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想 率先在太空建太阳能发电站

联合报 2019-02-13 18:30+-

大陆企图在科技领域达成另一新突破。《科技日报》指出,中国可望领先全球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建立太阳能发电站。这不仅将能为地面提供源源不绝的大规模商业化清洁能源,灵活为地面上的移动目标供电,还能作为未来太空飞行器的动力来源。

中国奇想  率先在太空建太阳能发电站

大陆积极推动太阳能发电,如今最新目标是要领先全球在太空建立太阳能发电站。图为河北省张家口市一处山区的太阳能发电站。(新华社)

报导称,开电动汽车回家,近年成为春运模式中许多人的"新挑战"。但拥堵的高速公路上,不乏"趴窝"的电动车身影,而这样的悲剧未来可望杜绝。

大陆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表示,如果中国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电动车或能随时随地充电,不再有"断粮"之忧。

科技日报指出,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应用当然远不止如此。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早已普及,但太阳能在地面的利用率会因大气的吸收和散射,以及云雨、季节、昼夜更替的影响而衰减。同时能量密度变化巨大,很不稳定,而太空中太阳能却是非常充裕。

庞之浩说,如果在大约3.6万公里高度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建设太阳能电站,太阳光线不会被大气减弱,也不受季节、昼夜变化影响,99%的时间内可稳定接收太阳辐射,其强度是地面的6倍以上。通过空间向地面进行能量的定点传输,可为人类提供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报导指出,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的核心应用目标,是为地面提供大规模商业化的电力供给。庞之浩说,由于覆盖面积广,其可以向偏远地区、海岛和灾区供电,还可以灵活用于地面移动目标供电。

同时,空间太阳能电站还能为"可视"范围内的航天器供电,使航天器摆脱巨大的太阳能电池翼,并大大增加功率水准和控制精度。它也能作为深空探测能源系统的候选方案,未来还可以利用它进行空间燃料生产以及空间加工制造,实现空间工业发展。

此外,空间太阳能电站还能收拾传统能源造成的"烂摊子"。庞之浩说,石化能源的利用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随之频频产生颱风、龙捲风等恶劣气象。将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巨大能量传输到颱风所在区域,可以改变颱风的温度分佈,破坏其形成过程。

庞之浩介绍,空间太阳能电站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太阳能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成为电能;能量转换装置将电能转换成微波或镭射等形式,并利用发射装置向地面发送波束;地面接收系统接收空间传输的波束,通过转换装置将其转换成为电能接入电网。

庞之浩说,"目前其技术原理已没有太大问题。"近年来太阳能发电效率、微波转化效率以及相关航太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若干技术领域则有待突破。

例如,目前人类最大的航天器—国际空间站重400多吨,而一个工业级空间太阳能发电站重达上千吨。因此大陆有专家建议,先将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建造材料发射到太空,建立"太空工厂",通过3D列印技术将所需零配件列印出来,再通过太空机器人进行组装。这也是目前大陆的研究方向之一。

长期运行的安全性也是重要问题。庞之浩指出,长期微波辐射下对生态、大气、生物体等的影响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

此外,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对新材料、高效能量转化器件、超大型航天器结构及控制技术、在轨组装维护技术等都提出了很大挑战。

科技日报指出,事实上,空间太阳能电站相关概念在1968年被提出后,美国政府和企业已投入近亿美元,实施了多项研发计画;日本则将其正式列入国家航太长期规划;俄罗斯、印度、韩国、欧盟也在开展相关研究。

2008年,中国将空间太阳能电站研发工作纳入国家先期研究规划,近年来提出了平台非聚光型、二次对称聚光型、多旋转关节以及球型能量收集阵列等方案,同时在无线能量传输等关键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报导称,目前中国在空间太阳能电站研究方面初步实现从"跟跑"到"并跑",成为国际上推动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航太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科技委主任李明表示,如能保持并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中国可望成为世界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国家。

科技日报指出,中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近日已经在重庆启动建设,计画在2021年至2025年建设中小规模平流层太阳能电站并发电;2025年后开始大规模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相关工作。西安则将建设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项目地面验证平台,将用于对空间太阳能电站功能与效率的系统验证。

根据有关专家组论证建议,中国应力争在未来十余年完成空间超高压发电输电及无线能量传输试验验证,实现"2030年开始建设兆瓦级空间太阳能试验电站,2050年前具备建设吉瓦级商业空间太阳能电站的能力"的中、远期目标。

  • 最新评论
  • 军爷

    又开始瞎鸡巴吹了。这玩意儿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人家就从科学角度论证其可行性,以现在的技术根本就没法玩。天朝尽他妈睁眼瞎

    屏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