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前中共高层三种政治力量博弈内幕

希望之声 2019-04-18 21:20+-

  日前,美媒披露在六四事件爆发前,中共高层有三种政治力量进行博弈。最后维护中共体制的邓小平与保守派陈云联手对学生实行了镇压。

  美国《纽约时报》4月16日披露了六四前中共三种政治力量,一是以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为代表的具有民主倾向的改革派,二是以原中顾委主任陈云为代表的固守专制制度的保守派,三是以中共军委前主席邓小平为代表的既想改革经济体制又想守住政治制度的有限改革派。

  《纽约时报》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一直支持经济改革,也提倡政治改良(不是改革体制,而是修补原体制),因此他支持赵紫阳。但他同时坚持所谓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报导指出,当民众和学生提出进一步政治改革要求时,邓小平等人认为这得到了赵紫阳的纵容,于是与更保守的陈云派联手,实施了镇压。可以说,六四是保守的陈云派经过了近十年阻挡改革的博弈,最后激发了邓小平的保守倾向而取得胜利。

六四前中共高层三种政治力量博弈内幕

  邓小平被中共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主张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但又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加以限制。邓小平对中国在政治领域的开放十分谨慎,使改革开放仅仅在经济领域进行。

  随着中国开放,更多人接触西方民主人权思想,有人主张改革应该扩大到政治领域,对此邓小平公开批评这些行动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表现。

  赵紫阳主张进行政治改革,包括中共政治局选举,政府更加透明化,国家政策制定要更多的磋商,官员对自己的错误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等。 但在六四事件发生后,政治改革终止。

  此前,毛泽东前秘书李锐的女儿李南央曾在《纽约时报》刊出她与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秘书鲍彤的部份访谈内容。

  鲍彤披露,邓小平镇压八九“六四”爱国学生运动,是一场有预谋的政变,达到了让赵紫阳下台的目的。

  鲍彤还披露,赵紫阳在“六四”发生前已经失势,早就处在被监视的状态;赵紫阳到朝鲜去的那一天,也就是胡耀邦追悼会的第二天(1989年4月23日),家里、办公室的通讯设备都坏了,接着警卫班被全部换人。

  据赵紫阳生前录音自述整理出版的回忆录《改革历程》披露,5月19日晚上10时,中共总理李鹏发表讲话,重申中共中央立场,采取"严厉措施结束骚乱"。两小时后,天安门广场的一个大喇叭宣布实施戒严。而赵紫阳拒绝出席宣布戒严的大会,激怒了邓小平和其他一些中共元老。随后,赵紫阳被免职,其重要的信息管道被切断。

  据《李鹏六四日记》记载,1989年5月19日当天,邓小平在家里召集陈云、李先念、王震、彭真、杨尚昆、李鹏、乔石、姚依林、迟浩田、赵南起、杨白冰等中共元老及政治局常委和军中高层开会,决定撤换赵紫阳的中共总书记职务,由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接替。

  后来,赵紫阳在江泽民当政下被软禁了16个春秋,于2005年1月去世。

  曾经是1989年“六四”运动的主要学生领袖的封从德近期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现在回忆胡耀邦逝世和“89民运”的兴起能给人带来的重大启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是犯罪的,导致中华民族走入深渊,数以千万计的人非正常死亡。共产党的体制是有罪恶的…像胡耀邦、赵紫阳这样有良知的共产党人甚至到了中共最高位置,他们的改良也是进行不下去的。全世界的任何极权体制,只能被推翻、被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