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能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移民吗?

万维读者网 2019-06-22 01:01+-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克姐

  几天前,偶然的机会,又来到了以前居住过的社区。时间还十分充裕,我饶有兴致地在附近散步消食。短短几年,这个社区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化之快已经赶得上国内建设的速度,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也不过分。原来剩下的几栋独立屋都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新建的城市屋,那种小小的三层鸽子笼,而且能看出来,销量非常好,几乎没有空置的。马路两边趴满了车,预示着此地明显增多的人口数量。

  社区离市中心咫尺之遥,步行到本市最大的商场也就5分钟时间,算是黄金地段,出行非常方便。无论是自住,还是投资,都很理想,因此成为新移民置业的理想之地。

  温哥华和多伦多,依然是新移民落地首选之地。市场需求旺盛,才会推动房地产业如此兴盛,从这个社区的蓬勃发展可见一斑。

  走在曾经无数次踏足的小径上,一草一木似乎仍然那么熟悉,而我原来认识的邻居和朋友好多和我一样已经搬离此地,开拓了新的生活。回首自己的移民之路,感慨万千。酸甜苦辣,三言两语并不能道尽,更多的滋味,通常只想留给自己品味。

  中国人通常报喜不报忧,再加上某些移民中介别有用心的粉饰太平,所以留给局外人的假象,以为移民以后,肯定是一条光明之路,前程繁花似锦。可我自己感觉,一路走来,有不少坑,也有不少纠结,就像脚下的路,常常陷入“向左走、向右走”的困境。所以想借此机会把自己和身边人的一些经验教训,分享给大家。

  对于动了移民念头,或者已经在申请过程中的人们,我想认真地问一句,移民之路,无论从物质上,还是从心理上,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对于已经落足本地的新移民老移民,如果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还会移民吗?

如果人生能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移民吗?

  有了房子才有了家?

  华人心心念念的就是房子。可毕竟这是一项大的投资,不是超市买白菜。是落地就买房,还是多走走看看?是先选择租房,还是直接置业?是买独立屋,还是公寓或是城市屋?是买几十年房龄的老house,住进去后自己又当设计师、建筑师、风水大师,重新规划建设,辛苦掉好几把头发,还是选择价格翻番,全新的独立屋,伸着脖子挨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在这里,不会因为你住独立屋就被高看一眼,也不会因为你住公寓就被瞧不起。干什么工作都一视同仁,只要凭自己双手工作挣钱都会得到尊重。我们公司的建筑工人,算华人眼中的蓝领吧,挣的比好多所谓的白领多多了,我们老板还要天天好言好语相对,不是敷衍巴结,而是他们发自真心觉得没什么区别。

  如果确定是要把移民之路走下去的,尤其是带了孩子过来,希望孩子接受本地教育,至少会住满学生时期的5、6年的,租房不如买房,晚买房不如早买房。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典型的中国人思维,只有住自己的房子才踏实,那就更应该早下手了。租的房总归不是自己的,没有家的感觉。我刚来时,就在这个社区租了一套一居室城市屋(非常稀有,但确实存在),四白落地,家具从简,也没有什么装饰物,因为觉得到时候搬家会很麻烦,也衬托着当时作为新移民的局促和惶恐。而我的邻居,一个菲律宾女人,同样租的房子,人家就把小屋搞得花花绿绿,摆满了自己喜爱的花草和装饰品,充满了生活情趣。

  而我,当时手里攥着票子,一直犹豫不决,当然因为还有别的因素在影响着我,整整等了三年,把房价等高了,才下了手。在资金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房价的上升,原来可以买三房的钱最后也只能买了两房。

  当然,这些都是针对手头稍有点钱但实力又不够强大的移民来说的。那些不差钱的,有本事绕过国内外汇管制的,可以不仅给自己买房,还能把孙子的房都买下来的,可以完全忽略这样的建议。

  我的经验是根据自己口袋里的银子,和将来会赚到的银子,从实际情况出发再做决定。不要盲目地一定要住独立屋,只为满足小小的虚荣心。如果倾尽财力,甚至东拼西凑借父母兄弟亲戚的钱,买套独立屋,然后每天吃糠咽菜,真的没有必要。如果你只有一套房,卖了房就只能睡大街,那么房价涨或跌,暂时与你也没什么关系。其实也有关系,地税确定要多交,而且现在又加上了BC省投机与空置税,温哥华市额外的空屋税。移民加拿大,就真真切切生活在了万税之国。房子,就成了压在你身上的大山,必须承受之重,这点,你有准备吗?

如果人生能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移民吗?

  工作和事业的巨大变化,你准备好了吗?

  如果不是那些真正财务自由、躺赚的人,相信大多数人都不是,(关于财务自由的谎言,听得太多太多,改天单独写文好好聊聊),落地以后迟早都要找工作,确保有持续的收入能供应家庭的基本生活,否则吃老本总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另外工作也是融入本地生活的极好途径。但要准备好心理上的巨大落差。

  中年移民的人,原来在国内可能都已经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移民意味着连根拔起,从头再来。这样的例子,身边太多了吧。我只分享一点自己的教训:

  如果恰巧在跨国公司工作,先看看有没有transfer的机会,很多外企会提供这样的工作岗位。我就是当初自以为是,拒绝了老板善意的友情帮助。登陆后面对找工作的现实,悔不当初,但木已成舟,为时已晚。其实出国前,和一位坐完移民监回国工作的同学交流过,她也是当初错过了老板提供的转岗机会,结果在温哥华只能当个基本的助理小妹。可我当时一心想从复杂的办公室政治中脱身,恨不得离开那个公司越远越好,把她的提醒当作耳旁风,也完全不了解本地就业的严峻性,找理想工作的难度系数,沉浸在自己构建的美好幻想中。

  事实给我的嘲讽就是:虽然凭着外语和工作经验(只用了二十年前当助理时的一点浅显的经验)“幸运地”找到了一份文职工作,倒是非常稳定,稳定到老板把你当家人,稳定到工资几乎纹丝不动,工作也没有创造性和挑战性,更遑论人在职场希望享受到的成就感。岁月催人老,工资在减少。这样悲催的感觉,你能理解吗?你准备好接受这种强烈的落差了吗?

  所以,如果原来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当着不错的白领,有着还算体面的收入,放下一切移民,这条路真的是要慎之又慎。认真计算一下机会成本,你失去的(这儿的机会成本,指留在国内个人或家庭继续发展能得到的)如果远远大于移民能给你带来的收益,那么不移民也罢。

  如果你不顾一切就是要来,那么请准备好自己的回炉再造工程吧。原来有技术的还好说,没有技术的文科背景的呢?学护士、护理,或者会计,每一样其实都不简单,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毕业以后还要和应届毕业生争夺有限的工作岗位。你说好在这儿没有就业歧视,没有年龄和性别的歧视,呵呵,在我看来,这只是一句政治正确的话。不然,简历发出去,石沉大海,又怎么解释?

  有人说留学生移民会好一些吧。如果轻易选择行政、助理等工作,虽然短期来看能帮你达到移民的目的,但后期发展乏力,工作缺乏竞争力,五年以后,十年以后呢?你还面临着继续学习深造加强技能或转变技能的压力。温哥华又不像多伦多,后者有很多实体工业支撑,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本地以服务业为主,工种单一,总不能所有人都打破脑袋去抢银行的几个职位吧?所以一开始选择专业,差异化定位就变得非常重要。

  这些和国内完全不同的就业形势,僧多粥少的竞争局面,你都准备好了吗?

如果人生能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移民吗?

  家庭的分崩离析,你怎么面对?

  妻离子散,是小时候看反映“吃人的旧社会”才会用到的负面词汇。没想到迈进21世纪,依然随时在大洋两岸上演着这样的悲剧人生。

  华人太熟悉“空中飞人”、“太空家庭”这样的说法了,这后面,是无数家庭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和叹息。国内流行的“丧偶式婚姻”、“云配偶”、“丧偶式育儿”,在加拿大比比皆是。留守妈妈(爸爸)们一边忍受着孤独寂寞冷,一边忙忙碌碌为子女当着保姆、司机、陪练及其他。飞人们只是偶尔过来,蜻蜓点水地施舍一下作为家长的爱与关怀,摊到一年365天,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伴侣需要的安慰、肯定和理解,孩子需要的陪伴、关心和鼓励,变成了感情中的奢侈品,家庭中可怜的安慰剂。可这也不是他们不想给,而是条件不允许,不让给。

  对于很多中产阶级来说,如果想继续保持国内的生活水准,而不是面对移民后的“一落千丈”,夫妻一方继续在国内挣相对容易得到的生活费,成为很多家庭不得已的选择。长久下去,夫妻之间无话可谈,感情陷入荒漠,甚至婚姻破裂,儿女亲情也不再,电视剧里出现的桥段在现实生活中屡屡上演。到时候你将独自撑起生活的重担,原来幻想的风花雪月转化为一地鸡毛。

  在国内,可以经常上国家大剧院听听歌剧看看话剧,到了这儿,看场孩子学校的演出就已经让你欣喜若狂,连发朋友圈炫耀。连生活的苟且都处理不了,又何谈诗和远方?所有这一切,是不是你移民后想要的结果?你做好准备承担这一切了吗?

如果人生能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移民吗?

  思绪纷飞,一不小心又走到了公园的一条岔道口。不过我很快就决定了该往哪儿走,因为我知道前方有什么。而人生的岔道口,则不是那么容易就做出决定的,因为前方充满着未知。向左走,向右走,可能意味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自由党上台以后,推行宽松的移民政策。移民人数之多,就像旁边公园里勃勃生长的花花草草,生生不息。对于不断到来的新移民,我想说,移民到加拿大,可能没有你期待的完美无缺的天堂,但也决不是你低落沮丧时以为的万劫不覆。关键是自己要拥有强大的内心。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 (报最好的希望,作最坏的准备)。 如果你准备好了,无论是不是天堂,相信你都会甘之如饴,日后也会津津乐道于苦尽甘来的精彩人生。

  • 最新评论
  • 等号

    美丽的自然环境+人道而富于同情心的政策设计者和管理者+勤劳的年轻人=天堂般的加拿大

    屏蔽
  • 汉奸

    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屏蔽
  • 辛亥革命

    弱智的问题,重来一次人生,直接就选择出生在西方了,还移民干嘛??笨死了。。。

    屏蔽
  • 等号

    有冲突就会有痛苦。而这种痛苦只由新移民承担。多么人道和富有同情心的加拿大呀。

    屏蔽
  • 等号

    别的国家长成的麦子跑到加拿大来还不够,最好自带打碾工具和一些面粉。多贪婪的加拿大呀。 如果把移民政策改成18-20岁体格健康,英语达到要求(智力健康)即可(收获40万CAD),来加后直接工作或免费上大学参加培训后工作,就可解决加拿大面临的劳动力资源短缺、人口老化、年轻人不愿工作等问题。但贪婪使政策和问题脱节,继而产生了各种冲突(中东来的工程师在CTV上抱怨了多次了)

    屏蔽
  • 等号

    真是作家的水平,很好的散文,赞一下。 实际上加拿大只需要18-20岁的年轻人(生长成本由母国承担,大约40万CAD)以解决加拿大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老化等问题,这个年龄段的人来了之后就可进行职业培训(大学等)然后进入劳动力市场。这个年龄段的人在母国没有财富积累,无法负担加拿大职业培训费用。因此移民来的都是在国内受过良好教育(教育背景在加国不会被承认,虽然打分博士>硕士>学士,给你造成会被承认的假象)、事业有成(实际上是有财富积累)的中青年人,然后就是作者提到的各种冲突问题。移民过程是一个国家从另一个国家收割劳动力资源的过程。一个移民对加拿大的贡献为40万CAD+申请费+自带财富。具体措施是把加拿大描绘成天堂(吸引)、在评估过程中给不同学历打不同的分(欺骗,在工作申请中不被承认)、评价工作经历(看你能有多少财富积累)等。

    屏蔽
  • 八个雅鹿

    首先要看移民哪里,也要看当时中国的情况而定。

    屏蔽
  • 图谋

    一定会

    屏蔽
  • 小电泡

    出生可以选择的话,我宁可不要也不会选中国! 何必再移民呢。

    屏蔽
  • Forestchina

    鼓励一下,?

    屏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