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天安门事件后 美国为何放过中国

华尔街日报 2019-06-04 21:31+-

  美国的决策者认为与中国的持续交往会让中国走上民主的道路。但时间证明他们错了。

89天安门事件后 美国为何放过中国

  1989年12月,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左)会见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Brent Scowcroft)。

  1989年春,中国学生在天安门广场上进行的那场亲民主示威留下了很多难以磨灭的影像,包括有着血腥大屠杀场面的结局,还有一名手无寸铁的男子勇敢而平静地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前令人心碎的场景。

  但是对美国人来说,当时最具冲击力和辨识度的或许是关于那座民主女神像的照片。那是学生们临时制作的一尊雕像,立在毛泽东的画像和纪念堂的对面。虽然学生领袖们坚称那并非故意复制自由女神像,但两者的共鸣之强让见到它的大多数美国人都难以忽视。美国正是应高举明灯的女神召唤,在推动全世界渴望自由的人们实现权利和愿望方面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

  在学生们被残忍镇压时,如果他们还期待一个在口头上拥护全世界人权和自由的国家和他们站在一起的话,他们会大失所望。

  虽然时任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起初谴责了这场镇压活动,停止了对中国的军售并宣布其他一些制裁措施,但美国政府早就决定不能让天安门事件成为美国改变对华政策的转折点。美国的官方回应实质上是假装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现在是时候把目光从当下转移,投向对美国来说重要的地方,投向两国关系中关键和持久的方面”,老布什总统在天安门事件几天后如此回应道。照常与中方进行商贸往来的决定在华盛顿激起了强烈反对。在国会,共和党人和一些民主党人极力要求制裁中国,并采取一个更具对抗性的立场。

  本周,在中国之外的全世界纪念六四事件30周年之际,回望过去,美国当时的决定是否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当时对中国的杀戮者手下留情的决定主要基于两大理由,如今证实这两大理由都有缺陷。

  第一个理由是出于对现实政治的考量。在抗衡美国冷战时期的主要对手苏联方面,中国是至关重要的助力。此外,在1989年春,尽管苏联的局势明显已是大厦将倾,但华盛顿几乎没人预料到柏林墙会在几个月内倒塌。

  但实际上,中国在这场三方对弈中所扮演的角色对美国几无用处,只是之后才体现出来。两年后,苏联彻底解体。又过了几年,局势开始清晰,对美国霸主地位的长期挑战实际上正来自于中国。

  如今回望,让美国保持克制的第二个关键理由也显得很没有说服力。老布什政府内的观点是,美国与中国持续交往恰恰对于在人权方面取得进展至关重要,而这正是老布什总统的批评者一直在强烈要求的。老布什总统这样说:“因为人有商业动机,所以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其它极权国家,民主进程是不可阻挡的。”通过维持外交友谊,美国可以鼓励中国共产党内的“改革派”。相反,在政治和经济上孤立中国只会让“强硬派”得益。

  回顾过去30年发生的事情,我们很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中国1989年的所作所为保持宽容,甚至愿意对中国在经济、政治和外交领域越来越多的独断专行保持宽容,这让美国受益良多。

  我们也无法得知,如果美国对1989年的事件做出更强硬的回应是否就会显著改变如今的格局。中国的经济潜能已经释放,并将在未来30年继续稳定地释放,即便美国当初选择孤立中国,情况可能也是如此。一种有力的观点认为,美国寻求接纳而非对抗和遏制中国的做法是正确的。

  但以美国的指引方向——鼓励中国成为一个更开放、民主、自由的社会——来衡量的话,在天安门事件上放中国一马是个不幸的败笔。

  • 最新评论
  • 叽叽喳喳

    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 Freedom is never free.

    屏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