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第三次正面交锋 一带一路考验欧盟

中央社 2019-04-24 11:12+-

中欧第三次正面交锋 一带一路考验欧盟

第2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5日北京登场。这将是近一个月来欧洲和中国第3次正面交手,面对亟思展现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欧洲各国立场分歧,更添情势复杂性。

尽管部分欧洲联盟(EU)成员国领袖"不合群",选择亲赴北京出席论坛,但其中以乐于惹恼布鲁塞尔当局的疑欧派和民粹主义者占多数,包括义大利总理孔蒂(Giuseppe Conte)和匈牙利总理奥班(Viktor Orban)。选择到北京"共襄盛举"的还有缺乏资金的欧洲国家领导人。

德国、法国和多数欧盟国家仅派遣部长级官员出席。一些外交官员私底下对破坏欧盟团结对抗中国的成员国不假辞色。

一名欧盟资深外交官告诉法新社:"成员国间的关系趋于复杂的风险很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个月访问欧洲三国,重头戏即是与义大利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使义大利开七大工业国集团(G7)先例。义大利此举惹火华府和多数欧盟成员国。

不过,一些中国观察家和官员认为,没有必要夸大北京在义大利取得的"突破"。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中国研究所所长曾锐生(Steve Tsang)指出:"义大利的例子比较像是联合政府当局向欧盟比中指。"

"如果有个别成员国试图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对欧盟或其他成员国施压,北京将会非常乐于配合。"

紧接在习近平之后,中国总理李克强也赴欧。尽管布鲁塞尔宣称,说服李克强签署联合声明并承诺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是欧盟一大胜利,但李克强随后在克罗埃西亚出席由12个欧盟成员国和5个巴尔干半岛国家,加上中国所组成的17+1高峰会,藉此平台扩大、深化"一带一路"在欧洲的发展。

其中一个共同计画就是连接中国拥有的希腊彼里夫斯港(Piraeus)和欧洲的心脏地带,并由中国企业和劳工建设巴尔干半岛境内多数基础设施。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中国推动"一带一路"主要是为了出口过剩产能。

智库"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ECIPE)学者李.牧山浩石(Hosuk Lee-Makiyama)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常被视为中国扩大自身影响力的滩头堡,但这终究不是诺曼第登陆,而是(发放)折价券"。

李.牧山浩石认为,与其说"一带一路"是外交倡议,不如说是"低价倾销"。

"中国好像在说,我们有很多水泥、营建设备和劳工。我们真的可以为你们盖点东西。"

无论如何,欧盟仍有可能团结,让北京不悦。两年前,在首度举行的北京"一带一路"论坛上,许多欧盟成员国即拒绝签署中国提出的贸易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