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名风波”看台湾的国际身份危机

BBC中文 2018-07-09 20:31+-

从“改名风波”看台湾的国际身份危机

从失去邦交国、被一些国际组织拒诸门外,到航空公司被要求把台湾称做“中国台湾”,一系列事件均被视为中国大陆试图矮化台湾、抹去台湾国际身份的最新举措。

超过十间公司仍然把台湾列为“国家”,时隔一个多月,其中多间公司已经把“国家”字眼删除,一些公司对BBC中文表示,这是他们的“错误”,并不把台湾视为“国家”。

台湾学者认为,中国以市场规模威胁公司“改名”,令台湾处于“名亡实存”的状态,忧虑大陆持续的打压,会令台湾未来在国际间被重新建构,在经济、安全等领域,慢慢失去主导权和被边缘化。

改名风波继续

超过十间公司仍然把台湾列为“国家”,当时多家台湾媒体称赞这些公司“勇敢”,但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则指中国政府要为这些跨国企业做“常识性的补课”。

在7月9日再度调查这些公司的网页,发现智能手机品牌HTC、连锁快餐店肯德基KFC、运动品牌彪马(Puma)、H&M台湾版网站,已经把“国家”字眼删除,改称“地区”、或“位置”,汽车公司菲亚特(Fiat)直接把台湾从“国家”列表中移走。

从“改名风波”看台湾的国际身份危机

H&M也表示,一直以来把各个市场写成“国家/地区”,在中文版网页中把台湾列在国家行列“并不正确”,因此作出修正。肯德基表示也已更新网页,没有回答任何问题。

从“改名风波”看台湾的国际身份危机

原本把台湾写成“中华民国”和“Republic of China”的日本百货公司三越伊势丹,已经改写做“台湾”,在回复BBC中文的信件中,三越伊势丹就自己的“不小心”作出“诚恳地道歉”,强调自己“没有任何政治动机”。

时装品牌普拉达(Prada)、香奈儿(Chanel)以及ASOS仍然会把台湾放在“国家”栏目。普拉达发言人表示不作评论,另外两家公司没有回复查询。

从“改名风波”看台湾的国际身份危机

国际话语权的虚与实

马英九时期的总统府发言人、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员陈以信对BBC中文表示,虽然大陆方面没有针对每家公司逐个作出要求,但一些公司还是会因为顾及大陆市场,迫于政治、经济压力而作出选择。

陈以信亦是美国华府台美关系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他认为,这次改名风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算最大,单纯是企业行为,不会影响到别国政府、邦交国或是国际组织,背后最有所感受的是台湾民众,一些台湾人被迫在网上按下“中国台湾”时,或许会感觉反感,认为这“欺人太甚”。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助理教授黄兆年认为,短期内,中国大陆赢了面子,但长远来说,大陆或许“输了里子”,因为大陆不是以“软实力”去说服大家心甘情愿地作出改变,而是使用它们的锐实力,以市场力量作威胁,迫使民间企业认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他认为这等同是制造另外一种“贸易障碍”,各国会意识到中国与自由世界的价值差异,失去了别国对中国大陆的尊重。

从“改名风波”看台湾的国际身份危机

中国大陆试图限制台湾国际地位的举措,固然不是新鲜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71年取代了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中国席位,联合国从未讨论、考虑、或决定台湾地位的问题。而在国际体育比赛,台湾也只能以“中华台北”这个名称参赛。台湾只能在外国设立“经济文化办事处”去执行使领馆的工作。

国际组织不把台湾列为独立个体会有甚么影响?从世卫事件或可看端倪。

台湾连续两年没法参加世界卫生大会──台湾医学界确实担心,不在世卫体系里,是具有实质性风险。“无国界医院”策展团队成员、医劳盟发言人姜冠宇医师曾经公开撰文表示,台湾在俗称“萨斯”(“沙士”)的非典型肺炎、H7N9、伊波拉、MERS(中东呼吸道综合症)等传染病爆发时,未能透过世卫第一时间拿到检体作比对,而是要透过其他国际民间合作机构,获得有关资讯,防疫工作或有所延迟。

此前,有个别国家把台湾旅客定位“结核病患同班机接触者”,但有关资讯只通报大陆的卫生部,结果台湾方面5个月后才获悉有关资料。

从“改名风波”看台湾的国际身份危机

这些实实在在的风险是台湾医学界希望争取台湾要在世卫有一定程度参与的原因。

淡江大学学者黄兆年认为,连番遭大陆打压对台湾更大的影响,是世界各国对台湾的理解和印象,或许会受到重新建构,让大家认为“台湾是中国一部分”,黄说这是“这是台湾需要担心的地方”。

台湾好像是处于“名亡实存”的阶段,虽然名字被抹去了,但实体上仍然有主导权,但长期下去,或许连这种主导性也会失去。当每个国家把“台湾视为中国一部分”时,台湾在区域内谋求经济合作也更举步为艰。

黄兆年说,在经济方面,台湾在区内早已因为“中国因素”而被边缘化,在多边合作框架上,中国在区内影响愈来愈大,台湾均难以占一席位。

前台湾总统府发言人陈以信说,台湾在这“改名风波”其实没有反击的能力,而如果坚持要把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称自己为台湾,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

“我们在很多国际组织用现成的名义,我们不满意,但还能够留在这些地方,例如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奥委会……如果我们不满意、不接受(名称),新的(改称台湾)就会有吗?新的不会有、旧的又不要,你是要撤退吗?这牵涉到很现实的问题,”陈以信说。

重两岸或是新南向

蓝绿阵营在处理台湾国际地位问题上最大的分歧,是重两岸或是重区域。蔡英文政府提倡的“新南向政策”,尝试在中国压力下寻找多元化出路,谋求与其他国家合作。相对地,马英九政府时,则主张与大陆维持良好关系,谋求两岸经济上的合作,不过有舆论忧虑这种做法会过份依赖大陆。

淡江大学学者黄兆年认为,过份看重大陆的“善意”,对台湾政治经济的主体上,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分散经贸投资是台湾可以努力的方向。

他认为面对中国大陆崛起,美国、日本也承受着压力,以东南亚地区、以至中国提倡“一带一路”构想的沿线国家,也感受到中国对外经济扩张带来政治与主权上的疑虑,台湾或许能够谋求与高些国家在经济上有合作的空间。

从“改名风波”看台湾的国际身份危机

不过前总统府发言人陈以信则认为,如果台湾无法与大陆有良好的两岸关系,在别国看重北京及“一带一路”商机的情况下, 也未必敢与台湾合作,“新南向政策”会因两岸关系受到很大限制,同时,由于台湾无法与其他国家地区深化贸易合作,反而会间接加剧了台湾对大陆的经贸依赖。

陈以信认为,蓝营执政其期,大陆对台湾的外交打压相对较平和,也能扩大台湾在国际组织里的空间。

他说,两岸关系目前最大的困境,在于蔡英文无法与大陆领导人习近平建立互信,蔡英文没有公开承认九二共识下,两岸关系一直处于僵局。

  • 最新评论
  • jianggt

    中华民国就是中国,已经这样叫一百多年了,所以叫“中国台湾”,并没有矮化台湾。 那些为台湾叫屈的国家,你们为什么不跟台湾直接建交呢? 光明正大的事情你不做,到处瞎逼逼有啥用?

    屏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