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习会 中美拆除“经济铁幕”胜算几何

多维 2018-11-13 11:59+-

谈到目前举世关注的中美关系未来走向,上周刚刚在新加坡的一个论坛上,美国前财长保尔森罕见使用了“经济铁幕”这一带有“冷战”气息的用语。正是在该次论坛上,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与保尔森以及另一美国政坛大佬基辛格会面。

据香港《南华早报》11月13日报道称,在本月底中美最高领导人会晤前,中国副总理刘鹤即将访问美国,同美方经济代表对话,旨在缓解不断升级的贸易紧张。

此访如若成行,这将是刘鹤本年度第三次“披挂上阵”为结束中美贸易争端而访问美国。刘鹤前两次美国之行以及美国经贸代表团对等访华,或则未能达成协议,或则达成有限协议但其后都遭到否决。为此,中国坊间一度传言,作为中美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承担着一份“最糟糕的工作”。

坊间认为,刘鹤承担着“最糟糕的工作”

美国先后宣布对华500亿美元以及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更是激怒了中国。其后或许感受到华盛顿对北京浓浓的“敌意”,中共领导层对中美关系和双方旷日持久的经贸谈判进行了反思。

8月份中共高层北戴河会议前后,中共党媒《人民日报》以“任平”笔名发表社论文章《美国挑起贸易战的实质是什么》,文章号召“投降没有出路,从来亡国奴就是任人蹂躏,我们不会愿意甘做亡国奴”。

中美关系一度陷入崩溃边缘。在美国副总统彭斯罕见发表对华“铁幕演说”之后,新加坡论坛上美国前财长保尔森(Henry Paulson)称美中之间横亘着一道“经济铁幕”,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罕见一致对中国持有“负面看法”。甚至于美国主流意见主张,在包括商品、投资、技术和人员往来方面与中国完全“脱钩”。

然而正像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以“和事佬”身份出面呼吁中美加强“沟通”一样,恐怕美中两国都还未能做好“脱钩”甚至走向“新冷战”的准备。美国没有,中国也没有。

在邓小平开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狂飙突进了40年后的今天,中国与美欧日东盟中东以及韩国印度所构成的几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深入的经济与经贸联系,这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能使之“脱钩”的。尤其是在特朗普(Donald Trump)奉行单边主义和“美国优先”的档口,没人会将未来押宝在与特朗普政府的良好关系上面。

特朗普政府也已经意识到,美国单方面遏制孤立中国是无法做到的。这才有了11月1日特朗普与习近平互通电话。

而中国方面,在中共党媒“亡国奴”喊话并激起强烈民族主义情绪之后,中国政府其后迅速冷却了“对抗”论调。归根结底,中国已经意识到,正如美国无法对中国奉行单边孤立与遏制一样,中国事实上也无法脱离由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秩序而另起炉灶。

    中美元首互通电话、王岐山新加坡对美喊话、中美外交与安全对话重启以及基辛格访华等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高调外事活动,都旨在为本月晚些时候上演的“川习会”进行预热。11月12日,在中国拥有广泛影响力的《财新周刊》罕见发表社论文章《该有个中美都能接受的方案了》,认为应该“以更多精力弥合双方具体分歧”,以期早日达成“阶段性成果”。这表明,中国社会强烈希望政府早日与美国达成和解。

    因而,与前几轮中美经贸谈判相比,刘鹤次轮于习特会上演之前访美,更有望与美方达成一项协议,尽管这一协议不大可能是彻底结束中美经贸争端的“最终协议”,但哪怕是一项有限的阶段性协议也好。

    有分析认为,西方对中国的看法之所以起了变化,是因为中国自己发生了变化。北京方面完全否认在其“和平崛起”的表面下隐藏着霸权意图。中国外交部长、国务委员王毅抗议称,中国“从来就没有对外扩张的基因”。但无论在风格上还是实质上,习近平都摆出了相当不同的姿态。

    或许在中美经贸谈判中,相比那些具体的贸易数字,中美战略互信才是更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