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习会后释让步信号 李克强提加快金融开放

大纪元 2019-07-02 14:26+-

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二(7月2日)承诺加快中国金融业开放步伐,这是川习会后、中方的一个让步迹象,但中共是否能兑现承诺仍是老问题。也有评论人士认为,中共此举是为了稳住大量撤离的外资。

川习会后,周二(7月2日),中共副总理李克强承诺加快中国金融业开放步伐,外媒认为,这是中方的一个让步迹象,但中共是否能兑现承诺是个问题。(Florence Lo - Pool/Getty Images)

李克强周二在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上表示,中国将于2020年全面放开对外商投资期货、证券和寿险公司的股比限制,较北京方面之前的时间表提前一年。李克强同时还向全球投资者表示,中国将继续为各类企业改善商业环境,并放松对服务行业的限制。

“现在我们需要让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只要他们在中国注册,被认可为中国公司,所有人都得到平等对待。”李克强说道。

目前,外国公司只允许持有中国企业的部分股权。2020年的待定转换若能兑现,将允许外国证券公司和相关人士拥有更多控制权。

中方释出让步信号 能否兑现仍是老问题

福克斯新闻7月2日报导,李克强的言论是中方让步的表现,也是中方希望和川普(特朗普)政府改善关系的一个小举动,但此举不会满足白宫对中方修改法律、以保护美国商业利益的更广泛要求。

5月初,北京将约90%达成协议的文本内容改得面目皆非,意欲将贸易谈判推倒重来,收回早前在某些议题上的让步,导致美中贸易谈判破裂,美方一度推进新关税措施。

在刚刚结束的川习会上,双方同意从之前破裂的地方开始、继续往下谈判。

CNBC报导,李克强周二的言论似乎希望解决美国的贸易核心争议——外国公司不公平待遇方面的不满,但中共领导层在多大程度上能兑现其对经济自由的承诺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

《纽约时报》报导,李克强的许多说明缺乏细节,令人们回忆起过去中共官员所作的含糊不清的承诺。而且李克强当前发表这种言论或许也在暗示,中共所谓的困难时刻尚未过去。

现任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前美国贸易官员蒂姆‧斯特拉特福德(Tim Stratford)在李克强发表讲话后表示,对中共政府可能会作出实质性改变表示谨慎乐观。

李克强的言论是中方释出善意(让步)的表现,也是中方希望和川普政府改善关系的一个小举动。(NICOLAS ASFOURI/AFP/Getty Images)

斯特拉特福德说,中共在加入WTO后未履行向外国信用卡开放市场的承诺后,于2012年在WTO败诉。

《纽时》报导说,美国谈判代表很可能将这些承诺视为象征性的姿态,而不是重大转变。

《华尔街日报》报导,在谈及这个新的2020年时间表时,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People’s Bank of China School of Finance at Tsinghua University,前身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朱宁说,金融公司将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在其身处的特定领域获得许可和执照。

他说,目前中方向世界发出开放信号的意图是明确的,以前可能过于对抗了。

中共三月仓促通过《外商投资法》 同样引质疑

美国和其它外国公司长期抱怨中共政府对本土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集团给予优惠待遇。尽管过去四十年中共声称“改革开放”,北京经常要求外国公司与中国实体组建合资企业,并强迫外企分享有价值的技术,以作为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条件。

在经过6个月的301调查得出中共实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结论后,美国在去年7月6日开始实施关税制裁,至今对2,500亿中国商品征收25%惩罚性关税,旨在迫使中方开放市场并改善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待遇。

为了解决美国对知识产权安全的投诉,中共立法机构于3月批准一项新的《外国投资法》。《纽约时报》7月2日报导,该法是为了保住中共政府的面子,也可以为其它法律的变化辩护。但是,中共立法机关批准的文件只有几页,仅提供总体目标,没有具体细节。

当时,批评人士认为,修法过于宽泛的措施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做得不够。 中国美国商会政策委员会主席莱斯特·罗斯(Lester Ross)在接受CNBC电话采访时表示,中共《外商投资法》是被“仓促通过”的,“没有为中国美国商会(以及外国企业)提供足够的公众评论时间。法律以相当笼统的格式起草” 。

罗斯更提出新的担忧,《外商投资法》草案赋予了中共当局新的权力、允许其对限制中国公司的特定国家进行报复。他说:“法律提供了更广泛的报复。”

总部位于北京的美中贸易商业委员会副主席彭捷宁(Jacob Parker)当时也表示,执法将成为评估成功的关键指标。

上周六(6月29日),美中首脑召开双边会议,达成贸易战暂时停火协议,美国总统川普同意暂时不对价值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方则同意购买更多美国农产品和食品,以及从5月谈判破局地方重启贸易谈判。

《纽约》时事评论员朱明博士表示,李克强在这个时机宣布加快金融业开放步伐,一是在川习会后对美方让步;二是因供应链转移,导致外资撤离,中共当局不得不出台一些政策吸引外资,从侧面反映出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已造成的打击。

美中谈判 中美贸易战

分析认为,基于今年上半年的多个调查结果,供应链正在重塑,且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的打击已经出现迹象。(STR/AFP/Getty Images)

李克强刻意淡化供应链转移的影响

《纽约》报导,李克强此番言论是中共政府迄今为止最公开的努力,企图说服外国公司不要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

《华日》报导,在中美贸易争端仍在持续的情况下,李克强此举旨在吸引更多企业和投资。

虽然李克强在周二的讲话中尽量淡化供应链转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也有外企增加在中国投资。但分析认为,基于今年上半年的多个调查结果,供应链正在重塑,且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的打击已经出现迹象。

今年4月,贝恩管理顾问公司(Bain & Company)的调查显示,美中谈判正在推动美国跨国公司在未来12个月内,重新安置工厂并调整其在中国大陆的供应链业务。60%的受访者已经准备好采取行动。

《纽约时报》4月5日报导,持续将近一年的美中贸易战虽然尚未结束,川普总统已取得重大胜利,全球许多行业的公司正在重新安排供应链,将在中国的生产线转移到其它国家。

美国商会2019年2月针对314家在华美国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近2/3的企业表示,美中贸易紧张局势影响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投资计划,还有近1/4企业已延缓在中国的投资。此外,约1/5企业已经或正在考虑把生产线移出中国,而关税和成本高涨是最主要的两个原因,还有一些外企已经开始辞退员工。

川普总统5月发推文说:“要避免关税措施(影响的方法)竟是如此简单?只要在很好的老美国国内,生产或制造你的货品及商品,非常简单!”

本周一,在谈到未来的美中谈判时,川普在白宫对记者表示,“但我认为我们很有可能达成协议。我想他们(中方)想要达成协议。因为他们因为关税而失去许多公司(供应链转移),因为它们(公司)不想支付关税。所以他们(中方)失去了很多公司。”

他还表示,一些公司搬到越南,一些正在回流美国。

6月30日,中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中国6月份官方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6月PMI为49.4,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49.5,这是该指数连续第二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有评论认为,连续两个月PMI低于荣枯线,显示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的打击已经显现出来了。

此外,美联社此前报导,外国消费电器等制造商已经开始将投资的重点移向东南亚地区。受此影响,中共科技产业的出口下滑了百分之四十,严重影响到科研投入回报。

惠誉国际评级机构(Fitch Ratings)首席经济学家布莱恩‧科尔顿(Brian Coulton)在一份报告中说,如果川普把所有中国进口产品的税率都提高到25%,会对中共科技发展构成更实质性冲击。

力求稳定美中贸易关系 李克强承诺不贬值人民币

除了金融投资,李克强还做出不贬值货币的承诺,以及避免在经济增长压力情况下极端刺激经济。这两种潜在行动都是市场关注的问题,并表明北京决策者对中国经济下滑的担忧。

分析认为,这也是一项力求稳定与美国贸易关系的举动。

人民币兑美元今年基本持平;自5月初贸易紧张局势恶化以来,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幅度约2%。由于人民币汇率相对于美元汇率下降,相比之下,这使得来自中国的出口商品更便宜。

多年来,美国财政部一直向中共施加压力,不要让人民币贬值。在川习会前的6月26日,川普还指责中共一直在占美国便宜,并随意贬值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