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难解 中美贸易战有得谈

中国时报 2018-12-07 11:54+-

  中美元首于12月1日在阿根廷会晤达成共识,许多国内外媒体纷纷以"停火"或"休战"等字眼来描述会晤达成的妥协结果,对中美贸易谈判的未来表现出过于乐观的反应,对此其他评论分析则指出必须充分认识到中美贸易谈判的艰钜性。

结构难解 中美贸易战有得谈

  严格来说,此次中美元首共识并不代表贸易战就此停火休战,只是暂缓进一步升高对抗局势,并给予双方一段时间进行谈判磋商,充其量只能算是边打边谈。

  目前最大的悬念是,明年3月1日之后中美是否有可能达成正式协议而终止贸易战?如果川普对中方提出的清单和方桉不满意,会否真的将2000亿美元产品加徵关税至25﹪?再或者假若川普对中方提出的条件既没有满意也没有非常不满,90天的期限会否再往后延长?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美国是否可能就部分产品加徵关税至15﹪到25﹪之间,作为一种折中的施压措施?

  以上4种情境虽然皆有可能发生,但目前看来,中美达成终极交易的正式协议而终止贸易战的概率最低,原因不外乎是美方要价太高,中方不可能全盘妥协。

  在川普对华贸易谈判的团队中,以美国贸易代表莱海泽及白宫贸易顾问为首的纳瓦罗为首的鹰派人物,绝不会只满足于中国扩大从美国进口1.2兆美元产品,他们所剑指的是中美贸易中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技术转让、智慧财产权侵犯、国有企业和高科技制造业补贴,以及相应影响到的"中国制造2025"计画。

  中国领导层也绝不可能对美方索要轻易低头而概括接受,只会根据中国自身需求与发展阶段来提出妥协清单和进行内部改革。中国可以分年分批按需扩大对美产品进口,但关键是美国的生产体系必须要能够供应中国实际所需,比如高科技产品和技术,或者中方可以趁着油气价格尚处于低位时加大购买美国石油、页岩油和天然气。

  北京也试图将中美贸易谈判压力倒逼国内市场改革,但每一项承诺和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正好是切合国内发展需要。例如12月4日国家发改委等38个部门便联合签署发布《关于对智慧财产权(专利)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一方面以此回应美方长期以来的呼吁,一方面也藉此深化国内改革。

  华盛顿将会看到北京做出更多类似的改革举措,但恐怕终究不会真的足以满意,因此美方选择延长谈判期限或者部分微幅加征关税来继续向中方施压,以图换取中方更多的妥协,将是明年贸易战最有可能发生的两种情境。 从美国近来股市大跌、通用汽车宣布在北美大规模裁员,显示中美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冲击效应已经发酵,足以让川普感受到全面对华产品加征25%关税的梭哈将导致中美双输局面。距离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不到2年时间,川普需要同时拿捏中美贸易战的强度、规模、范围和时间,不能将贸易战的负面冲击扩大并延续至大选前一刻,但在2019年尚未进入大选阶段却可以充分藉由贸易战来向北京施压。

  因此综合研判并展望2019年的中美贸易战走向,延长谈判期限、部分微幅加徵或减徵关税的折中措施是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