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促日欧互保 北京收获欧盟中立姿态

世界新闻网 2018-07-18 15:45+-

  当地时间7月17日,在北京结束了“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抵达东京,进而代表欧盟宣布与日本签署自贸协定。这种“日欧互保”的局面无疑将促成全球最大贸易开放区的诞生。对于在贸易战尤其是中美贸易战风潮中受到冲击的日、欧双方来说,这种做法无疑是一种相对理智的选择。

贸易战促日欧互保 北京收获欧盟中立姿态

  全球贸易战的风潮让欧盟和日本长达5年的谈判终于有了结果

  在某些习惯非黑即白的观察家或分析人士眼中,欧盟和日本的行为似乎意味着“北京又失败了”,因为就在16日,还有欧盟高级顾问婉拒中国提议,称欧盟不赞同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政策“不意味着欧盟想同中国合作,联手对抗美国”。当日欧走近之际,北京想必也看到了对方究竟选了哪边站。

  但问题就在这里,因为凡事显然不是非黑即白的。在全球贸易局势紧张、保护主义抬头之际,北京对欧洲的要求其实也已经明确:欧盟局外中立,不成为中国打对美贸易战的障碍即可。加之就在7月1日,曾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竭尽全力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已经转向,呼吁中、日、韩与东盟等16国要加速谈判进程,尽力在2018年底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这种最新变化似乎让欧盟的“中立”变得有利于中国一侧了。

 贸易战促日欧互保 北京收获欧盟中立姿态

  以李克强为首的北京政要对欧盟的要求不高:局外中立即可

  危机当前 抱团取暖

  身处贸易战漩涡中的欧盟可能一直是个精明的投机者。譬如在汽车关税等问题上,欧盟从3月至今一直没有明确表态,没有在当下表现出倒向任何一侧乃至“局外中立”的明确立场,因为维持这种态度不明显的状态可以让自己成为中美贸易战中获利的一方。但到了7月中旬,布鲁塞尔还是在各个经济体之间选了一个自己相对能接受的。

  也就在7月1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Donald Tusk)在结束了前一天的中国之行后,便飞去日本签了一份据说谈判了五年的自贸协议。

  根据这份协议,欧盟取消了对约99%的日本商品的关税,日本也取消了对约94%欧盟商品的关税。鉴于这项协议包括了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和超过6亿的人口,有可能会促成一个截至目前为止最大的自贸区的诞生,外界就难免不会对此感到惊诧。

  必须承认,日本和欧盟方面签订这份协议之后,双方都已宣称将从这项协议中获益。其中日本更为积极,东京方面已经提前预计“这项协定可促进GDP增长1%,增加约29万个就业机会”。欧洲方面也津津乐道于这项协议将逐步使欧洲国家扩大对日本的商品和服务出口。但双方恐怕都无法回避一个严峻问题,即日、欧的产业存在高度的重合性。

  总的来说,主动签订自贸协定的各方都是基于产业互补,避免竞争这一前提才订约的。遗憾的是,日本与欧盟的产业却高度重合,其汽车、数控机床等产业甚至呈现竞争局面。

  加之双方的市场增量终究有限,即便猛降关税,仍不能改变各个产业领域的份额,这就意味着这个日欧间的“互保”协议已经成了在中美贸易战的风潮期间的抱团取暖,日欧双方企业可以引产减少损耗,渡过这场近乎于经济危机的风波。

  中国只需继续旁观

  从某种意义来看,欧盟和日本的接触在2018年度席卷全球的“贸易战”风波中终究也算是扮演了积极角色的。

  日本外交部已称,日方希望“通过加强与欧盟的关系,激活相互直接投资,打击全球保护主义趋势”。在特朗普政府已经以钢铝关税对全部“盟友”采取措施后,这一诉求就显得颇具实际意义。

  此举很容易让北京的观察家发现,只要日、欧不选择与美国媾和,进而把枪口对准中国,那么维持这种局外中立的互保局面也不算坏事,甚至更可算满足了中国的客观需求。在北京的视角中,中国其实早已发现让欧盟站队中国很不现实,美欧环境下决定了中国只能尽量劝说欧盟能在中美贸易对垒期间局外中立,不成为中国打对美贸易战的障碍。

  为此,包括习近平、李克强、王毅在内的中国政要都屡次向欧盟释放了“不希望背后有人打冷枪”,望与欧盟“共同维护多边主义,维护自由贸易”,“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的影响”的立场。当中国对欧盟的要求已经降到最低限度时,欧盟要人在日本的行动也就显得可以理解。

贸易战促日欧互保 北京收获欧盟中立姿态

  安倍一直遭受着来自特朗普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其中以经济问题为甚

  其实,从6月上旬开始,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合作自救立场就已经很明显,当美国声称要对从欧盟、加拿大、墨西哥进口的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此举立即招致墨西哥、加拿大和欧盟的激烈反应,称其为“纯粹的保护主义”,并誓言采取报复措施。就在7月1日,安倍当局还极力要推动中国主导的RCEP在2018年内的落实。当各主要经济体开始趋资本流向展开行动时,维持开放、多边合作的北京便会成为某种层面上的受益者。

  当下,美国对欧洲仍在维持压制态度,特朗普此前在G7峰会和北约峰会前就抱怨因为欧洲的贸易壁垒,导致“和欧盟的贸易让美国失去了1,510亿美元”。

  美国对日本也一直采取“抽血”的立场,日本将在未来向美国投入“1,500亿美元”,为美国“创造总计70万个就业机会”的新经济方案早已让东京各界深感“新广场协议”的危害。在美国为了自身利益会不假思索的牺牲一切“盟友”之际,欧盟和日本虽然对华盛顿仍心有期许,但目前显然是难以对特朗普当局轻易媾和了。

  这样一来,即便布鲁塞尔仍保持着针对北京的戒心,但欧盟的选择对中国就不构成威胁。加之东京的目的也在于促成一个或几个不含美国的贸易机制的生效,以此增加应对美国贸易威胁的砝码,既然这种争相避险的局面不会对中美贸易对峙的现状带来障碍,那么北京也只需旁观这种局外中立的状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