去年10月27日,蓝箭航天三级运载火箭“朱雀一号”搭载微小卫星“未来号”发射升空未能成功入轨;今年3月27日,零壹空间OS-M固体运载火箭入轨发射失败。

据北京《科技日报》官方微博报道,据星际荣耀公司介绍,SQX-1 Y1运载火箭是目前中国民营航天起飞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

本次任务成功,表明该公司全面掌握了运载火箭总体及系统集成、固体及姿轨控动力、电气综合、导航制导与控制、测试发射、总装总测及核心单机等软硬件核心技术,具备了运载火箭系统工程全流程、全要素的研发与发射服务能力,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基本闭环。

据称,SQX-1 Y1运载火箭在总体、分系统及单机研发方面进行了多项创新:其1.采用变后掠前缘栅格舵+RCS复合控制技术,有效降低了运载火箭研发成本,为双曲线二号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返回技术进行了先期验证;采用姿轨控与上面级液体动力装置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全任务剖面多模式姿态控制和末级长时间、高精度入轨动力支持;采用了电气系统智能集成一体化设计,核心单机中枢一号采用了全可编程SOC解决方案、模块化设计及大容量数据快速吞吐设计,融合了丰富通信接口及大数据功能;采用了基于大型嵌入式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的飞行控制软件,提高了软件设计开发效率并具备智能控制算法功能;采用箭上网络服务设计方案,实现了多设备同时接入、设备发现、数据分发及快速访问。

同时,该火箭采用的固液结合多级迭代制导技术,可满足高精度入轨需求;适应任意大姿态干扰的四元数控制方案及容错设计,提升了飞行可靠性;远距离无线测发控技术,可满足火箭全时段全天候无依托快速发射的需求。此外,该火箭简捷的地面发射支持系统,能有效降低研发成本,简化发射流程。

星际荣耀市场副总裁姚博文表示,本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掀开了中国民营商业航天的新篇章。未来星际荣耀将通过高可靠、低成本、快响应的运载火箭,在国际舞台上与全球顶尖商业航天公司进行角逐。

中国民营火箭距Space X有多远?

北京《新京报》此前报道,虽然中国的商业航天大潮已至,但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表示,中国目前不太可能有Space X这样的公司,原因是与Space X、蓝色起源相比,中国的民营火箭企业的起步较晚,中间相差十几年的发展时间。

参考Space X和蓝色起源等美国公司的模式,民营火箭企业的营收主要来自火箭发射服务,其中不少订单来自政府或军方。日前,美国ULA(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宣布蓝色起源将成为“武神”火箭的发动机供应商,后者将因此间接获得来自军方的订单。

但在中国,民营火箭企业要从政府或军方得到订单恐怕不易,眼下更多的机会来自科研机构和私人公司,这注定从一开始民营火箭企业就难以复制Space X的成长路径。“美国和中国在商业航天上的一个重要区别是,Spaxe X有来自美国NASA的订单,但中国的民营火箭企业目前还没有政府订单的。”黄志澄说。

值得注意的是,Spaxe X赢得火箭发射市场份额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价格优便宜,这是民营火箭企业在市场里企稳的立足点,但在中国,国家队的长征系列和快舟系列已颇有价格优势,民营公司想把发射价格进一步下探的空间显然不大。

去年中国航天科工四院曾透露,快舟1A运载火箭的每公斤报价不到2万美元,快舟11型运载火箭报价每公斤甚至不足1万美元,与国际商业发射小型运载火箭每公斤2.5到4万美元发射报价相比,快舟系列的价格更具竞争力。

“不管是做固体还是液体小火箭,我们的判断是民营火箭企业进入这个领域会面临激烈的竞争。”蓝箭航天CEO张昌武曾表示,国家队的长征11号和快舟系列的运载火箭珠玉在前,民营企业很难比它们更便宜,因为本身有很多配套就是来源于国家队。

但他认为,民营企业可以选择差异化竞争的路线,从开始就确立更大规模的中型火箭的能力同样是可行的,“未来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家队,我们都有义务参与到国家对太空开发的竞争里。”

天仪研究院CEO杨峰则认为,卫星客户并不在乎发射的火箭到底是大火箭还是小火箭、固体还是液体、中国还是国外等情况,他们在乎的是时间、成本和可靠性。

他表示,天仪一直在听取民营火箭企业的报价,但目前来看价格不具竞争力。“民营火箭在成功发射运载火箭这个前提下实现成本的大幅下降,我认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另一方面,Space X在2002年就成立了,但直至2008年才初步成功,中国的民营火箭企业或能缩短这一周期,但总体来说困难重重。”

九天微星战略发展部总监董路则表示,目前民营火箭企业尚未真正制造出能搭载卫星的火箭,但未来随着卫星市场的规模扩大,民营火箭或将能满足更多的差异化需求,包括发射高度和载荷等。

  • 最新评论
  • ISLANDFROG

    中国私人火箭上天, 标志着建国七十年来,中国国有航天事业被彻底否定, 国有航天事业被撬开了溃堤的缺口, 中国航天走向衰败没落指日可待,标志着制度自信走向破产!进而中国共产党失去执政的经济基础和价值理念思想的彻底背离, 亡党是迟早的事, 亡国和被肢解的命运不会太远,尤其是当土豪彻底掌权

    屏蔽
  • Sans2000

    军民融合的狗肉,挂在民营企业的羊头上,既可以骗得外资,还可以骗得技术……

    屏蔽
  • Sans2000

    (随着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个“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不正是华为成长的路子吗?

    屏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