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为啥穷?根本问题在男人身上

腾讯 2018-06-13 23:27+-

大凉山地区的贫困问题、教育问题、童工问题等,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曝出相关的信息。笔者曾经亲历大凉山的困境,看到了孩子在那里悲惨的境遇:只能吃土豆凉薯、无法洗澡、人畜同居、很多孩子没有父母。只要你去亲身经历,就大概能够了解,为什么会有大量的凉山童工出现。不过让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地一次伐山的活动,看完让我十分触动,或许这才是当地问题的关键。

根据凉山布拖县当地的政策,居民可以在每年固定的一天,去采集山上的树木,作为家用。那次采集活动还是很壮观,一大早七八点的样子,当地居民就开始浩浩荡荡地采集木头了。

不过定睛一看你会发现,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里,几乎都是老弱妇孺,几乎没有强壮的男丁。这是为何?

根据当地的居民翻译过来说:大凉山的男人,在家里地位极高,这种活儿他们一般不做。有的家里的男人都出门赚钱去了,即便留在家里的人,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这就很奇怪了,男人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不是正应该扛起一家的大旗吗?怎么这种粗重的体力活,让女人、孩子在忙活呢?

在私下闲聊过程中,凉山的一些朋友也摇头无奈。“还是懒。”他们说,“凉山的男人,大男子主义严重,地位高,但又懒惰,好逸恶劳。这不是说每个人都这样,但确实是一种普遍现象。”

一个地区,之所以贫困,肯定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凉山的问题,除了历史、地理等原因外,人本身的问题,也不能忽略。其实,各种善心、捐助、政府补贴,在凉山地区都是非常多的,但这种“施舍”越多,当地的人越懒惰。

  • 最新评论
  • 花蜜蜂

    懒惰只是一个方面,主要原因是沉迷酒色,彝族人好酒,超过其他民族。家乡靠近彝族地区,文革前,他们就经常倒汉族地区,买酒换酒喝,最常见的是生产队长带着政府发的全村庄人口的布票和补助粮票,到汉族地区换酒喝!蜜蜂亲眼看见一位壮汉,拿布票来我家换酒,一丈布票换一斤白酒(当时估计8毛钱),然后当场咕嘟咕嘟一口喝下,尼玛不换气!我爸问他你把布票换酒了,一家人就没有裤子穿?他说,球,老子是生产队长,布票粮票多得很!我爸说,不换给你了。他走到另外一家,再换一瓶喝下去。晚上,就倒在宿舍大院睡觉了。 这样的彝族男人,比比皆是。

    屏蔽
1